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剛開始隻有2名員工,到現在管理幾千多人,章勇始終保持著一種激情。初到上海的每一天,他的腦海中隻有一個字“拚”。現在的他,更多了沉著與理性,從前的闖勁,已化作自信——“沒有過不去的坎”。他要帶領上海金蝶“燃燒激情”。
愛拚才會贏,隻要拚一小下,你就會向前一大步的。那種年薪百萬,千萬,甚至上億的生活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切隻是時問問題。
有些人不喜歡拚搏,總是想安安穩穩地賺一些錢就好了,比如年薪10萬、20萬就很滿足了,因為這樣不用冒險,又很容易地賺到錢,又安穩,也餓不死,何樂而不為?殊不知,人生不進則退。如果你不努力遲早會被後來者擠掉。人生不能沒有追求,滿於現狀,要敢於冒險,敢於拚搏,要努力的做出一番大的事業。
在長白山天池、阿爾泰山山麓、海南島叢林、青藏高原這些中國的天南海北,我們隨便走進一間小店,然後把所有的商品目錄都抄下來,你會發現,重複出現的品牌不會超過三種,而恰巧娃哈哈就可能是其中的一個;在過去的20年裏,讓每個中國人都掏錢買過的品牌不會超過三種,而娃哈哈也可能是其中的一個。這種“恰巧”卻絕非巧合,事實上,娃哈哈產品已幾乎覆蓋中國的每一個鄉鎮。這個從校辦企業起家的企業,如今在神州大地上的影響力絕不容任何人小覷。
娃哈哈的成長是一個白手起家的故事,是一個勇敢拚搏的故事。
而故事的主角就是娃哈哈的領頭人宗慶後。
宗慶後出生於杭州,中學畢業後,為減輕家庭負擔,身為長子的他主動來到條件艱苦的舟山鹽場接受鍛煉。一年後,又輾轉到了紹興。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人生最美好的歲月在艱辛而單調的日子中悄然流逝。1979年,在小學當教師的母親退休後,宗慶後頂職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杭州。由於文化程度太低當不了教師,他被安排在一所小學裏當校工。直到1987年的一天,娃哈哈前身——杭州市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成立,一張小小的委任狀陡然改變一切。
是年,42歲的宗慶後帶領兩名退休老師,靠著14萬元借款,靠代銷人家的汽水、棒冰及文具紙張賺一分一厘錢起家,開始了創業曆程。
1988年,他們開始為別人加工口服液,1989年成立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開發生產以中醫食療“藥食同源”理論為指導思想、解決小孩子不願吃飯問題的娃哈哈兒童營養口服液,靠著確切的效果,靠著“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的廣告,產品一炮打響,走紅全國。
1990年,創業隻有三年的娃哈哈產值突破億元大關,完成了初步原始積累,發生在小學校園裏的經濟奇跡開始引起社會和各級政府的廣泛關注。
經過十年發展,娃哈哈2008年銷售收入為325億,利稅66億元,淨利約40億左右,成為中國最大的食品飲料生產企業,全球第五大飲料生產企業。
娃哈哈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使不名一錢,隻要敢於拚搏,你終有一天會成為百萬富翁!
真正的失敗是對自己的否定許多人與成功無緣,往往與自我否定有關。他們在學習、工作、創業等過程中,連續遭受多次挫折和失敗後,往往就心灰意冷,意誌消沉,甚至就認命了,就不再拚搏,不思進取了。
有些人麵對新事、難事,事情還沒做之前就認為自己沒那能耐,不是那塊“料”。有些求職應聘者,一見求職應聘的人很多,就退縮不前,放棄拚搏的機會。有些領導者,麵對周圍的保守甚至是反對的勢力,而把原本可以辦成的一項或幾項“民心工程”輕易放棄。
這都是自我否定的表現,由此而逐漸產生怯懦、自卑、猶豫、悲觀、絕望等情緒,就成為人們進取的心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