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心髒病——水漲船高

在診室遇到一位氣質高雅但滿臉愁雲的女性患者,經過詢問,得知她是一位女高音歌唱家,曾經頗負盛名。最近幾個月開始經常出現頭暈、乏力、注意力難以集中,整天昏昏沉沉的。在單位醫務室測了幾次血壓都高於正常值,有一次竟然到了170/100mmHg,被診斷為“高血壓病”。這讓一向自詡身體健康的她慌了手腳。她沒有高血壓的家族史,而且日常生活基本符合低鹽低脂的要求,不吸煙、不飲酒,生活規律、睡眠正常。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血壓升高呢?後來從她女兒那裏得知原來家裏近期遭遇了一些變故,患者的丈夫去世了。夫妻感情一向很好,本想可以白頭到老,可這才剛近花甲之年他就先去了。我們的女歌唱家十分悲傷,很長一段時間都生活在喪夫的痛苦中。最近剛有所好轉,就發現身體出了問題。

經過專家分析認為,血壓應該積極控製,血壓高的原因主要是重大的生活應激事件誘發產生的。因此采用了降壓藥物和心理疏導的聯合治療,家屬積極配合,幫助她從惡性事件中走出來,疾病情況逐步趨向穩定。

臨床實踐提示高血壓病的發生、發展及降壓藥物的療效與焦慮情緒密切相關。案例中的“高血壓病”就與焦慮情緒密切相關。當人們心情緊張,悲傷或焦慮時,人體的淋巴細胞,β-腎上腺素受體密度(Bmax)明顯下降,血清皮質素分泌增多,表現為心率增快,血壓上升。通過心理幹預治療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可以幫助血壓得到有效地控製。

王錦霞曾經遇到一個畫家,年近70,在故鄉采風時突發急性心肌梗死。發病後接受了溶栓及介入治療,開通導致梗死的冠狀動脈血管。這個老爺子性情孤傲,從來都是他指揮別人。住了院以後根本不聽從醫護人員的指導,稍有一點兒不順心就發脾氣。介入手術後不久就嚷嚷著要出院回家,卻突然發生了室性心動過速,並出現呼吸心跳驟停。經過積極搶救、電除顫和呼吸機輔助通氣後,血壓、心率、意識逐漸恢複並趨於正常。

在呼吸機治療期間,患者經常在夜間發生室速,並有一過性意識喪失,需要電除顫才能恢複,因此患者特別懼怕夜間睡眠,擔心在睡眠中不知不覺就上了天堂,特別緊張。但這種病越緊張越容易發生嚴重的心律失常,便產生了惡性循環。

患者是急性心梗後經溶栓及介入治療後突發室性心動過速。顯然,患者經以上治療後並未發生明顯心絞痛或ST段改變,而是病後脾氣很大,自主神經不平衡,白天易發脾氣,晚上迷走神經張力高,這些均可誘發室速。頻發室速造成患者的恐懼心理,怕晚上在睡眠中死去。

患者是在急性心梗後發生室速,首先應該仔細檢查有無明顯的心肌缺血及再梗(觀察ST段改變及心肌酶、超聲心動等檢查)。

若結果均為陰性,也應該先按ICD(體內埋藏式自動除顫儀),盡快控製室速(當然也可用藥物,如胺碘酮等)。然後請心理醫師會診,共同治療,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這是個典型的“雙心”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