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自己的強項進行歸類。要找到自己的強項,還要歸納出自己的劣勢,所以我們要了解競爭對手的強項是什麼。如此才能正確地區別我們的產品,才能給客戶提供最佳的產品和服務,這是一個層次,是在一個平台上的競爭。
在服務大客戶方麵,使自己成長最快的還不是在服務大客戶的過程中,而是來自於和競爭對手針鋒相對而且又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時刻。因為在這種最關鍵的時刻,我們才發現了自己的優勢在哪裏,劣勢和問題在哪裏,我們怎樣來改進和完善。然後通過以比我們更好的世界頂尖公司為競爭的標杆,了解到他們的方法、策略和經驗,以他們為學習的榜樣,不斷地用他們的好方法來革新自己,提高自己的服務標準,建立我們的競爭優勢,達到我們的計劃目標。同時我們還要不斷學習同行業中競爭對手的成功經驗。強大的競爭對手可以讓我們獲得成長,讓我們快速地得到提升,讓我們快速地成功,讓我們快速地完善自我。
一個企業失敗的原因也許是其競爭對手太強大了,但是如果不懂得向競爭對手學習,而且不懂得在與對手競爭的成長過程中建立一套係統,關注、了解競爭對手,在他們身上找到可以借鑒的長處,完善自我,調整自我,不斷地彌補自己,那麼再優秀的企業也會消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競爭對手並不可怕,有時對手就是你成長發展和成功的最大促動器。
在戰場上,競爭對手在一刹那很可能成為你的致命敵人,你贏我輸,或你輸我贏。因此,最大的失誤就是錯誤地判斷競爭對手,低估了對手,甚至不了解對手,盲目樂觀,或者過高地估計了對手,使自己的決策出現錯誤,給企業帶來嚴重的損失,導致浪費精力,浪費人才,浪費時間,浪費金錢,而且花了很大代價,卻錯失了大客戶,沒有被市場所認可,這樣隻會給你帶來挫敗感。
在這個問題上,不能到現場才臨時抱佛腳,而要及時對競爭對手進行分析,研究標杆,學習標杆,並不斷完善自己。當你完成這個過程後,你就知道了你在這個行業中的優勢是什麼。
6.競合時代,企業如何選擇合作
“競合時代”是一個逐漸流行的時髦詞。它提醒我們怎樣從理論和方法上探討競爭與合作。
B·lsiness究竟是戰爭還是和平呢?這是著名的(鏡△》一書中首先提出的問題。事實上,既是戰爭,又是和平;既不是戰爭,也不是和平。
早在裝備精良的寶潔公司神采奕奕地進人中國的那一刻起,人們就知道將會發生什麼。寶潔一路咄咄逼人,大有橫掃千軍之勢。擠壓,並購,消滅,從不手軟,毫不留情。寶潔是一個卓越不群的公司,像特洛伊神話的Achilles一樣,令包括對手在內的所有人都肅然起敬。寶潔案例讓我們想起一句經典老話:商場就是戰場。
如果BusinessIsWar,商業競爭的對手就是敵人,而對待敵人的辦法在人類幾千年來的曆史上似乎隻有一個,那就是把它幹掉,或者通過消滅,或者通過吞並。光成功是不夠的,我們要的是勝利,而勝利的定義是唯一的,那就是對手必須一敗塗地。
然麗,當今商戰的意義似乎並非如此。
(1)競合悖論
Businessispeace?但是,這卻曾給那些習慣於傳統組織理論的學究們提出了一個難題。在傳統組織學家的眼裏,市場與組織的邊界涇渭分明。如果市場的交易成本足夠低,經濟活動就應該通過市場進行;而如果市場的交易成本過高,同時企業內部的協調成本比較低,則經濟活動應該在企業內部進行。
但如果較真的話(似乎隻有學究們會這樣),我們就會看到,現實的狀況常常走樣。台灣的聯合電子公司是一家專業Ic代工廠,它與矽穀的幾家Ic設計公司結成了旨在保障優先便利的合作夥伴關係。東芝與神州數碼的關係顯然也已經超出了一般的市場交易。這與理論預見的理想境界出現了差距。對這種形式的戰略聯盟,傳統的理論尚能為之調和:這不過是處於產業價值鏈上下遊的企業加固市場合同的一種方式。的確,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日本人早就這樣做了,而且做得更加高水平,Keiretsu,聽說過嗎?比如,有幾十甚至上百家大大小小的供應商緊密地團結在豐田汽車周圍,傾心協力,步調統一,lustIn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