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斯采用這種辦法,以活生生的事實,向人們表明了智慧的重要性。這比起直接向人們用布道式的講授,收到的效果要顯著得多。
在商海競爭中,每個人做事的方式都不同,人生觀價值觀也各不相同,如何根據對手的特點,靈活把握義利的分寸,就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有時候還需懂點厚黑學。譬如,項羽和劉邦爭奪天下時,開始是相互合作,劉邦謹小慎微,暗暗發展,漸漸羽翼已成,於是把隊伍拉出來和項羽展開了對峙。隻因一次布局不當,劉邦的老窩被端,老爹也被項羽抓走了。項羽眼見用強不太容易取勝,便厚下臉皮,拿劉邦的老爹要挾劉邦。豈料劉邦臉皮更厚,對項羽說:“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如果你非要把你的父親煮來吃,那麼請你仁慈點也分一杯羹給我吧。”
其實,商場競爭就是計謀、智慧的競爭,但也不是要你完全拋開仁義道德,做個十足的奸商。因為奸猾和欺詐往往不是長遠的,滿足於一時的利益而損失長遠的市場也是不劃算的。重要的是把握一個“度”,俗話說:“遇文王,講禮儀;遇紂王,動刀戈。”就是這個道理。
9.有勇有謀,巧知進退
商場博弈,不知進退不行。進時,既要大膽,又要心細。風險的大小通常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做大生意賺錢是每一個人的夢想,但也要對風險有一定的判斷和預防措施,在複雜多變的市場更重要的是學會防範風險。作為生意人,必須兼有膽大與心細的個性,做到有勇有謀。膽量大的人喜歡高瞻遠矚,但如果沒有心思周密做依托,那就是粗魯莽撞,派不上什麼用場,做到了心細,膽量才具有更多的含金量。
在生意場中打拚的人應該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冒險都讓你掙到大錢,很多時候風險會讓你輸得精光。冒險不是盲目,不是賭博式的孤注一擲,而是在分析算計,科學回避無謂風險之後的判斷,這樣的冒險才是有意義的。
冒險是有代價的,行動前需估量一下利弊。要知道世界上絕沒有萬無一失的賺錢之道。那如何規避風險呢?這就需要在“膽大”的同時還要“算計”。
近年來,溫州購房團在全國各地頻頻出擊,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們隻知道他們“下單迅速,團體購買,出手很大,快進快出,富有視覺衝擊力”,卻很少關注他們“心細”的特點。
“溫州人對市場的分析太細致了,”一房產公司老板佩服地說,“他們先分析秦皇島的環境要素對房地產升值的影響力,再分析秦皇島市投入100億元資金改善城市基礎設施,擴張了房地產升值空間,又將秦皇島目前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的房價與對岸大連每平方米上萬元的房價做比較;為了了解當地的生活水平,他們會向餐館服務員細細詢問每月的工資收入等。經過幾番利弊權衡的算計後,最後才認定秦皇島的房價有上升的空間。”
賺錢需要膽大,這點是毫無疑問的,但也需要謀略和預測,不然則極有可能會“陰溝裏翻船”。一個優秀的將軍,勇氣與謀算應該平衡發展。智大於算,會因為輕舉妄動而導致失敗;謀大於智,會因為保守而貽誤戰機。
勇敢不是瞎撞亂闖,而是以自身知識和經驗為後盾,憑高屋建瓴的遠見卓識、果敢迅猛的算計能力,當機立斷地做出決策並付諸實施。
有謀略的勇敢是冒險,無謀略的勇敢就是冒進。想賺錢一定要分清冒險與冒進的關係,要區分清楚什麼是勇敢,什麼是無知。算計的冒進隻會使事情變得更糟。
在改革開放之初就發財的那些人,“膽大”比“心細”要多得多。
因為那個時候人們還沒有商業意識,以“經商”為恥辱,各項法律法規也不完善。所以,市場機會多如牛毛,隻要你不以為恥,勇敢去抓,大多都能發一筆財。而現在呢?市場越來越成熟,生財縫隙越來越窄,如果你不仔細分析市場,不經過精心策劃,就沒頭沒腦地亂闖,那失敗是注定的。
在探討中國企業成長史時,一些數據頗能讓人震撼:中國企業平均壽命8年左右,民營企業平均壽命隻有3年。中國很多企業之所以稍微上規模就容易“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本質原因就是不能正確地認識什麼是有謀算的冒險,什麼是無謀算的冒進。稍微取得點成績就發昏,極易做出快速擴張的決策,而且缺乏科學的戰略策劃,又不注意基礎管理,當然容易導致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