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生理狀態。受試者在施測過程中的機體狀況,如疲勞與否,有無其他不適等也會影響測驗成績,帶來誤差。所以測量應選在受試者身體健康、體力充沛時進行,每次測量時間也不應過長。
(2)信度和效度
①信度吐辦、是指一個測驗工具在對同一對象的幾次測量中所得結果的一致程度。它反映測量工具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在相同情況下,同一受試者在幾次測量中所得成績變化不大,便說明該測量工具性能穩定,信度高。②效度。它反映出工具的有效性、正確性。如測量一個人的智力,如果選用的工具不是一種公認的智力測驗量表,而是某門功課的考題,這樣幾次測量,雖然得分可能一致(信度髙),但得到的卻是一個人掌握某門功課的知識而不是智力(盡管二者有些關係)。所以我們欲對一個人的心理品質進行測量,首先要選用具有效度的工具。
信度和效度是一個測量工具好壞的兩項最基本標誌。信度、效度很低或隻有髙信度而無效度的測驗都會使測量結果嚴重失真,不能反映欲測東西的本來麵目。因此,每個心理測驗工具編製出來後都要進行信度和效度考驗(一般以相關係數來衡量),隻有這兩項指標都達到一定標準後才能使用。
(3)常模
常模是測驗取樣的平均值,即正常的平均的成績。有了常模,一個人的測驗成績才能比較而得出正常還是異常。由於人的心理現象複雜,所受影響因素多,所以每一種心理測驗工具都要建立自己的常模,甚至同一量表在不同國家、地區應用或隨著時代的變遷,都要重新修訂,建立新的常模。
建立常模首先是選擇有代表性的樣本,也稱為標準化樣本,它是建立常模的依據。取樣原則一般是依據測驗對象按人口實際分布情況分層取樣,並且要有相當數量。標準化樣本的來源應該是和測驗的使用範圍相一致。如果樣本選得不合適,必然會影響常模的參考價值,最後導致測量失真。第二步是對標準化樣本進行測量。所使用的工具也應和最後實際應用的工具相一致。測量得出的結果還要進行統計學處理。
第六單元 心理治療
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心理治療概述
①心理治療的概念;②心理治療的分類。
二、心理治療的常用方法
①精神分析的常用方法;②行為主義治療的常用方法;③人本主義治療的特點。
三、心理谘詢
①心理谘詢概述;②心理谘詢的方式和手段。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心理治療概述
1.心理治療的概念
心理治療又稱精神治療,是應用心理學的原則和技巧,通過治療者的言語、表情、手勢、態度和其他特殊的手段、方法來改變病人的認知活動、情緒障礙和異常行為,從而達到減輕病痛和增進身心健康的目的。
2.心理治療的分類
①從理解上分,可以分為廣義與狹義的心理治療。廣義的心理治療指醫療全過程,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積極地影響患者的心理而達到治療目的。其中包括醫護人員對病人的接觸、談話、檢查的過程以及醫院優美舒適的環境、方便合理的醫療製度、卓著的工作效率,無一不在對病人進行心理治療。狹義的心理治療就是指醫生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對病人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
②從形式上分,可以分為個別心理治療和集體心理治療。個別心理治療是通過治療者與病人的個別談話或其他方法的治療。集體心理治療是把數人或十幾個病情相似的病人編成小組,由治療者分次向集體實施的治療。
③根據病人意識範圍的大小,可分為覺醒治療和催眠治療。覺醒治療是指病人的神誌處在清醒狀態,根據醫生表達的信息,病人能自覺地進行積極的思考,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情緒。催眠治療是指病人處於意識極度狹窄的狀態下,病人可接受醫生的言語指導,可將在意識中已經忘卻的心理創傷回憶起來。
④根據學派理論可以將心理治療分為心理動力學派、行為主義學派和人本主義學派等治療。
二、心理治療的常用方法
1.精神分析的常用方法
精神分析療法是由著名的奧地利精神學家弗洛伊德所創立的一種特殊的心理治療技術。具體的技術手段主要包括:
(1)自由聯想
事先要讓病人打消一切顧慮,想到什麼就講什麼,醫生保證對談話內容保密,鼓勵病人按原始的想法講出來,不要怕難為情或怕人們感到荒謬奇怪而有意加以修改。在進行自由聯想時,要以病人為主,醫生不要隨意打斷他的話,當然在必要時,醫生可以進行適當的引導。自由聯想的最終目的是發掘病人壓抑在潛意識內的致病情結或矛盾衝突,把他帶到意識領域,使病人對此有所領悟,並重新建立起現實性的健康心理。
(2)夢的分析
弗洛伊德認為夢乃是做夢者潛意識衝突欲望的象征,做夢的人為了避免被人家察覺,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慮的產生。弗洛伊德認為與夢境內容有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類:①睡眠時軀體受到的刺激;②日間活動殘跡的作用;③潛意識內容的反映。人們通過工作中的那些規律或心理機製而表現為各種離奇的夢境。一般可以歸納為以下六類:象征、移置、凝縮、投射、變形和二次加工。
(3)認知領悟療法
認知領悟療法的適應證是強迫症、恐怖症和某些類型的性變態。
2.行為主義治療的常用方法
(1)行為療法的定義
行為療法又稱為行為矯正或學習療法。他是根據行為學習理論,認為各種疾病都可視為機體某一部分的活動異常,都是個體在其過去生活經曆中通過條件反射、觀察、模仿等學習方式而獲得的,是對環境適應不良的結果。這樣就可以設計某些特殊的治療程序,通過學習消除和糾正,或建立一種新的健康行為來替代他。
(2)行為療法的類型
①應答性行為療法:是根據巴甫洛夫經典條件反射原理建立的一種對抗性條件作用或去條件作用,把由於應答條件反射機製所形成的異常條件反射消除,或建立起一種新的正常的條件反射。②操作性行為療法:是根據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反射機製用獎勵強化所期望的行為,用懲罰消除不良行為而達到治療目的。③替代學習療法:是以學習所示範的新行為來替代舊的不良行為。④自我調節技術:強調通過自身有意識、有步驟的控製體內生理活動、情緒體驗以改變不良行為反應。⑤認知行為療法:是根據認知行為理論建立,強調病態行為與不正確的認知評價有關。因此治療時必須同時改變錯誤的信念和情緒,其病態反應方式才能得以有效的糾正。
(3)行為療法的具體方法
①係統脫敏法:人的神經症是通過條件反射形成的,那麼也同樣能夠通過去條件作用而治療。實施的程序是製定焦慮等級,放鬆訓練,脫敏治療。②衝擊療法:治療開始即使病人處於他最怕的情境中,如果並沒有真正可怕的事情發生,緊張、焦慮不安便會明顯減輕。③厭惡療法:本法是將病人厭惡的刺激與對他有吸引力的不良刺激相結合,形成條件反射以消退不良刺激對病人的吸引力,使症狀消退。④標記獎勵法:是采用獎勵的方法增強所期望的行為,並用不強化使已建立的不良行為逐漸消失。應用時注意目標明確,獎勵標記,堅持兌現。⑤放鬆訓練:是按一定的練習程序,學習有意識地控製或調節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動,以達到降低機體喚醒水平,調節那些因緊張剌激而紊亂了的功能。
3.人本主義治療的特點
(1)以患者為中心
動員患者內在的自我實現潛力,使病人有能力進行合理的選擇和治療他們自己。治療者的責任是創造一種良好的氣氛,使病人感到溫暖,不受壓抑,受到充分理解。
(2)把心理治療看成一個轉變過程
心理治療主要是調整自我的結構和功能的學習過程。治療者如同一個夥伴,幫助病人消除不理解和困惑,產生一種新的體驗方式,而放棄舊的自我形象。
(3)非指令性治療的技巧
反對操縱和支配病人,避免代替病人作決定,不提出需要矯正的問題,從而強化病人的言語表達,激發病人的情感,使病人進一步暴露自己,並隨之產生批判性的自我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