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正文
並非隻有BAT遭遇增長的瓶頸。閃購電商唯品會在連續10個季度保持3位數增長率後,營收首次迎來2位數的增長率。在嚐試新品銷售、品類擴張以及開放平台後,唯品會還是遇到了規模增長上的瓶頸。隨著零售業庫存水平的整體下降,唯品會也在積極擺脫對尾貨清理的依賴。而此前培養的消費者習慣,卻讓唯品會在新業務嚐試上力不從心。
增長出現拐點
通過下麵的圖就不難發現,唯品會的營收增長速度已經跌破100%,成逐年下降的趨勢。從高峰時期207%的營收增長率來看,唯品會的高增長期已過,並出現了拐點。唯品會的CFO楊東皓曾說,唯品會的模式就是清理商家的庫存。話雖簡單粗暴了點,但對於唯品會來說,這是發家之本,可現在也成為了增長的鐐銬。時間回到2011年,中國服飾產能過剩,幾百億元的庫存,壓得服飾廠商喘不過氣來。根據Wind數據,紡織服裝行業87家上市公司中,2012年中期累計庫存量達732億元,相比2011年的699億元和2010年的501億元有所上升。同時,服裝紡織類87家公司中有超過6成的公司,存貨周轉率相較2011年中期下降,其中34家公司連續兩年存貨周轉率下降。
庫存壓頂迫使服飾企業尋找新的出路。雅戈爾、浪莎股份、森馬、李寧、美特斯邦威等服飾企業開始轉向線上,投資布局電子商務,一方麵擴大銷售通路,另一方麵則是緩解線下壓力、清理庫存。作為當時定位精準、模式新穎的唯品會來說,是服飾商家除淘寶商城(後更名為“天貓”)外,最輕鬆的甩貨平台。
相比天貓、凡客來說,商家在唯品會上賣貨確實要更加省心省力。在商品端,唯品會選擇的是“買貨進庫,統一快遞”。商家無需在自己的供應鏈管理上做太多的加減法,隻需將庫存的商品提供給唯品會,在消費者端的售前和售後都由唯品會承擔。商家認為,能夠清理庫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提供了確定性的服務。
市場需求放大了唯品會模式的前景。唯品會在2012年3月23日登陸紐交所,逆市IPO。5個月後,另一家閃購電商聚尚網宣布獲得3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投資方分別是A輪的IDG、清科資本,以及跟投的SK資本和銀瑞達。幾乎同時,天品網宣布獲得軟銀中國和藍馳創投1000萬美元的投資,依然是名品折扣的閃購模式。這時的唯品會已經安穩度過市場觀望期,虧損收窄,股價一路飆升。
唯品會迎來了增長黃金期。從2012年Q4開始,唯品會的營收保持了10個季度100%以上的增長,其中2013年Q1同比增長率更是超過200%。隨之而來的,唯品會開始盈利,成為繼阿裏巴巴之後,第二家盈利的電商公司。
兵無常勢。隨著電商流量批發的紅利期結束,唯品會自身增長也遇到了瓶頸。從2014年Q4開始,唯品會的營收增長開始逐年下滑。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第二季度,唯品會營收增長率跌破100%,低至75%。此外,經過這幾年的庫存清理,服飾商家的庫存壓力得到緩解,不再像前幾年一樣排隊上唯品會。特別是對於好的品牌商來說,和唯品會的利益分配也在此消彼長。
單純的特賣模式已經出現僧多粥少的局麵。俏物悄語、天品、聚尚網等閃購電商相繼倒下。企業倒閉有多種原因,但不可否認的是,隻靠清理庫存這一條路是行不通了。唯品會也意識到了這點,在商品端,唯品會向新品延伸;在品類上,往母嬰、居家、美妝等項目上拓展;在模式上,開放平台一直在謹小慎微地推行。
優勢亦是短板
毋庸置疑,唯品會憑借“限時限量+深度折扣+品牌精選”的模式,在電商競爭紅海的時候殺出了一條血路,並且向複製該模式的閃購電商證明了,“成功不可以複製”。
優勢亦是短板。唯品會因為“庫存清理專家”的名號深入商家的心。原聚尚網的高管稱,“閃購的門檻一旦建立起來後,競爭壁壘越來越高。和唯品會合作,出貨快、風險低、服務好,品牌商打破頭都想擠到唯品會上。”但同樣因為清理庫存,品牌商並不願意將新品放在唯品會上首發,除了顧慮有損品牌形象外,也擔心用戶並不對新品的正價感興趣。
以服飾商家為例。在新品售賣上,一般而言,商家在天貓、京東、唯品會以及其他電商(蘇寧易購、1號店等平台)上的備貨情況是4:3:2:1。這個比例也會因為商家的運營策略不同而異,比如一些服飾商家和天貓簽署戰略排他協議後,就不會在其他平台上售賣。這對京東、唯品會來說並不是一個好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