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行動部署——取勝沒有捷徑,隻有行動(4)(3 / 3)

劉夢熊在期貨市場巧妙地運用了“圍魏救趙”的策略,從側麵出擊,使得自己由被動變為了主動。

“側麵出擊,變被動為主動”用於商業活動中,經商者必須要具備一定條件,需要有過人的眼光和超群的才智,有廣博的知識,善於觀察周圍的環境變化,發現和尋找機遇;抓住對方的實質,采取避實擊虛,後發製人的經營技巧;要有敢冒風險的膽魄,一旦發現對手的致命軟肋,就要穩準狠地予以重擊,贏得局部戰爭的勝利。

10.剛柔相濟,文武兼施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長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這是老子道家思想對做人做事的智慧心得,意思就是說:

處理事情,能彎曲則能保全,能委屈則能伸張;地低窪則將轉為平滿,物破舊則將轉為嶄新。人對於財物,少量擁有就會最終一直得到,多占就將迷惑而失去。

對於經商來說,必須遵循彈性原則,做到剛柔相濟、文武兼施,使動態經營管理具有一定的伸縮餘地,使經濟運行能在一定餘地內變化。

商業是具有多種矛盾的體係,因而經營管理的決策是合力決策,不能走極端。

所謂剛,就是法製。韓非子是法家最傑出的代表。韓非子雲:“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和法家的“至剛”對立的是老子的至柔。他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柔弱勝剛強。”老子的領導藝術是無為而治,道法自然,以柔克剛。無為而治的“治”不是動詞,而是狀態,是指不要強加幹涉而達到員工自治。

所謂柔,就是還要有仁的手段。這在猻子兵法》中有體現。“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但是孫子接著就說:“愛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亂而不能治,譬如驕子,不可用也。”因而要特別注意仁而有威。

經商要剛柔相濟,文武兼施,隻有要剛則剛,要柔則柔,要文則文,要武則武,剛柔並用,才能創造奇跡。這就是彈性原則和目標原則的結合。隻柔不剛,即隻有彈性而無目標,商業將不成為商業;隻剛不柔,即隻講目標而忽略彈性、伸縮性,使生產者沒有必要的活動餘地,就會削弱整體功效,所以必須兩者結合。比如每天的工作必須按時完成,但是怎樣完成,通過什麼途徑完成則應由員工自己決定;違反規章製度必須批評甚至懲罰,但是對員工的正常要求則應當盡量滿足,以激勵員工的積極性;在財務上,既要節省不必要的開支,勤儉經商,又要保證一切必要費用(包括交際費、廣告費、產品推銷費等)的合理開支;在市場競爭中雖不求每戰必勝,但在主要問題上要有穩操勝券的計劃和措施。

總之,經商必須剛柔相濟、文武兼施,才能推動商家的發展。

山西介休城東55華裏的北賈村,曾有個名叫侯萬瞻的人,憑借艱苦創業取得了成功。後經其子孫發揚光大,成為山西有名的巨賈,其資產不亞於曰升昌。

清康熙年間,山西有錢人家皆喜歡穿綢緞,而當時當地販賣綢緞者並不多,故綢緞價格昂貴。侯萬瞻看準了這一時機,立即籌措銀兩,率領兩個兒子去了絲綢之鄉蘇州、杭州廉價買回了綢緞,回山西又高價賣出,轉手之間,獲利頗豐,家業漸漸發展起來。

侯家的家業傳到侯萌昌時,家資已經很雄厚。侯家的“蔚泰厚綢緞店”位於平遙西街,和著名的“日升昌”票號隻隔一個小燒餅鋪。侯萌昌見“日升昌”由顏料行改為票號後,生意興隆,大發其財,非常眼紅,但又苦於一時找不到熟悉票號業務的人才,於是他決定采用“偷梁換柱”之計將“日升昌”票號的副經理毛鴻挖過來。雷履泰是一個經商將才,毛鴻也是一個將才,兩將才相遇,一山兩虎,難免有些不和之處。毛鴻作為副經理,有點懷才不遇之感,而雷履泰又有獨斷專行的毛病,毛鴻就處在受排擠的地位。侯萌昌盯住了這點空隙,立即巧使“離間計”,就把毛鴻拉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