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懷孕中期的胎教(5~7個月)(四)(3 / 3)

小星星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掛在天上放光明,好像千萬小眼睛。

太陽慢慢向西竄,烏鴉回家一群群,星星張著小眼睛,閃閃爍爍到天明。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

在唱這首歌的時候,請你伸出雙手,隨著歌曲的旋律,有節奏地將手張開或握緊,在感受節奏的同時,也放鬆一下手臂。

寶寶出生後,你也可以唱這首歌,和寶寶一起做遊戲,鍛煉寶寶的小手。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在吟誦時,可以看著一幅美麗的江南圖畫,那種會帶給你直觀的感受,帶著這種美好的感情反複吟誦給寶寶,喚起寶寶心靈中對美與自然的感知和向往。

如果天氣不錯,到不太遠的公園或近郊去吧,呼吸呼吸新鮮空氣,在陽光的沐浴下無憂無慮地暢想。想象著眼前仿佛一幅幅水墨畫,朦朧而有詩意,縹緲而又雋永。夢境中的江南,有著不食人間煙火般的空靈和神韻。吟誦的過程也是對心靈的淨化。

時鍾店

這部作品出自於德國作曲家查理?奧爾特。它是一首能帶給人笑聲和快樂的曲子,它還會為你講述一個古老鍾表店的故事。柔和的音樂會把你帶到那個美麗的早上,《時鍾店》的門開了,鍾表們開始展現自己的魅力。聽,那是他們的說話聲:“我的外觀大方,可以放客廳,帶我回家吧。”“我比較實用,選我吧。”“我小巧可愛。”慢慢的,音樂漸緩,好似接近尾聲,突然又恢複如初,哦,原來是粗心的修理工忘記給鍾表上發條了……鍾表們又開始了自我推銷,從那歡快的節奏中可以感受到小店的熱鬧氣氛。黃昏將至,音樂隨店老板的關門聲漸漸結束。

當你情緒不佳,心情低落時,不妨聽聽這首樂曲,怎麼樣,你是不是已經忘記剛才為什麼生氣了?多麼美麗的早晨啊,一切重新開始吧。

鱒魚

舒伯特在1817年創作了著名的藝術歌曲《鱒魚》。他以後創作的《A大調鋼琴五重奏》的第四樂章也是根據歌曲《鱒魚》寫成的變奏曲,故又被稱為《鱒魚五重奏》。

作者先以愉快的心情,描繪了鱒魚嬉戲的場景。尤其是鋼琴中經常加入震音和裝飾音,弦樂器永連續的六連音節奏的琶音伴奏,使音樂顯得俏皮,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舒伯特和朋友一起休假,沿著多瑙河,領略了阿爾卑斯山的優美風光,那“難以想象的可愛”的風景、明媚的鄉村給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並應朋友之邀創作了這首鋼琴五重奏。

如果身體允許,可以考慮和準爸爸一起外出釣魚,在享受生活的同時盡可能使你們的關係更加親密,把孕期變成第二次蜜月。

搖籃曲

舒伯特作曲

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媽媽的雙手輕輕搖著你。搖籃搖你快快入睡,夜已安靜被裏多溫暖。

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媽媽的雙臂永遠保護你。世上一切幸福願望,一切溫暖全部屬於你。

這是一首意境優美的搖籃曲,歌詞內容富有童話般的色彩,腹中的寶寶聽著這首歌,是不是也能感覺到大森林中的那份寧靜呢?

搖籃曲,又稱催眠曲,是母親在搖籃旁為使嬰兒安靜入睡而唱的歌曲,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一種音樂體裁。搖籃曲的音樂形象一般都具有溫存、親切、安寧的氣氛。曲調平靜、徐緩、優美,充滿母親對孩子未來的熱忱的祝福。

這首搖籃曲需要孕媽媽用平穩、柔和的聲音唱給胎兒聽,那是媽媽和寶寶之間的情感交流,它不僅僅是聲音的傳遞,更是親情的融合。

帶著對胎兒的期盼與希望,用你甜美的聲音,輕輕哼唱起這首委婉的搖籃曲,仿佛回到了兒時的美好時光,讓你再一次找回依偎在母親懷中的溫暖感覺。

新生兒的睡眠類型是由媽媽的睡眠習慣決定的。為了培養寶寶按時睡覺的好習慣,你可以把搖籃曲作為每天睡前的音樂,用它來和寶寶說晚安。

鈴兒響叮當

衝破大風雪,我們坐在雪橇上,快奔馳過田野,我們歡笑又歌唱,馬兒鈴聲響叮當,令人精神多歡暢,我們今晚滑雪真快樂把滑雪歌兒唱。叮叮當,叮叮當,鈴兒響叮當,今晚滑雪多快樂,我們坐在雪橇上。

建議你經常聽一些不同物品發出的鈴聲,如風鈴、手鈴等,手邊準備一些小樂器就更好了。可以邊聽著歌曲,邊為自己伴奏,胎兒會很喜歡這些叮叮咚咚的聲音。

想象一下,自己坐在雪橇上,奔馳的雪橇,一望無際的雪野,帶給你快樂和堅強。

雪絨花

這是電影《音樂之聲》的插曲。這部經典的電影是關於音樂、孩子和愛的故事。可以找出來看看,即將做母親的你此時再看,會有一些新的感受。

最好用英文來唱。

勃蘭登堡協奏曲

《勃蘭登堡協奏曲》是巴赫的合奏協奏曲作品中最傑出、最受世人喜愛的經典。

巴洛克時代是歐洲音樂史上的第一個偉大時期,開始於1600年,止於1750年巴赫辭世。這個時期的華麗、炫耀的風格是文藝複興時期偉大的藝術風格之一。早在這個時期,人們就了解到特定的聲音模式能夠讓人鬆弛或者注意力集中。這首《勃蘭登堡協奏曲》就是巴赫為一位公爵治療失眠症所作的音樂。每當這位公爵緊張和不安時,巴赫就會為他來演奏,這位公爵聽後就會放鬆下來。

那麼,當你感到煩躁不安時,也來體會一下17世紀音樂大師的“催眠曲”吧!

這首作品的獨奏樂器組除了長笛、雙簧管、小提琴以外,還加用了一個F調高音小號——這種小號兼有單簧管和雙簧管的音色,而且在很多地方它的音區高過長笛,因此產生了一種十分新奇的效果。

樂曲分為三個樂章。第一樂章具有興高采烈的特性,樂章的中心主題位於高聲部,旋律進行活躍有力。第二樂章是長笛、雙簧管和小提琴溫柔的“三重唱”,音調清澈、純淨,在大提琴和羽管鍵琴聲部均衡的和聲音型伴奏下,其抒情的卡農式對答,傳達出真誠感人的感情,酷似一種淳樸的“鄉村小夜曲”。最後樂章中,小號趾高氣揚地奏出民間舞蹈的旋風般主題——低聲部的大提琴和羽管鍵琴用愉快的踏步節奏伴隨著它,此曲就以這個民間節日狂歡的場麵作為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