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喚醒競爭心,勝利將不再遙遠(2)(2 / 3)

失敗的勇士比聰明的懦夫更值得尊敬

魯迅說過: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麵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人活一世,要有“山登絕頂,我為峰”的豪邁氣概,要有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勇氣,要有敢為人先氣吞山河的魄力。

每位勇士都是從布滿荊棘的道路上走過來的,但他們共有的品質便是永往無前,他們有著強烈的競爭之心和堅強意誌,他們才變得自信而執著,堅韌而成熟。

荊軻一生隻幹了‘一件事,就是從河北來到陝西,行刺當時秦國的最高統治者秦王贏政。這件事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但是,人們卻一直把荊軻看作一個英雄。

荊軻原為衛人,好讀書擊劍。每日與善擊築者高漸離飲於燕市,酒醉高歌,旁若無人。恰逢燕太子丹從秦國逃歸,招納天下勇士,計劃行刺秦王。太子丹請教田光,田說他已年邁,便推薦荊軻與太子丹結識。因太子丹曾囑咐過田光勿泄國事機密的話,田光就自刎以明勿泄的心跡。

太子丹以上賓的禮節對待荊軻。把自己的車馬給荊軻坐,自己的飯食、衣服讓荊軻一起享用,盡量迎合荊軻的心意。“士為知已者死”,是自古以來中國封建社會做人的最高的道德標準之一。太子丹如此厚愛,荊軻深為感激,決心以死相報。但為了刺殺戒備森嚴的秦王,必須設法有接近他的機會。

當時有一位秦將叫樊於期得罪秦王逃在燕國避難。秦王滅了樊於期的九族,正出重賞要購買樊於期的頭。荊軻建議用樊於期的頭和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的地圖進獻秦王,以獲得接近的機會。太子丹不忍心。荊軻就親自去見樊於期,向他說明了借頭刺殺秦王的計劃。樊一聽,這正是他夢寐以求之事,便立即拔劍慷慨地割下了自己的頭。

時值秦滅了趙國,兵臨東國南界。荊軻本想等他的一個好友同行,但迫於形勢危急,在太子丹的催促下,便以太子丹推薦的一個燕國勇士秦舞陽為副手,整裝發赴秦。啟程之日,太子丹和知情的人都到易水畔送行。人們心知他此去必難以生還,均身著白色衣冠。荊軻的好友高漸離也趕來了。高擊築,荊軻和而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悲壯的歌聲使在場的人無不淚下。

荊軻圓睜雙目,怒發衝冠。眾人望著他一飲而盡太子丹進的酒,手牽秦舞陽,躍上馬車,頭也不回,疾馳西去。經過長途跋涉,荊軻二人到達秦都成陽。通過賄賂秦王的宏臣,秦王同意在鹹陽宮隆重接見燕國派來朝貢的使臣。

荊軻在前手捧盛著樊於期頭顱的匣子,秦舞陽於後手捧內藏匕首的地圖(這匕首是太子丹用重金買得並煮過毒液的致命凶器),走上殿去。在這緊要關頭,秦舞陽突然臉變白,身發抖。荊軻從容地解釋說,他是北方村野的小人,未見過世麵,請大王寬容他吧,就此掩飾過去了。

秦王驗過樊於期的頭,便要看秦舞陽手中的地圖,荊軻代為獻上。

秦王把卷著匕首的地圖逐漸展開,等地圖全展開,裏麵的凶器就立即露了出來。說時遲,那時快,荊軻左手拉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握住匕首,就向秦王的胸前刺去。秦王立刻驚起來,把袖子扯斷了,匕首未傷著他。

兩人在殿上繞著柱子追逐起來。後來在侍衛的協助中,秦王終於抽出背負的長劍斬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廢然坐下,用手中的匕首擲向秦王,不中,沒入銅柱。秦王又上前用劍砍了荊軻八處傷,荊軻倚柱大笑而亡。

荊軻雖然失敗了,但他這份勇氣卻得到後世的稱頌。危難之時,所謂的“聰明人”苟且偷生,而真正的勇士麵臨生死考驗也要與敵人鬥爭到底。這才是競爭的最高境界。

湖麵不可能永遠平靜,風雨來臨的時候,總是會掀起層層波紋。

我們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挫折和艱險經常與我們並肩而行。當困難與危險向我們挑戰時,是勇敢地迎接挑戰,還是退縮或者舉手投降?從林肯的事跡中我們可以得出答案。

1832年,林肯失業了,這顯然使他很傷心,但他下定決心要當政治家,當州議員。糟糕的是,他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裏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

接著,林肯著手自己開辦企業,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又倒閉了。

在以後的17年間,他不得不為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曆經磨難。

隨後,林肯再一次決定參加競選州議員,這次他成功了。他內心萌發了一絲希望。認為自己的生活有了轉機:“可能我可以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