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料業兩大巨頭,可口可樂公司與百事可樂公司,這兩個競爭對手在雙方激烈的競爭中就突出了這種效果。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都盯死了對方,隻要對方一有新動作,另一方肯定也會有新花樣。
早在20世紀20年代可口可樂便在古巴用飛機在空中噴出煙霧,畫出“COCA—COLA”字樣,可惜因為缺少經驗而失敗。百事可樂在1940年更是一下租了8架飛機,飛了14.5萬公裏,在東西兩海岸城市,以機尾噴霧,寫下百事可樂的廣告。可口可樂當然要及時反擊,為強化國民第一飲料的形象,可口可樂讚助了1939年的紐約世界博覽會,並請名人啜飲,將其照片刊在雜誌封麵。但相比之下,百事可樂的宣傳廣告方式更有創意。他們專門設計了一套卡通片,而且還創作了一首看似極普通卻風靡全美的廣告歌曲。
兩大巨頭在競爭中可謂不遺餘力,使出渾身解數來擊敗對手,但結果卻是二者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可見,隻有不斷的競爭,才會有生機和活力,才能不斷地克服困難,一直向前。
沒有對手的企業不能成功,沒有對手的生命失去活力。從這一點上講,對手比朋友更重要。
美麗的非洲大草原是動物的天堂。在奧蘭治河的兩岸,兩個羚羊群隔水而居,然而東岸羚羊的繁殖能力卻比西岸的強,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後來,有一位動物學家對這些羚羊的生存環境和飼料來源等各方麵的條件進行了研究,仍然沒有發現有何不同。但是多年的動物研究經驗讓這位動物學家確定:一定有某種因素影響著這兩個羚羊群的生存境況。在百思不得其解之餘,他在東西兩岸各選了1O隻羚羊,分別把它們送往對岸,一年後,運到西岸的10隻繁殖到14隻,送到東岸的10隻剩下3隻,另外7隻全被狼吃了。
人們這才找到答案。東岸羚羊因為與狼為鄰,整日疲於奔命練就了強壯的體格;西岸羚羊沒有天敵,生活無憂,體質漸漸退化。
沒有天敵的動物往往最先滅絕,有天敵的動物則會逐步繁衍壯大。
因為有了天敵不斷威脅的殘酷環境,就必須時時警惕,並鍛煉出對付天敵的本領;而如果沒有天敵的威脅,身處溫和平靜的環境中,則無意中放鬆了自己。久而久之,生存的能力就會慢慢退化,一旦天敵降臨,就無以自衛,難逃滅亡的命運。
日本的北海道出產一種味道珍奇的鰻魚,海邊漁村的許多漁民都以捕撈鰻魚為生。
鰻魚的生命非常脆弱,隻要一離開深海區,要不了半天就會全部死亡。奇怪的是有一位老漁民天天出海捕撈鰻魚,返回岸邊後,他的鰻魚總是活蹦亂跳的。
而其他幾家捕撈鰻魚的漁戶,無論如何處置捕撈到的鰻魚,回港後都全是死的。由於鮮活的鰻魚價格要比死亡的鰻魚幾乎貴出一倍以上,所以沒幾年功夫,老漁民一家便成了遠近聞名的富翁。周圍的漁民做著同樣的營生,卻一直隻能維持簡單的溫飽。老漁民在臨終之時,把秘訣傳授給了兒子。
原來,老漁民使鰻魚不死的秘訣,就是在整船的鰻魚中,放進幾條叫狗魚的雜魚。鰻魚與狗魚非但不是同類,還是出名“對頭”。幾條勢單力薄的狗魚遇到成倉的對手,便驚慌地在鰻魚堆裏四處亂竄,這樣一來,反而倒把滿滿一船死氣沉沉的鰻魚全給激活了。
一種動物如果沒有對手,就會變得死氣沉沉。同樣的,一個人如果沒有對手,那他就會甘於平庸,養成惰性,最終導致碌碌無為。一個群體如果沒有對手,就會因為相互的依賴和潛移默化而喪失活力,喪失生機。一個行業如果沒有了對手,就會喪失進取的意誌,就會因為安於現狀而逐步走向衰亡。鰻魚因為有了狗魚這樣的對手,才長久地保持著生命的鮮活。美洲虎因為有了美洲豹這樣的對手,才重新找回逝去的光榮。有了對手,才有危機感,才會有競爭力。有了對手,你便不得不奮發圖強,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銳意進取。否則就隻有等著被吞並,被替代,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