二十三日寄諭仍令回江督本任,擬再具折固辭,明日拜發後谘行弟處。十三日諭旨一道抄付弟閱。本日接二十七日寄諭,譚暫署楚督,不知官相係暫革乎?抑解任乎?李少帥信來,似京師於此事甚為駭怪。劉韞翁信來,又似不甚駭異者。茲將兩信抄付弟閱。
打撚與打長毛迥不相同。弟教諸將平日要走得快,臨陣要打得穩。小挫一次則賊焰立長,要以不挫為好。賊所以屢衰屢振,總由官兵常有挫時也。餘詳日記中。順問近好。
國藩頓首十二月初二日鮑劉等與撚子遇戰勝負難卜
沅弟左右:
初六日接初二、初三日兩次來信,初九日接初四、初六之信,十二日又接初七、初八及初九夜之信,俱悉一切。
郭子美皂吊挫後又有臼口之挫,殊為憂灼。人皆言撚子善避兵,隻怕打不著。餘則謂不怕打不著,隻怕打不勝。即鮑、劉等與之相遇,勝負亦在不可知之數。如鮑、劉不敗,群撚幸出鄂境,弟當將各軍大加整頓,無以曾克安慶、金陵,遂信麾下多統將之才。杏嶽亦非可當一麵者,祈慎使之。即與鮑、劉、周、張等通信,說勿以滅賊勸之,姑以不敗期之。百戰之寇,屢衰屢盛,即僅存數十人尚是巨患,況有數萬乎?
光一外家輕輕議處,雖有後患,然弟大不贏,究不大犯眾怒。渠雖巧於出脫,究為人所竊笑。少荃勸我密疏保全順齋,不知邪火正旺,弟用芒硝大黃且攻之不下,吾豈可更進參茸乎?人心日偽,大亂方長,吾兄弟惟勤勞謙謹以邀神佑、選將練兵以濟時艱而已。湖北水師諸將中與弟頗相聯絡否?恐其放賊渡漢渡江,不可不防。年終密考暫不必辦,新年另專一差亦無不可。餘同治二年二月十五始在金陵拜發,弟所見也。偉勇號之案,亦俟臘底查出送去。順問近好。餘詳日記中。
十二月十二日已派劉鬆山自洛陽援秦
沅弟左右:
二十日接弟十三日酉刻、十四戌刻兩信,知慎、嚴等營有在沙港被圍之說,焦灼之至。此間接春霆初十日信。渠初十日住平林岩,因聞賊已遁去,又擬於十一日拔回棗陽,是弟處所探賊情固不確。霆處所探尤不確也。撚匪忽來忽往,瞬息百裏,探報最難的確。餘於不確之信,向不轉得各處,反不如聽各統領自探自主,自進自止。猶為活著。陝西之賊猖獗日甚,餘派劉鬆山自洛陽入關援秦。頃接渠後稟,定於十六日拔行赴秦。黃萬友所帶老湘之四營,請弟催令赴洛,一同援秦。以後即令霆軍在鄂豫一帶專剿任、賴一股。郭鬆林之敗,不知失去洋槍洋藥若幹。撚匪向少火器,將來亦恐其日多矣。聞綿星使已將北還,豈鄂案已結耶?何其速也。鄂豫驛遞全靠不住,弟若有要信與鮑、劉,總以專送為妥。順問近好。
正封丞間,又接十六日酉刻及夜間兩信,如十一日熊軍獲勝,大慰大慰。不知彭軍同戰否?至該匪慣於避兵,不肯浪戰,偶戰又極精悍,餘三月已奏明矣。各軍僅截尾子打邊馬,並未攔頭大戰,餘亦知之。無良將挽回風氣,奈何!
十二月二十日論撚軍的長技與短處
沅弟左右:
二十日接弟十三四及十六日兩信,比即複信,想可先到。
日來賊竄何處?由孝感而東南,則黃陂、新洲及黃州各屬處處可慮。此賊故智,有時疾馳狂奔,日行百餘裏,連數日不少停歇;有時盤於百餘裏之內,如蟻旋磨,忽左忽右。賊中相傳秘訣曰:“多打幾個圈圈,官兵之追者自疲矣。”僧王曹縣之敗,係賊以打圈圈之法疲之也。吾觀撚之長技約有四端:一百步賊長竿,於槍子如兩之中冒煙衝進;二日馬賊周圍包裹速而且勻;三日善戰而不輕試其鋒,必待官兵找他,他不先找官兵,得粵匪初起之訣;四日行走剽疾,時而數日千裏,時而旋磨打圈。撚之短處亦有三端:一日全無火器,不善攻堅,隻要官吏能守城池,鄉民能守堡寨,賊即無糧可擄;二日夜不紮茸,散住村莊,若得善偷營者乘夜劫之,協從者最易逃潰;三日輜重婦女騾驢極多,若善戰者與之相持而別出奇兵襲其輜重,必大受創。此吾所閱曆而得之者。弟素有知兵之名,此次於星使在鄂之際,軍事甚不得手,名望必為減損,仍當在選將練兵切實用功。一以維持大局,掃淨中原之氛;一以挽回令名,間執讒慝之口。
吾複奏折昨日拜發。新正赴徐,暫接督篆,三月必切實懇辭。辛苦半生,不肯於老年博一取巧之名,被人竊笑也。餘詳日記中。順問近好。
十二月二十二日升授內閣學士
孫國藩跪稟祖父大人萬福金安:
六月十五日接家中第九號信,係四月初三日四弟在縣城發者。知祖父身體康強。服劉三爺之藥,舊恙已經痊愈,孫等不勝欣喜。前五月底,孫發第五號信,言大考蒙恩記名賞緞事,想家中已收到。
六月初二,孫荷蒙皇上破格天恩,升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由從四晶驟升二品,超越四級,遷擢不次,惶悚實深。初六日考試教習,孫又蒙天恩派為閱卷大臣。初六日入闈,初七日王大臣點名。士子入闈者,進士、舉人共三百八十餘名,貢生入闈者一百七十餘名。初八早發題紙,十一日發榜,十三日複試,十四日覆命。初三日謝恩及十四覆命,兩次召見,奏對尚無愆誤,教習取中額數共一百二十一名,湖南得取十一人,另有全單。
十七日馮樹堂回南,孫寄回紅頂二個、二品補服三付及他物,另有單。大約八月初旬可到省,存陳季牧家中。望大人於中秋前後專人至省來接,命九弟寫信與季牧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