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停地寫,他的手指已經變形,他的視力也下降了許多。為了這本書,他花費了整整12年的時間,忍受了常人難以承受的艱難困苦。
小說出版後立刻引起了巨大轟動,僅在美國就發行了370萬冊平裝本和160萬冊精裝本。這部小說還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觀眾超過了1.3億,創電視收視率曆史最高記錄。這位了不起的作家獲得了普利策獎,一下子收入500多萬美元。
哈裏的成名作就是我們今天經常讀到的錯鼢。哈裏說:“取得成功的惟一途徑就是努力工作,並且‘立刻行動’,對自己的目標深信不疑。
你必須有理想和信心,遇到艱難險阻必須設法克服它。因為世上並沒有什麼神奇的魔法可以將你一舉推上成功之巔。”
人們都有這樣的經曆,清晨鬧鍾將你從睡夢中驚醒,想著自己所訂的計劃,同時卻感受著被窩裏的溫暖,一邊不斷地對自己說——該起床了,一邊又不斷地給自己尋找借口——再等一會兒。於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五分鍾,十分鍾……
拖延是對惰性的縱容,一旦形成習慣,就會消磨人的意誌,使你對自己越來越失去信心,懷疑自己的毅力,懷疑自己的目標,甚至會使自己的性格變得猶豫不決。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丹佛在他的著作中將做事拖延和死亡二者之間劃等號。拖延的確是事業和生命的大敵。因為拖延,精心製定的計劃付之東流!因為拖延,朝氣蓬勃的生命變得碌碌無為!因為拖延,人生到頭來一事無成!
拖延也足速度的大敵,它會讓一切做事的速度慢下來。而在現代社會中,速度往往是製勝的關鍵。海爾總裁張瑞敏曾在一次培訓中向學員提問:“你們說,如何讓石頭在水上飄起來?”學員們回答:“把石頭掏空!”張瑞敏搖頭。“把石頭放在木板上!”張瑞敏說:“沒有木板!”
“做一塊假石頭!”張瑞敏說:“石頭是真的。”最後,海爾副總裁喻子達頓悟:“是速度!”張瑞敏斬釘截鐵地說:“正確!”他接著說:“猻子兵法上有這樣一句話:‘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速度能使沉甸甸的石頭飄起來。同樣,在信息化時代,速度決定著企業的成敗。”
緩慢的水流是無法讓石頭漂起來的。同樣的道理,拖延的行動不會讓好思維開花結果。隻有立即行動,讓自己變得更加有效率,才能讓思路跟上變化,讓想法變成現實。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克服拖延的習慣,將其從自己的個性中根除呢?
①接到新的工作任務,就立即切實地行動起來。
②堅決避免產生諸如“再等一會兒”、,“明天開始做”類似這樣的語言或者意念,一刻也不能讓它們在我們的心裏存在。
③每天從事一件明確的工作,而且不必等待別人的指示就能夠主動完成。
④到處尋找,每天至少找出一件對其他人有價值的事情,而且不期望獲得報酬。
⑤每天要將養成這種主動工作習慣的價值告訴別人,至少要告訴一個人。
⑥從習慣拖延的一個具體方麵突破,因為一種得到解脫和成功的感覺將會幫助我們全麵地克服它。
⑦擬定一個完成工作任務的期限,給自己加壓,並讓身邊的人都知道我們的期限,讓他們看到我們如期完成。
⑧有些人因為害怕自己幹得不那麼完美無缺,而擱置了工作,拖延了時間,所以不要因為追求十全十美的業績而裹足不前。
⑨現在就去做自己一直在拖延的工作。如此一來,我們就會發現拖延時間真的是毫無必要,而且我們很可能會喜歡上自己一拖再拖的這項工作,從而改變拖延,逐步消除拖延的煩惱。
請記住:人生成功的秘訣就是行動,就是“現在就做”。許多人做事總要等到所有的條件都具備了再行動。豈不知,良好的條件是等不來的,惟有依靠行動才熊創造有利條件。隻要做起來,哪怕很小的事,哪怕隻有5分鍾,也是一個好的開端,就會帶動我們更容易地做好更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