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少軍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用在唯品會的身上,再恰當不過。唯品會成名於“尾貨特賣”,而轉型也困於此。對於垂直電商而言,專注和用戶體驗才是重中之重,貿然進行品類擴張很可能帶來不能承受之重。
但實際上唯品會的轉型卻開始了平台化電商之路。回溯到2013年12月,唯品會開始進行改版,重點推出了美妝、親子樂園以及居家生活等幾個頻道,切入了化妝品、母嬰、家居以及3C家電等領域,已然在逐漸淡化自己服裝閃購的品牌定位。而到2015年9月,盡管頻道有所調整,但實際上有過之而無不及,增加了旅遊頻道、海淘等,品類的擴展已經遠遠超出賴以成名的“服裝特賣”。
偏離初心,迎來更大的競爭麵。畢竟作為垂直類電商,唯品會可以算得上龍頭,但擴張到平台電商,唯品會則將麵臨天貓和京東的競爭。原本自己的優勢領域沒能很好守住,又盲目擴展到自己不熟悉和不擅長的領域,這帶來更大的挑戰。假貨、物流、供應鏈問題隨之擴大。
被逼到十字路口的唯品會,似乎到了不擴張等死、擴張找死的兩難境地。對於唯品會來說,要時刻專注在自己的核心用戶群體上,即使要擴充品類也要圍繞用戶群體而不是單純的擴充。
然而,唯品會麵臨的困境還不僅僅在於品類擴張。
首先,投資方減持,看衰唯品會。與近年來唯品會的良好業績相悖的是,紅杉資本減持近40%,套現近6億美元。盡管事實上紅杉資本不僅僅減持了唯品會,也減持了匹克等在內的傳統行業領域的投資,而轉向互聯網金融領域布局。可見,從長遠來看,投資機構更看好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投資預期,也是間接降低或看衰曾經高速增長的唯品會的未來預期。
其次,管理脫節,人才流動頻繁。主管商業情報和客戶關係管理的高級副總裁蔣涇於今年3月離職,其曾在2011——2012年間出任過該公司的首席運營官一職。在知乎上的熱門帖子“你為什麼從唯品會離職”中,他的熱門跟帖道出“公司發展太快管理跟不上,部門本位主義嚴重,跨部門協作難,底層和中層無出頭之日,辦公室鬥爭嚴重,辦公環境擁擠”等係列問題。
再次,盲目求快,“病態”顯現。對於急於轉型為平台型電商的唯品會而言,比較諷刺的事情是轉型尚未成功卻已經得了一身“病”。產品質量問題,快遞與物流體驗堪憂。原本垂直電商時代的優勢項目,卻在盲目平台化之後消失殆盡,變成了劣勢和潛在風險。
最後,起於用戶,也困於用戶。表麵上來看,唯品會用時7年,用戶數過億,不可謂不快。暫且不討論唯品會數據有沒有水分,它的用戶發展得益於“她經濟”,絕大多數為女性用戶,且為年輕女性。甚至唯品會還聯合《經濟學人》做了個調查報告,以《經濟學人》作為背書,得出“簡單來說就是她們有錢、有權,還有品位。我們肯定會繼續服務中國女性,讓中國女性在電商裏麵享受樂趣”的結論。
但問題也在於此,服裝特賣模式往往聚焦於年輕女性,而旅遊、海淘等轉型業務又和核心用戶群有所偏離。一方麵,唯品會在享受用戶增長的紅利,期望帶來規模效應;但另一方麵,因為當初的屬性和定位,聚焦而來的用戶群又在阻礙著唯品會自己夢寐以求的品類擴展。
總之,對於轉型之困的唯品會來說,唯有專注,勿忘垂直電商的根本,方能成功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