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角色行為缺如:即患者未能進入角色。雖然醫生診斷為有病,但本人否認自己有病,根本沒有或不願意識到自己是病人。
②角色衝突:同一個體總是承擔著多種社會角色。當患病需要從其他角色轉化為病人角色時,病人一時難以實現角色適應。
③角色行為減退:已進入角色的病人,由於更強烈的情感需要,不顧病情而從事力所不及的活動,表現出對病、傷的考慮不充分或不夠重視,而影響到疾病的治療。
④角色行為強化:由於依賴性加強和自信心減弱,病人對自己的能力表示懷疑,對承擔原來的社會角色恐懼不安,安心於已適應的病人角色現狀。
⑤角色行為異常:病人受病痛折磨感到悲觀、失望等不良心境導致行為異常,如質問醫務人員的攻擊性言語、病態固執、抑鬱、厭世,以致自殺等。
二、求醫與遵醫行為
1.求醫行為
求醫行為,即尋求醫務人員的幫助。通常發端於感到患有某種疾病或感到出現了某些症狀及不適。病人有病或有某種症狀的感受後,會不會采取求醫行為,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對疾病或症狀的主觀感受;②症狀的質和量的影響;③心理社會因素影響。
2.遵醫行為
第八單元 醫患關係
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醫患關係的概念
①什麼是醫患關係;②醫患關係的重要性;③醫患交往的兩種形式;④醫患交往的兩個水平。
二、醫患交往中的問題
①醫患間的衝突;②醫患間交往障礙的原因。
三、醫患關係的模式
①醫患關係的模式類型;②醫患關係模式的轉化。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醫患關係的概念
1.什麼是醫患關係
現實生活中的任何人,在進行社會生活和生產活動中,總是與其他人有某種接觸或交往,在相互接觸和交往過程中,雙方又總是要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從而建立起這樣或那樣的關係。這種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叫做“人際關係”。醫患關係是人際關係的一種,是人際關係在醫療情境中的一種具體化形式。他是指以醫務人員為一方,以病人為另一方的人際。其中,醫生與病人之間的關係是醫患關係的核心。醫患關係包含著醫務人員與病人之間的多種聯係。
2.醫患關係的重要性
①良好的醫患關係是醫療活動順利開展的必要基礎。例如,從診斷方麵看,醫患之間沒有充分的交往,醫生就往往采集不到確切的病史資料。現代醫學大量采用新技術、新裝備對病人檢查,這些檢查往往要求病人充分合作。顯然,如果沒有病人的密切配合,就難以發揮這些裝備的效用。從治療方麵看,病人遵從醫囑是治療成功的關鍵;而病人的依從性往往與醫患關係有著密切的聯係。
②融洽的醫患關係會造就良好的心理氣氛和情緒反應。對病人來說,不僅可消除疾病所造成的心理應激,而且可以從良好情緒反應所致的軀體效應中獲益。對於醫生來說,從這種充滿生氣的醫療活動中亦可得到更多的心理上的滿足,即良好的醫患關係本身就是一種治療的手段,他不僅可以促進病人的康複,而且對醫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必須的。
3.醫患交往的兩種形式
醫患間的交往是人際交往的一種。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交換意見、傳達思想、表達感情和需要的信息交流過程。醫患間的交往,是醫務人員與病人之間的信息交流或溝通過程。醫患間的交往,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言語形式的交往,即利用語言來傳遞信息;另一種是非語言形式的交往,包括動作和軀體的兩個方麵,即麵部表情、身體姿勢、眼神與手勢等,他們是與身體運動和植物神經係統活動有關的。
4.醫患交往的兩個水平
(1)技術水平
醫務人員憑借自己的技術性的醫學知識,為病人做出診斷與治療,包括采集病史、進行體檢和心理檢查、安排實驗室檢驗、開處方以及做具體處置等等。在這個水平上,醫務人員的言語指導和解釋雖然是采用非技術性的語言向病人傳達的,但醫患交往的基礎仍是醫生對醫學科學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