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微軟的成功歸之於搭上了藍色巨人IBM的巨大戰車毫不為過,但這其中不僅僅是幸運。比爾·蓋茨眼光獨到,看出與IBM的交易影響深遠,非常清楚這背後的巨大財富。他知道,如果有了操作係統,就可以建立起一個通用的平台,而這將可以改變個人電腦的曆史走向。
比爾.蓋茨這樣描述自己最初創業的經曆:“我們瘋狂地編寫程序、銷售軟件,我們幾乎沒有時間做其他的事。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的客戶都是狂熱的計算機愛好者,不會被功能的弱小、手冊的簡單和先進的用戶界麵所影響。這就是計算機軟件當時的狀況。”“一些公司把它們的軟件裝在一個塑料袋中銷售,帶有一張複印的使用說明和一個電話號碼(你可以撥打這個電話尋求技術支持)。對微軟公司來說,當有用戶打電話要求定購一些軟件時,誰接到電話誰就是送貨部。他們要跑到辦公室的後麵拷貝一張磁盤,把它放在郵件中,隨後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繼續編寫代碼。”
即使是一個相當小的軟件作坊,比爾·蓋茨也不放棄對財富的追逐。
例如,1975年在阿爾伯克基準備籌辦公司時,他就與第一夥伴艾倫斤斤計較起財富的分配問題,比爾·蓋茨憑借源代碼寫作上的優勢,占據了股份的六成。
一年後他們真正簽署協議時,比爾·蓋茨磋商把自己的股份增加一點,性格比較隨和,語氣溫柔的艾倫自然損失一點。於是協商的結果就是比爾.蓋茨擁有微軟股份的64%。盡管多幾個百分點,或少幾個百分點對比爾.蓋茨來說並沒有多大的區別,可是比爾·蓋茨認為,每一個百分點都值得努力爭取。這是比爾·蓋茨在牢牢把握財富商機所進行談判方麵堅持不懈、令人無法抵禦的威力最早明證之一。
當微軟公司的股票上市公告宣布後,比爾·蓋茨更是沒有放棄過能在近期內給自己個人和公司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機會。他開始馬不停蹄地向集團購買者巡回推銷股票。
在這次巡回推銷股票活動中,比爾·蓋茨代表公司在10天內到世界的8個城市進行過停留,包括世界貿易中心紐約、世界金融中心倫敦等。雖然對比爾·蓋茨來說,有點疲於奔命,但為了讓自己的股票有一個好的價格,比爾·蓋茨不但在這些城市逗留,還在每個城市發表演講,把推銷會場搞得像節目舞會一樣熱鬧。
當他乘坐I均飛機在英國倫敦徐徐降落時,比爾·蓋茨一行受到了非常英國式的熱烈歡迎:在阿納比舉行了一個盛大的聚餐會,這是大英紳士們典型的聚會。溫文爾雅而又不失熱情,會後還舉行了舞會。整個晚上比爾·蓋茨都樂此不疲。
1986年3月13日,微軟股票上市時,以每股21美元開盤。第一天,共成交了360萬股,可謂取得了一個巨大的成功。中午時分,每分鍾有大約幾千股成交。最後收盤時,微軟股票上升到了每股29.3美元。也就是說在一天之內,微軟股票就升值了40%以上。比爾·蓋茨的辛苦勞作也換回了股民的大把大把的鈔票。
可以說,當天的股票交易市場成了比爾·蓋茨的天下,大獲成功。幾乎所有進出交易大廳的股民都買了微軟的股票,而別的股票無人問津。比爾·蓋茨就在此一役中一躍躋身於身價上億的世界頂級富翁俱樂部。在世界各企業家的發財史上,能夠在短期內聚集如此神話般財富的,恐怕隻有比爾·蓋茨一人。
對於一個成功的商人來說,賺錢的眼光是十分重要的。比爾·蓋茨無疑具備了這種最基本的素質,所以,微軟公司和比爾·蓋茨的財富與知名度一樣節節攀升。如今微軟在軟件行業的龍頭老大地位已經無人可以撼動,比爾·蓋茨在世界首富這個位置上也是一坐就是十幾年。無論是從比爾·蓋茨的中途輟學,還是敏銳地選擇軟件領域,都足以證明了因為他獨到的眼光,成就了自己的財富人生。
巴菲特:看準再投資,用頭腦賺錢
巴菲特說,一個人的一生能有一個好點子就已經很幸運了。他孜孜不倦地鑽研,在投資藝術上他注重於尋找價值,而不是靠花招和直覺。
說到“股神”巴菲特,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不但具備把握時機的智慧,而且在麵臨投資決策時,他能把一切相關的人、數字、事實,甚至其他細節,都了然於心。巴菲特說,他投資能否獲利的判斷依據就是判斷什麼時候買,以及買什麼。
他孜孜不倦地鑽研,在投資藝術上他注重於尋找價值,而不是靠花招和直覺。獲利穩定是巴菲特選股的重要標準,為此,他選擇高素質的企業,也就是他所說的:買的是企業家的頭腦。賺錢就是要靠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