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行動部署——取勝沒有捷徑,隻有行動(15)(1 / 3)

然而,如果合作聯盟的兩個家夥真是兩個實實在在的競爭對手,他們本來應該在擂台上互相搏擊,彼此頭破血流,但現在卻在月下青梅煮酒——不是為了在市場上實現共謀(Collusion),而是在專業上切磋互助,這倒著實讓人匪夷所思。比如,德國漢高公司在中國的高級經理,這位經理正在參與一項合資談判,而合資對象恰是中國的一家同類生產企業。像這樣的事情,我們在今天已經覺得稀鬆平常,不足為奇了。可是在多少年前,不論對學術界還是對企業界,那都還是新鮮事。而2004年4月2日微軟首席執行官斯蒂夫·巴爾默和SUN公司首席執行官斯科特·麥克利尼爾親密地坐在了一起,向全世界宣布微軟和suN將為產業合作新框架的設置達成一個十年協議,這樣的情況在任何時候都會讓人不禁扼腕。這絕對既不是完全的組織科層,也不是完全的市場;既不是百分之百的戰爭,又不是百分之百的和平。

(2)博弈中的合作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經濟學家們直到二三十年之後才意識到:這個博弈是可能重複玩的,而如果重複的話,合作是有可能發生的。看來,能認識到博弈是可以重複的並非很容易,也的確很了不起。之所以了不起,是因為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對市場是那麼的執迷,這個市場隻管交易內容不看交易對象,一碼是一碼,一次是一次,每次都兩清,誰也不欠誰的。經濟活動的現實顯然不都是這樣的。在很多情況下,市場中的交易者之間會先交流(哪怕是偶爾的)一下,根據上次博弈的結果重新選擇下次博弈的夥伴,然後就會紮堆,然後就有可能把市場和生活扯在一起,然後市場就有可能變得不清不白,再然後就會產生長期承諾和信任,諸如此類。

問題主要出在傳統的博弈論思想所堅持的對合作或者不合作本質的強硬假設上。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可以回顧一下DouglasHofstandte~。所說的狼的困境(Wolf’sI)ilemma)博弈。在這個20人的博弈中,每個人都坐在自己的小隔間裏(意思是彼此不通信息),且前麵都有一個按鈕。

規則是,如果大家都能等待10分鍾,那麼每個人都會得到1000美元,但若有人在10分鍾之內按了按鈕,那這個按了按鈕的人就能得到100美元,其他人則一無所得,博弈就此結束。按照MattRidley的說明,這個博弈是這樣推理的:如果你是聰明的,你會等待10分鍾後拿1000元獎金。但如果有一個博弈者再稍微聰明一點,他會認識到,如果這中間有任何一個人不夠如此聰明、不願合作而可能——哪怕是任何一個很小的可能按了按鈕,那自己就會空手而歸。所以,他一旦認識到了這一點(因為他多了一點聰明),就會決定自己先按按鈕。而如果你比那個多聰明一點的博弈者再聰明一些,那麼你會認識到,那個稍稍多了一點聰明的家夥可能會更先一步按按鈕,所以你就會更搶先一些。依此類推。結局可能是1分鍾不到就會有人按動按鈕,這個思維過程隻需要幾十秒。

設想下麵兩種情形的競爭與合作:

第一種情形,Tom和Peter·看到或者預期有新的女孩來到村子裏,他們還計劃到其他村子去尋求愛情。

第二種情形,本村子裏出現其他男孩,而且其他村子的男孩也要來競爭Amyr。當然,這兩種情形可能同時出現。在這樣的情形下,’rom和Peter完全有可能背離競爭的自然法則,而選擇某種程度的合作。這裏麵可能有兩種心理:第一,對‘Fom和Peter來說,外部的選擇盡管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可能更激動人心,所以,第一種情形下,他們會選擇去外村;第二,比起其他那些陌生的家夥來,Peter在‘Fom眼裏可能要更可愛一些,即在第二種情形下,他們會相互幫助,以對抗外來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