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生物遺傳危險因素。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還有由於人類生物遺傳因素造成的危險因素。隨著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基因研究的發展,遺傳特征、家族發病傾向、成熟老化,複合內因學說等都已經在分子生物學的最新成就中找到客觀依據。在人類進人21世紀之際,由於分子生物學的成就,有可能從分子水平上闡明一些遺傳性疾病的物質基礎,將為防止發生這一類疾病提供有效的生物學基礎。
⑦醫療衛生服務中的危險因素。醫療衛生服務中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是指醫療衛生服務係統中存在各種不利於保護並增進健康的因素,如醫療質量低、誤診漏診、醫院交叉感染等都是直接危害健康和影響醫療質量的因素。廣義而言,醫療資源合理布局,初級衛生保健網絡的健全程度,城鄉衛生人力資源配置懸殊以及重治療輕預防的傾向和醫療保健製度不完善等等都是可能危害人群健康的因素,值得引起重視。
二、健康危險因素評價方法和應用
1.實際年齡、評價年齡、增長年齡的關係
(1)收集當地年齡別、性別、疾病別死亡率資料
①建立當地各性別、年齡別的疾病別死亡率參照標準。②健康危險因素的評價因素。一般選擇與前10~15位死亡原因具有確定聯係兩危險因素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流行病學資料,選擇可以定量和能夠改變的因素作為人的評價危險因素。
收集危險因素資料按模式分類收集資料:
①行為生活方式。如吸煙、飲酒等。②環境因素。如經濟收入、居住條件、家庭關係、工作環境和心理刺激等。③生物遺傳因素。如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家庭史等。④醫療衛生服務。如是否定期健康檢查等。
(2)將危險因.素轉換成危險分數
這是危險因素評價的關鍵步驟。當個體所具有的危險因素相當於人群平均水平時,其危險分數為1.0,即個體發生某病死亡的概率大致相當於當地死亡率的平均水平;當個體具有危險因素超過人群平均水平時,危險分數大於1.0;當危險分數小於1.0,則個體發生某病死亡的概率小於當地死亡率的平均水平。危險分數超髙,則死亡概率越大。危險分數的換算方法有多種,常用的有:①多元回歸分析法;②采用經驗指標。
(3)計算組合危險分數
多種危險因素對同一疾病有聯合作用。如高血壓與吸煙在冠心病發病中有近似相乘的作用。所以計算危險分數時應加以考慮。計算方法如下:
①與死亡原因有關的危險因素隻有一項時,組合危險分數等於該死因的危險分數。如45-49歲女性每天吸煙10支,肺癌的危險分數和組合危險分數都是1.4。②與死亡原因有關的危險分數有多項時,要考慮到每一項危險因素的協同作用。計算方法如下:將危險分數大於1.0的各項分別減去1.0後,剩下值相加。、將危險分數小於或等於1.0的各項相乘。相加項與相乘項再相加,得組合危險分數。
(4)存在死亡危險
指在現有危險因素條件下,某種疾病的預期死亡概率。存在死亡危險:平均死亡概率X組合危險分數
其他死因的存在死亡危險就是其他死因的平均死亡概率,即將其他死因的組合危險分數看作1.0。
計算評價年齡
死亡概率隨年齡上升而增加,評價年齡是根據二者的函數關係,按個體所存在的危險因素計算的預期死亡概率推算出的年齡。方法是將各種死亡原因的存在死亡危險相加,再加上其他死因的存在死亡危險,其結果就是總的存在死亡危臉。用總的存在死亡危險查閱健康評價年齡表,就可得到評價年齡。
計算增長年齡
增長年齡(也稱可達到年齡)是根據已存在的危險因素,提出可能降低危險因素的措施後預計的死亡概率算出一個相應年齡。計算方法與評價年齡的計算過程相似。個體評價
主要通過比較實際年齡、評價年齡和增長年齡三者之間的差別,了解危險因素影響的程度以及降低危險因素後壽命可能延長的程度。依據三種年齡之間的關係,個體健康危險因素評價分為四種類型:
健康型
評價年齡小於實際年齡。說明個體危險因素較平均水平低,健康狀況較好。
評價年齡大於實際年齡,並且評價年齡與增長年齡之差較大,在1歲以上。說明個體存在危險因素較平均水高,同時說明此類危險因素多是自身行為生活方式所致,改變行為可以去除。評價年齡與增長年齡的差值,即降低危險因素後可能延長的壽命數。
難以改變的危險因素型
評價年齡大於實際年齡,但評價年齡與增長年齡差較小,在1歲或1歲以內。說明個體的危險因素主要來自於過去的病史或遺傳因素,這些因素不易改變。
一般危險型
實際年齡與評價年齡接近,死亡概率相當於當地平均水平。說明個體存在的危險因素接近當地平均水平,同時降低危險因素的可能性有限,故增長年齡與評價年齡也較接近。
第七單元 生命質量評價
一、健康相關生命質量的概念
①生命質量和生命數量;②健康相關生命質量。
二、生命質量評價的內容和適用範圍
①健康相關生命質量評價的內容;②健康相關生命質量評價的應用。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健康相關生命質量的概念
1.生命質量和生命數量
生命質量是以社會經濟、文化背景和價值取向為基礎,人們對自己的身體狀態、心理功能、社會能力以及個人整體情形的一種感覺體驗。生命數量是指個體生存時間的長度,對病人而言即接受某一特定醫療幹插後的生存時間,對一般人而言即平均期望壽命。
生命質量和生命數量既相互聯係又相互製約。兩者常常形成對立,而不得不犧牲一定生命數量換取更好的生命質量,反之亦然。生命質量可以看作是具有一定生命數量的人在一定時點上表現的健康狀態。健康相關生命質量
健康相關生命質量是指在病傷、醫療幹預、老化和社會環境改變的影響下個人的健康狀態,以及與其經濟、文化背景和價值取向相聯係的主觀滿意度。主要內容是健康狀態和主觀滿意度。健康狀態是從生理、心理和社會生活三方麵測定個人功能的尺度,可敏感反映人的疾病狀態和健康水平;滿意度是指個人的需求和願望得到滿足時所產生的主觀認可程度。盡管需求本身具有客觀性,但滿足與否的實際感受隻能由有需求的人所體驗,所以滿意度屬於生命質量的主觀成份。健康相關生命質量有如下特征:
①包含身體、心理、社會適應和一般性總體感覺四個方麵,是個綜合現象。多采用功能或行為術語來說明,即著重於處於某種狀態的人的行為能力如何。②多采用自我評價,即由個人對自己的生命質量作出評價。③多采用主觀指標。④具有時變性,常用作衛生保健效果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