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別拿豆包不當幹糧(1 / 1)

別拿豆包不當幹糧

搬一張小板凳,坐在曆史和現實的角落裏冷眼旁觀,就會發現官場中那些一心想往向上爬的人,眼睛長的位置都有些偏高,而且都患有仰視症。他們隻會緊緊盯著位高權重之人,對於那些地位卑微的小人物,絕不會拿正眼看一下。

在那些一心爬官的人厲害計算裏,地位卑微的小人物除了拿來墊墊腳之外,絕對是毫無價值可言的。至於說小老鼠在關鍵時刻也會救出老虎,在爬官者眼裏那確實隻是一個寓言故事罷了,他們才不會當真。

然而,小人物也是人。很多時候撬動整個格局的,往往就是那些小人物。隻是曆史常常半閉著眼,將這些小人物忽視了而已。更為關鍵的是,從功利方麵算計,有些看起來非常不起眼的小人物,也許他們背後站著一位非常大的大人物呢。倘若這時爬官者還翻著眼睛看人,最後他肯定會悔青腸子。

唐高宗年間,一位名叫權懷恩的刺史調到洛州當長史。按照慣例,洛州府派出一位名叫劉犬子的參軍來到州界迎接。權懷恩以為自己職務比劉犬子高,在邊界見到劉犬子時,不僅不下馬相見,而且沒拿正眼瞧劉犬子一下,他策馬疾行,仿佛劉犬子不存在一樣。劉犬子在馬後追了二百多步,見權懷恩仍不叫他上馬,便自己騎馬跟上。到下一個驛站時,權懷恩下馬休息,他將腳伸得老高,要劉犬子替他脫鞋。劉犬子這人脾氣好,就老老實實地幫他將鞋脫了。權懷恩見劉犬子竟然能如此低聲下氣,心裏就舒坦了許多,便問起劉犬子來:“洛州有幾個參軍呀?”劉犬子答道:“六個正式的,一個編外的。”權懷恩又問:“怎麼還有編外的參軍呢?”劉犬子回答說:“弄個編外的參軍,好替長史脫鞋呀。”權懷恩感覺到了劉犬子話裏帶刺,心想這人可能有點來頭,便問他:“你爸爸是誰呢?”劉犬子答道:“我爸爸是仆射。”權懷恩聞言大驚,整個人仿佛一下子掉進了冰窖裏,因為他完全沒有想到劉犬子竟是當朝仆射(宰相)劉仁軌的兒子。當權懷恩小心翼翼地去拜見劉仁軌時,劉仁軌果然拿脫鞋的事說開了:“你不過是個草野間的普通刺史,到了京都,不可以魯莽行事。參軍的官職雖小,可是怎麼能命令人家給你脫靴子呢?”權懷恩聞言如坐針氈,汗滴如雨,回家後仍惶恐不安,便請假不再上任。十幾天後,朝廷就免了他的洛州長史,將他打發到偏遠的益州當刺史去了。

權懷恩的這個教訓,當是給所有眼睛長在額頭上的官們上了生動一課。當然,官場裏永遠不缺少人精,既然某些小人物蘊藏著如此能量,於是就有人劍走偏鋒,專走小人物路線去尋找靠山。

漢靈帝時,中常侍張讓權傾一時,許多人都想方設法去巴結他。一個名叫孟佗的人,家裏非常有錢,他也很想巴結張讓,然後弄個一官半職。但由於地位懸殊,無法接近張讓。孟佗心想,張讓我無法接近,他的家奴們我應該可以搞定吧。於是他用金錢開路,很快就與張府的大小家奴搞得熱火朝天。這些家奴們經常吃孟佗的,用孟佗的,拿孟佗的,卻見孟佗沒有任何要求,他們都不好意思了,就主動問孟佗有什麼願望。孟佗故做矜持,說:“我與你們交朋友隻是覺得彼此義氣相投罷了,哪會想求什麼報答呢!這樣吧,大家如果一定要給我這個麵子,哪天就在眾人麵前對我拜一拜吧。”家奴們心想這有何難,於是滿口答應下來。過了幾天,孟佗特意選了許多人前往張讓府上拜見時趕到。家奴們見孟佗到了,立刻列隊迎接,然後當著眾人的麵集體對孟佗大禮參拜,並恭恭敬敬地將孟佗引進大門。旁邊的來賓們見孟佗在張府上竟受如此禮遇,便認為孟佗與張讓的關係非同一般。於是,很多人找到孟佗,用錢賄賂他,讓他在張讓麵前替他們說說好話。孟佗借花獻佛,將這些得來的錢分出一部分獻給張讓,張讓非常高興,就設法讓孟佗做了涼州刺史。

權懷恩因欺侮小人物遭貶,孟佗因討好小人物獲利。

事實上,無論權懷恩還是孟佗,他們其實過得都很累。以平常心待每個人,無論他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這難道不活得更輕鬆自如和心安理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