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在岸邊垂釣,旁邊幾名遊客在欣賞海景。隻見~名垂釣者竿子一揚,釣上了一條大魚,足有三尺長,落在岸上後,仍騰跳不止。
可是釣者卻用腳踩著大魚,解下魚嘴內的釣鉤,順手將魚丟進海裏。
周圍圍觀的人響起一陣驚呼,這麼大的魚還不能令他滿意,可見垂釣者雄心之大。
就在眾人屏息以待之際,鈞者魚竿又是一揚,這次釣上的是一條兩尺長的魚,釣者仍是不看一眼,順手扔進海裏。
第三次,釣者的釣竿再次揚起,隻見釣線末端鉤著一條不到一尺長的小魚。圍觀眾人以為這條魚也肯定會被放回,不7釣者卻將魚解下,小心地放回自己的魚簍中。
遊客百思不得其解,就問釣者為何舍大而取小。
想不到釣者的回答是:“喔,因為我家裏最大的盤子隻不過有一尺長,太大的魚釣回去,盤子也裝不下。”
從上麵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非常重要。否則,將永遠掙紮於不滿意的情緒之中。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目標也一樣。高效工作必須是為適合自己的目標而行動。當然,目標是一種方向,需要恰當地選擇。假如你的一個目標發生了問題,就應當更換另一個目標,這樣才能重新確定自己的強項,從而為更合適的目標努力。
其實很多人並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目標,他們大都以社會的價值觀為自己的價值觀。大多數人會告訴你,他的人生目標就是要成功,要賺很多的錢,要功成名就,幸福快樂。但你,真正靜下心來想過沒有,這是你真心想要的嗎?還是隻是采用了別人的想法,活在了別人的模式裏?
或者隻是深植在你腦海中的社會價值標準?
其實這介世界上能成功的人都是與眾不同的人。所謂與眾不同,也就是不隨大流,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獨立見解,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屬於自己的目標。
通用汽車公司、IBM都花了近百年才創下基業,比爾,蓋茨僅用十多年就完成了。李嘉誠在傳統經濟領域耗了大半生賺來巨額的財富,李澤楷在幾天內就做到了。世界真奇妙,中國排行榜上前50位的巨富,已有許多人隻有20至35歲。他們的成功是因為他們趕上了一個創新的時代,在這個飛速變化發展的時代,要能超越眾生,就得充分張揚個性。
認識自然人,是一個艱難的工作。它需要人類學、腦科學、心理學、生理學、醫學等眾多學科的共同努力。認識社會的人則更複雜,首先要認識自己的先天素質,包括智能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還要認識自我所受的教育,以及在教育和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自我的思想品德。認識自己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專業特長和技能。
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把鏤刻在古希臘特爾斐神廟的名句“認識你自己”做為一生虛懷若穀認識自我的不懈追求。這向世人昭示人對自我的認識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一個人的成功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自我認識的過程。一個人對自我認識是伴隨著人的年齡的增長和閱曆的豐富而完成的。雖然自我認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人完全有能力正確地認識自我。因為隻有正確地認識了自我才可以做出正確的決斷和準確的選擇,才能把握機會,成功人生。
由心理學我們知道,人不但能認識到外界的客觀事物,而且對自己的心理和行為也能認識,並能把自己的意圖、思想、感覺、體驗傳達給自己,從而調節自我,控製和完善自我。認識自我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而對自我的調節、控製和完善也同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童年時的我們是物我不分的,也就是兒童說不出自己和自己以外的他人和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在他們的眼中,自我就是中心,而自我以外的所有東西都得圍繞自己。隻知道自己需要仟麼,既不會考慮別人的需求,也不會調整自己和外界的關係。隨著兒童的成長這種“自我為中心”的常規是要被逐步打破的。我們都經曆過這樣的問題:家長和老師會問我們“你長大了想幹什麼?”孩子們的回答往往簡捷而明了:“我想當宇航員,遨遊太空”;“我想當老師,為祖國培養人才”;“我想當……”諸如此類。孩子們對自己還沒有正確的評價,對成功的因素還沒有考慮。作為成年人的我們,從成人口中就很少聽到這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