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人世間充滿了這樣的友誼,聽他們講話,你以為他們是同心同德,丟給他們一根骨頭,就全成了狗。為了利益,完全拋開了友誼的長篇大論。考驗朋友真假的,一個是危難,另一個是利益。
英國詩人赫巴德說:“一個不是我們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友情都應該具有“無所求”的性質,一旦有所求,“求”也就成了目的,友情卻轉化為一種外在的裝點。
古人有雲“君子之交淡如水。”純真的友誼就像廣闊的藍天一樣無邊透明;就像茫茫大海般遼遠寧靜;就像雄鷹對藍天的虔誠;就像魚兒對清水的堅定。
利益永遠不是友誼的基礎,我們要拿真心換真心,用你的真誠去感動對方,在朋友患難時,及時伸出援助之手,才會使友誼之樹常青!
韜光養晦,嫉妒將不會敲你的門
露富遭人偷,露才遭人妒。
有才華是件好事,但把才華用作傲人的資本就不能說是一件好事了,恃才傲物如同炫耀一般終究遭人厭惡。所謂“花要半開,酒要半醉”,凡是鮮花盛開嬌豔的時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就是衰敗的開始。人生也是這樣。當你誌得意滿時,且不可趾高氣揚,目空一切,不可一世,否則你很容易成為別人的箭靶子。
春秋時期,鄭國有幾位戰功赫赫的大將:穎考叔,大夫瑕叔盈,大夫公孫閼子都。尤其是大將穎考叔勇冠三軍,武功高強。而大夫公孫閼字都,與鄭莊公同是周朝宗族,相貌英俊瀟灑,又有一身好武功,可是子都為人心胸狹窄,生性驕橫,狂妄自大,非常看不起大將穎考叔。
周桓王八年,鄭國取得了戴城,將宋,衛,蔡三個國家軍隊打得大敗。鄭莊公聯合齊國、魯國共同進攻許國。鄭莊公選了吉日到宗廟祭告祖宗。然後來到校軍場點閱軍隊,並組織比賽挑選先行官。
鄭莊公製作了一麵大旗,旗竿長三丈三尺,係著24個金鈴,方圍一丈二尺,大旗上繡“奉天討罪”四個大字。插在一輛漂亮的兵車上。鄭莊公對著大軍說;“如果有人能夠拿起大旗,不搖不晃,行走自如,就拜為先鋒,那一輛漂亮的兵車賜給他。”眾將領無不躍躍欲試,想一展身手。
第一個出場的是大夫瑕叔盈。隻見他將大旗拔出緊緊握住上前三步,退後三步,果然力氣過人。滿場官兵一片喝彩聲,瑕叔盈得意非常。這時候大將穎考叔走出來一把將大旗握住,左搖右擺將大旗舞的呼呼作響。鄭莊公大喜道:“虎將啊!應該拜為先鋒,那漂亮的兵車是他的了!”子都見此心中不服,衝了出來也要舞旗。大夫穎考叔看見子都知道來者不善,將大旗插在兵車上駕車便走。不多時穎考叔駕車返回校軍場,被鄭莊公封為先鋒。
眼見先鋒大印被授予了穎考叔,子都在一旁見了咬牙切齒,恨透了穎考叔。
攻城之日,鄭莊公聯合齊國,魯國的軍隊將小小的許國包圍的水泄不通。那許國雖然國小,城低,兵馬少。但是許莊公寧死不降,親自登上城樓指揮作戰。許國軍民十分愛戴許莊公,都上城抵抗。鄭,齊,魯三國一時攻不進去傷亡慘重。齊,魯兩國便不肯盡全力攻城了。
隻有鄭國的軍隊拚命進攻。
激烈戰鬥的持續了兩天,小小的許國仍然沒有攻下來,鄭國軍隊死傷了許多。鄭莊公命令眾將限期內必須攻下許國,他不想讓齊,魯兩國恥笑。激烈的戰鬥又開始了,穎考叔和子都更想施展自己的本領,帶領著本部軍士奮勇衝鋒。
穎考叔的戰車先來到了城牆下,將旗竿往車上一點,縱身跳上了城頭。許國軍民驚呆了,紛紛後退。子都這時也來到了城牆下,他看見穎考叔跳上了城頭惟恐頭功落於他人,連忙開弓放箭。一箭正中穎考叔後心,穎考叔從城頭上倒栽下來,一命嗚呼。
大夫瑕叔盈以為是許國軍民傷了穎考叔,大怒取起大旗上了兵車,也是將旗竿往車上一點,縱身跳上了城頭。鄭國的軍隊看見本國的大旗在城頭上飄揚,個個勇氣十足,爭相衝上城頭。許國軍民見大勢已去,四處逃命了。許莊公隻好化裝混在逃難的人群當中逃到衛國去了。
嫉妒是一支箭,一不小心就被插在了後背上。如果穎考叔能稍微收斂,適時給子都一些機會,自己另謀機遇,既能獲得高升又能免遭子都暗算。所以,無論你有怎樣出眾的本領,都一定要謹記: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還是收斂起你的鋒芒,掩飾起你的才華吧。
要做到既有效地保護自我,又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不僅要說服、戰勝盲目驕傲自大的心理,還要懂得韜光養晦,凡事不要太張狂太咄咄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