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筠雅聽聞,半趴在薑氏肩頭,輕聲說道,“祖母,這可是您說的。到時候可別嫌筠雅調皮,惹您心煩。嘻嘻……”這語調說不出的嬌和柔軟,薑氏轉過身來,伸手便捏了捏陶筠雅膩滑紅潤的小臉,假意嗬斥道,“你這小妮子,可是不害臊?”
自陶筠雅從靜庵堂回來以後,蘇嬤嬤就發現大小姐變得更加開朗活潑了。平日裏,對待丫鬟婆子也與從前的淡漠疏離不同,總是和顏悅色的。
初春過後,天氣漸漸回暖,陶筠雅索性便讓管事媽媽在自個兒的院子裏建立個小廚房,整日拿著一本叫《食客行》的書,在廚房裏搗弄吃食。若是運氣好,做出來的東西麵相頗佳、味道尚可,便托蘇嬤嬤將這些小吃拿給府裏的下人品嚐。自己則拿著最好的那份,送去給靜庵堂裏的那位。
才不過七天的時間,蘇嬤嬤就發現大小姐這個月的例銀用得所剩無幾,便趕忙去找雲氏拿個主意。
雲氏近來對陶筠雅的行徑略有所聞,她雖知這些年來女兒對自己事事順從,與世無爭的性子有些埋怨。可身為人母的直覺告訴她,自己這個女兒絕對不會無緣無故的這麼做。雲氏索性便從箱底拿出了一盒兄長所贈的珠寶,托人悄悄地給陶筠雅送去,順帶著囑托蘇嬤嬤事事小心。
事實上,陶筠雅如此行事,是為陶瓷母女的到來做準備。前世,柳姨娘帶著她在外所生的一對兒女,進入丞相府。剛開始,府裏的下人們對這三人,頂多算得上是客氣。可這位來自民間的柳姨娘,不僅通情達理、善解人意,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燒得一手好菜,廚藝非凡。
不到半年的時間,不僅是陶知行對她寵愛有加,連帶著老太太薑氏也對其甚為滿意。無論是府裏的管家侍從,還是粗使的丫鬟婆子都對柳姨娘恭敬有加。就是當年的自己,也被她那表麵的溫柔可親所惑,主動親近陶瓷和陶瑞姐弟,卻對母親雲氏日漸疏遠。
廚藝非凡?嗬嗬,柳姨娘一開始所做的菜品,不過是來自民間的家常菜。人們初嚐,至多覺得新鮮可口,可與宮中禦廚的手藝相比,絕對稱不上是味道絕佳。而這本雲氏從娘家所帶的《食客行》才是關鍵。
《食客行》顧名思義:其中所記錄的,便是來自天下各地的美食。外祖母深謀遠慮,原是想讓雲氏用它抓住陶知行的胃,順帶著抓住男人的心。可母親愣是在丞相府裏無欲無求,與陶知行夫妻多年也總是相敬如賓。試想一下,一個功成名就男人,若是十年如一日的麵對著事事溫婉順從的妻子,那妻子縱是再美也終會被厭倦。
今生,雲氏仍如前世那般,將這本《食客行》隨意當做趣味書籍,送給自己解悶兒。雖然時間上有所提前,可結果卻是一樣的。細心研究摸索它的人,果真練就了一身好廚藝。可這區別在於,擁有它的人不再是柳姨娘,而是自己。現如今,陶筠雅絕對不會傻傻的拿著它去搏柳姨娘一笑。
陶筠雅很好奇,若有她珠玉在前,柳姨娘做出來的吃食又粗鄙簡單,那她是否還能得老太太薑氏的歡心。沒有自己的扶持打點,府中下人還會不會對她恭敬有加?這還真是令人期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