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男人成功的六大品質(3)(1 / 3)

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確是成功不可缺少的優良品質,但現在為什麼“吃得苦中苦”已不一定保證“方為人上人”?因為:一是很多人誤解了勤奮吃苦的含義,隻知道仰賴他的勞力,不能仰賴他的智力。二是沒有把這種精神與自己的事業聯係起來。沒有把事情當作事業來做。隻懂得苦幹,不懂得規劃。

如果把事情當作事業來做,你就會把事情與事業之間聯係起來,一邊動手苦幹,一邊動腦思考,拓展事情的發展空間,就會設計未來,把每天所做的事情當作一個連續的過程,因而會將小事做大,逐漸發展成為事業。

台灣省首富王永慶,早年因家貧讀不起書,隻好去做買賣。1932年,當16歲的王永慶在台灣嘉義開一家米店時,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30家,競爭非常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隻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裏承租一個小的鋪麵。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模最小,更談不上知名度了,沒有任何優勢。在新開張的那段日子裏,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當時,一些老字號的米店分別占據了周圍大的市場,而王永慶的米店因規模小、資金少,沒法做大宗買賣;而專門搞零售呢,那些地點好的老字號米店在批發的同時,也兼做零售,沒有人願意到他這地角偏僻的米店買貨。王永慶曾背著米挨家挨戶去推銷,但效果不太好。

怎樣才能打開銷路呢?王永慶感覺到要想米店在市場上立足,自己就必須有一些別人沒有做到或做不到的優勢才行。經過一番考察和思索,他決定在提高米的質量和服務上下功夫,形成自己的優勢。

20世紀30年代的台灣,農村還處在手工作業狀態,稻穀收割與加工的技術很落後,稻穀收割後都是鋪在馬路上曬幹,然後脫粒,砂粒、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裏麵。所以,當時用於出售的稻米普遍夾雜著秕糠、砂粒、小石子等雜物,買賣雙方也都習以為常,見怪不怪。

王永慶卻以這一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找到了突破口。他帶領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不辭辛苦,不怕麻煩,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裏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這樣,王永慶米店賣的米質量就要高一個檔次,因而深受顧客好評,米店的生意也日漸紅火起來。

在提高稻米質量見到效果的同時,王永慶還超出常規,推行主動送貨上門的辦法,這一方便顧客的服務措施,大受顧客歡迎。

就這樣,王永慶在米的質量和服務上找到了突破口,使嘉義人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裏,有一個賣好米並送到顧客家的王永慶。有了知名度後,王永慶的生意更加紅火起來。結果,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決定自己辦個碾米廠。要把原來的小米店擴展為碾米廠,原來的鋪麵已經不夠用,王永慶便在離最繁華熱鬧的街道不遠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臨街的一麵用來做鋪麵,裏間則用作碾米廠。就這樣,把事情當作事業來做的王永慶,就從小小的米店開始了他後來問鼎台灣首富的事業。

因此,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事情要勤於思考,把我們所做的事情與事業聯係起來,特別是一些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可以換個思路去解決;別人想不到的事情,我們要努力想到並實現。這樣,勤奮刻苦,任勞任怨的品質才體現出了真實的意義。

夕忠實誠信,仁慈善良

(1)忠誠是最崇高的品質

美國西點軍校著名學子、第一個在太空中行走的宇航員懷特說:

“虛榮的人注視著自己的名字,偉大的人注視著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國家。”

有許多世界知名的科學家,也是西點學員的楷模,其中奧本海默常常是激勵學員忠誠愛國的榜樣。1961年任統後不久,親自向他的幕僚和助理表示,他有三個“心願”,希望能夠在任期內圓滿完成。第一個是給美國物理學家、“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平反;第二個是給國務院的“中國通”約翰·戴維斯平反;第三個是給英國滑稽影星卓別林平反,並邀請他再度在美國演m。這三個不同領域的超卓之士,都是50年代麥卡錫主義的受害者,都是冷戰年代美國恐共病和陷害狂潮下的犧牲品。

奧本海默沒有得過諾貝爾獎,但他的成就絕不亞於任何一位諾貝爾獎得主。一名得過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曾說:“和奧本海默同時代的物理學家,沒右—個人像他一樣了解現代理論物理發展的每一個層麵。”

1936年以前,奧本海默完完全全是一個“象牙塔”中的科學工作者,不問世事。1936年下半年,在奧本海默的生命史上發生了劇變,這種大變化把他從“象牙塔”中拖出來,對他產生了重大的衝擊,並影響到他的一生。他認識了許多共產黨員,參與他們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