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行動部署——取勝沒有捷徑,隻有行動(8)(1 / 3)

所以,李嘉誠說:“當一個新生事物出現,隻有5%的人知道時趕快做,這就是機會,做早就是先機,不管是什麼行業。當有50%的人知道時,你做個消費者就行啦,當超過50%時,你看都不用看。”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開放了很多行業,每開放一個行業,就產生一個新的市場,就是一次機遇。第一批的個體戶,第一批來深圳的創業者,第一批的股民,第一批地產商,第一批收購國有企業的企業家,第一批網絡運營商……。這些機遇是曆史性的,也是階段性的,每個機遇一旦過去,就不可能再有。我們不是含著官印出生的,我們不是高幹子弟;也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我們不是富家子弟。我們都是含著姆指出生的,隻是平凡子弟,我們創造不了一個大的企業,更創造不了一個行業。

想從平凡變成非凡,最安全、最有效、最快捷、最好的方法是:借船出海,借雞生蛋,搭便車,騎好馬,借機而起,讓時勢造英雄!

同樣生在一個世紀,同樣是這些機會,為什麼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改變了命運?為什麼一部分人一無所有,悔恨終生呢?人一生下來差別就不大,為什麼最終卻有天地之別呢?結果隻有一個,就是眼光不同。

因為眼光決定思維,思維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

我們要永遠記住,商場中的“藍色海洋”依然有,隻待你去發現、去開發。

財自道生,以義取利

“無商不奸”是中國封建社會商人形象的生動寫照,但有多少商人高舉誠信的旗幟,本著先義後利、義中取利的心態走進市場,恪守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奉公守法、互惠互利、信守契約等基本道德,博得廣大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歡迎,因而在生意場上左右得利,處處受益。

清朝年間的徽商舒遵剛,精算計,善權衡。經商之暇喜讀《四勘五鰳》,把書中的義理運用於經商之中。他曾說:“錢,泉也,如流泉然。”他還說:“對人言,生財有大道,以義為利,不以利為利,國且如此,況身家乎。”徽州商人李大皓告誡他的繼承者說:“財自道生,利緣義取。以此嚴於律己,做到視不義富貴若浮雲。”

發財不忘鄉鄰,惠及故裏,奉獻社會,也是“義”的表現。清初歙縣大鹽商江演致富後捐銀數萬兩,開通績溪鎮到孔靈約30裏路,又捐巨資疏浚揚州河。一朝事業有成,就要實現造福社會的目標,這是儒商思想倡導的最高境界。

紅頂子商人胡雪岩經商也是以“義”為根本。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是清末轟動全國的四大奇案之一,100多年來,被競相編成了戲劇、電影、電視、小說、曲藝,孰不知,胡雪岩與伸雪這場曠世奇冤有著重大的關係。

為了爭取京官們對楊乃武一案的同情,喚起他們扶正祛邪的良知,胡雪岩專門拜訪了回杭州老家辦理喪事的翰林院編修夏同善(曾任兵部右侍郎、江蘇學政),向他訴說楊乃武、小白菜的冤情,要求他回京後尋找適當的機會向同僚進言,幫助重審此案。

楊乃武小白菜一案發生之時,胡雪岩已有道員兼布政使銜,並擔任上海轉運局委員,有財有勢。這樣一位人物的介入使楊乃武小白菜案有了轉機。

同治十三年(1874年)農曆九月,楊菊貞陪同楊乃武之妻詹彩鳳、楊乃武之子榮緒與姚賢瑞,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再次來到北京。她們首先拜見了夏同善,送上其弟夏縉川的書信及控訴狀。經夏同善介紹,又遍訪了在京的浙江籍大小官員30餘人,接著又向步軍統領衙門、刑部、都察院投訴。

夏同善不忘胡雪岩之托,多次訪問大學士、戶部尚書、都察院左都禦史翁同和(穌),懇求他去刑部查閱浙江審理該案的全部卷宗。後在翁同和(鑠)與刑部分管浙江司刑獄的林文忠(林則徐第五子)的共同努力下,慈禧、慈安兩宮皇太後親下諭旨,重理此案。

由於辦案人員一拖再拖,案子懸而未決。慈禧太後指派正在浙江選才的浙江學政胡瑞瀾,以欽差大臣的身份赴杭複審。科班出身、不懂刑獄的胡瑞瀾濫施酷刑,楊乃武、畢秀姑被屈打成招。

光緒元年(1875年)給事中邊寶泉上奏異議,夏同善等浙籍京官聯名上書,奏明此案不明,隻恐浙江將無人肯讀書上進了,一致要求提京複查。清廷下旨刑部,於1876年底,將葛品連棺木移往京師,當眾開棺驗明死者實係病亡,至此,這一曆時三年多的大案才真相大白。楊昌溶以下的審辦官員都受到處分,楊乃武和畢秀姑出獄。楊乃武回杭後叩謝了患難相助的胡雪岩,回鄉後以種桑養蠶為業。

楊乃武小白菜案轟動朝野,胡雪岩以自己特殊的聲望讚助錢財、勸動京官,為爭取重審此案並最終昭雪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毋庸置疑,隨著此案的廣泛流傳,胡雪岩的義聲善名更加深人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