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初級衛生保健的基本原則
①合理布局。即使人人接受衛生服務的機會均等。②社區參與。即社區主動參與有關本地區衛生保健的決策。③預防為主。衛生保健的重點應是預防和促進健康,要以尋找和消除各種致病因素為核心。④適宜技術。衛生係統中使用的方法和物資應是能被接受的和適用的。⑤綜合途徑。衛生服務僅僅是所有保健工作的一部分,應與營養、教育、飲用水供給、住房同屬於人類生活中最基本的和最低的需要。
(3)初級衛生保健的基本內容
初級衛生保健的基本內容可概括為“四大方麵”和“八項要素”。
①四大方麵。包括:促進健康;預防保健;合理治療;社區康複。
②八項要素。包括:當前主要衛生問題及其預防和控製方法的健康教育;增進必要的營養和供應充足的安全飲用水;基本的環境衛生;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主要傳染病的預防接種;廣地方病的預防與控製;常見病和創傷的恰當處理;基本藥物的供應。
3.中國衛生的主要問題
①防病治病形勢嚴峻。②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地區間衛生狀況和人群健康狀況的差距呈拉大的趨勢。③衛生資源總量不足、配置不合理。④衛生事業內部結構不合理,衛生體製有待改革和完善。⑤衛生法製不健全,執法力度不強。
4.中國衛生工作方針
①以農村為重點。②預防為主。③中西醫並重。④依靠科技和教育。⑤動員全社會參
第六單元 健康危險因素評價
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基本概念
①健康危險因素評價的概念;②慢性病自然史;③危險因素的特點與種類。
二、健康危險因素評價方法和應用
①實際年齡、評價年齡、增長年齡的關係;②個體評價。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基本概念
1.健康危險因素評價的概念
危險因素是指甙體內外環境中與疾病發生發展及死亡有聯係的誘發因素。
健康危險因素評價是研究危險因素與慢性病發病率及死亡率之間數量依存關係及其規律性的一種技術。它根據流行病學統計資料及統計方法對個體的行為方式進行評價,估計個體在一定時間內患病或死亡的危險,並以此為依據對個體進行健康幹預。其目的在於改變個體的不良行為,降低人群主要疾病的死亡率。
2.慢性病自然史
慢性病的自然病程可劃分為六個階段:①無危險階段;②危險因素出現;③致病因素出現;④疾病征兆出現;⑤體征出現;⑥勞動力喪失。
健康危險因素評價是從疾病自然病程第一階段就采取措施,通過評價危險因素對健康的影響,教育人們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危險因素出現,並可測定危險因素,計算它可能造成的危害,預測疾病發生率。因此,健康危險因素評價是預防慢性病發生的一項有效措施。
3.危險因素的特點與種類
(1)危險因素的特點
了解危險因素影響健康的特點,加深對危險因素的認識,對預防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①潛伏期長。人群長期、反複接觸危險因素之後才能發生疾病,而且潛伏期不易確定。潛伏期延長使危險因素與疾病之間的因果聯係不易被確定,給疾病預防工作帶來一定困難。由於經過長時間接觸暴露因素以後才發生疾病,同樣又為危險因素幹預提供了機會。
②聯合作用明顯。多種危險因素同時存在,可以明顯增強致病危險性。如吸煙者同時接觸石棉和其他有害金屬粉塵,肺癌的發病概率要比單純吸煙者增加幾倍或十幾倍。高血脂是冠心病發病的誘發因素,加上高血壓引起血管內膜損傷促使脂質在血管內膜沉積加劇了冠心病發病概率。煙草中的有害成分刺激血管內膜損傷,使血氧量降低,增加心髒負擔,這些因素的聯合作用,使冠心病發生的概率進一步增加。
③特異性弱。危險因素對健康的作用,往往是一種危險因素與多種疾病有聯係,也可能是多種危險因素引起一種慢性病。如吸煙是引起肺癌、支氣管炎、心腦血管係統疾病和胃潰瘍等多種疾病的危險因素。食物中纖維素減少,是結腸癌、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冠心病發生又與高脂飲食、鹽攝人量過多、吸煙、緊張和靜坐作業方式和肥胖等多種因素有關。由於危險因素與疾病之間特異性弱,加上存在個體差異,容易引起人們對危險因素的忽視,健康促進顯得尤為必要。
④廣泛存在。危險因素廣泛存在於人們日常生活之中,還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社會心理因素、環境危險因素和行為生活方式中存在的危險因素,往往是潛在的、不明顯的、需要經過長期暴露才能產生明顯危害作用,這就增加了人們認識危險因素的困難程度。特別是不良行為生活方式已經形成習慣,要改變已經形成的習慣勢必會有一定困難。因此要預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鑒於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廣泛存在又和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必須進行深入持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使人們能自覺地避免日常生活方式中影響健康的各種危險因素,達到增進健康的目的。
(2)危險因素的種類
引起人類疾病和死亡的危險因素種類很多,概括起來有環境危險因素、行為危險因素、生物遺傳危險因素和醫療衛生服務中的危險因素四類。
①環境危險因素。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條件。環境質量對人類健康至關重要。自然和社會環境中的危險因素對人類健康有重要影響。
②自然環境危險因素。生物性危險因素:自然環境中影響健康的生物性危險因素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生物毒物及致病原等,是傳染病、寄生蟲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直接致病原。這些疾病原因清楚,具有明顯的地方性流行特征,在局部地區仍然是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
③物理化學性危險因素:自然環境中的物理性因素如噪聲、振動、電離輻射、電磁輻射等;化學性危險因素如各種生產性粉塵、化學性毒物、農藥、交通工具排放的廢氣等。化學性物質汙染環境,是目前環境危險因素危害人類健康的嚴重問題。
④社會環境危險因素。人類健康不僅要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社會經濟條件對人類健康也產生重大作用。社會經濟的發展程度與健康呈現密切的正向聯係。一個先進的政治製度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保障健康。相反,落後的經濟與貧困是嚴重危害健康的因素。世界各國健康水平差別巨大,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疾病類型和死因譜不同。在經濟落後的發展中國家,由於貧困、營養不良、衛生設施落後和環境汙染等,使傳染病和營養不良引起的死亡占5歲以下兒童709~909,在落後的社會經濟條件下,人口增長速度難以控製,成為經濟增長的又一個製約因素。
⑤行為危險因素。行為危險因素是指由於自身行為生活方式而產生的健康危險因素,亦稱自創性危險因素。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由於不良行為生活方式導致的疾病,危害健康的程度日益嚴重。據統計,前四位主要死亡原因,心髒病、腫瘤、腦血管病和意外傷害要占總死亡數70以上。上述四種疾病都與行為生活方式中的危險因素密切相關。此外,如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艾滋病和性病等也與行為生活方式的危險因素密切相關。這些行為危險因素如吸煙、飲酒、藥物濫用、吸毒、不合理膳食、缺乏體育鍛煉,攝入鹽過量、緊張和靜坐作業方式、肥胖和不安全性行為等等都是誘發各種疾病的行為危險因素。加強行為危險因素監測,進行行為幹預,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