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說到心坎兒上,雙方都舒心
你是否渴望擴大交際圈,渴望結交更多的朋友?那麼你是想就這樣冒冒失失地出現在各種社交場合,努力地張開嘴巴,卻發現舌頭打結;費力擠出來的話,卻發現周圍的人並不感興趣;你分明在說話,卻沒有人聽得進去?還是想帶著自信的微笑周旋在眾人之間,口吐蓮花,左右逢源?如果你真心地選擇後者,想達成所願,你就要從現在開始做起,充分地準備,帶著目的開口,把話說到對方心裏。
學會對著對方心坎說話,讓美好動聽的語言走進對方的心田。這樣,不僅能讓你“言”到成功,而且也會使你的生活因此而美好燦爛。
說對話的人受賞識
有人可能會認為,嘴上功夫是雕蟲小技,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殊不知,說話說得好,就有可能扭轉你的一生。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打敗項羽,平定天下之後,開始論功行賞。這可是攸關後代子孫的萬年基業,群臣們自然當仁不讓,彼此爭功,吵了一年多還沒吵完。
漢高祖劉邦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就封蕭何為侯,給他的封地也最多。但群臣心中不服,私底下議論紛紛。
封爵受祿的事情好不容易塵埃落定,眾臣對席位的高低先後又群起爭議,許多人說:“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次傷,而且率兵攻城略地,屢戰屢勝,功勞最多,應當把他排在第一。”
劉邦在封賞時已經偏袒蕭何,委屈了一些功臣,所以在席位上難以再堅持己見,但在他的心中,還是想把蕭何排在首位。
這時候,關內侯鄂君已經揣測出劉邦的心意,於是就順水推舟,自告奮勇地上前說:“大家的評議都錯了!曹參雖然有戰功,但都隻是一時之功。皇上與楚霸王項羽對抗五年,時常丟掉部隊,四處逃避,蕭何卻常常從關中派員填補戰線上的漏洞。楚、漢在滎陽對抗好幾年,糧餉才不至於匱乏。再說,皇上有好幾次避走山東,都是靠蕭何保全關中,才能順利接濟皇上的,這才是萬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個曹參,對漢朝有什麼影響?我們漢朝也不必靠他來保全啊!你們又憑什麼認為一時之功高過萬世之功呢?所以,我主張蕭何第一,曹參居次。”
這番話正中劉邦的下懷,劉邦聽了自然非常高興,連連稱好,於是下令蕭何排在首位,可以帶劍上殿,上朝時也不必急行。
而鄂君也因此被加封為“安平侯”,得到的封地多了將近一倍。他憑著自己察言觀色、能言善道的本領,得到了享盡一生的榮華富貴。
凡是有點社會經驗的人都知道,說話容易,但要是把話說好,說到對方的心坎上,就有點困難了。有人說:說好話很難,難就難在說話太容易了。乍一看此話有點矛盾,但是卻是有一定的道理。可不是嘛,恭維的話張嘴就來,罵人的話可以脫口而出,吹牛也用不著上稅,實在自己一個人寂寞還可以自言自語。但在這人聲鼎沸的世界裏,讓人專心聆聽你的聲音就不太容易了,再讓人為你的話而鼓掌喝彩,更是難上加難。
而我們每天又離不開說話,在家要和家裏人說,和街坊鄰居說,上班要和同事說,向老板彙報工作要說,和客戶溝通要說。特別是在職場和社會交際中,要想說一口漂亮的話,把話說到對方的心坎上,真得要好好地下一番功夫。
說對話的人受歡迎
把話說到對方心坎上,是一種高超的語言技巧。與人交談時要“投其所好”、“避人所忌”。俗話說:話不投機半句多,“言”逢知己千句少。要想打開交際的大門,首先就要學會對著對方心坎說話,讓美好動聽的語言走進對方的心田。這樣,不僅能讓你“言”到成功,而且也會使你的生活因此而美好燦爛。
在日常生活中,一到周末,我們常看到許多男孩女孩佇立街頭,他們中間有不少人是等待愛人約會的。這時有兩個擦鞋童,正高聲叫喊著以招徠顧客。
其中一個說:“請坐,我為您擦擦皮鞋吧,保證又光又亮。”
另一個卻說:“約會前,請先擦一下皮鞋吧!”
結果,前一個擦鞋童攤前的顧客寥寥無幾,而後一個擦鞋童的喊聲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個個男孩女孩都紛紛要他擦鞋。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我們聽到第一個擦鞋童的話,盡管他的話禮貌、熱情,並且附帶著質量上的保證,但這與此刻男孩女孩們的心理差距甚遠。因為,在黃昏時刻破費錢財去“買”個“又光又亮”,顯然沒有多少必要。人們從這兒聽出的印象是“為擦鞋而擦鞋”的意思。而第二個擦鞋童的話就與此刻男孩女孩們的心理非常吻合。“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在這充滿溫情的時刻,誰不願意以清清爽爽、大大方方的形象出現在自己心愛的人麵前?所以,“約會前,請先擦一下皮鞋吧”,真是說到了男孩女孩的心坎上。這位聰明的擦鞋童,正是傳送著“為約會而擦鞋”的溫情愛意。一句“為約會而擦鞋”的理念一下子抓住了顧客的心,因而大獲成功。
第二節 及時肯定的評價讓人欣喜
無論我們交往的對象是什麼樣的人,我們都可以找到他某些值得肯定的地方。一句及時肯定的評價,能給人以力量,並帶來驚喜的效果。
付出的勞動需要得到肯定
法國總統戴高樂在1960年訪問美國時,在一次尼克鬆為他舉行的宴會上,尼克鬆夫人費了很大的心思布置了一個鮮花展台,在一張馬蹄形的桌子中央,用鮮豔奪目的熱帶鮮花襯托了一個精致的噴泉。
戴高樂將軍一眼就看出這是主人為歡迎他而精心製作的,不禁讚不絕口:“女主人真是用心,這一定花了很多時間。”尼克鬆夫人聽後,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戴高樂將軍對尼克鬆夫人的稱讚,就是對夫人勞動成果的一種肯定,說出這番話,不但能讓他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同時也會贏得尼克鬆一家的尊敬。
“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這種發自內心的珍惜和理解將是社會前進的潤滑劑和加速器,尊重別人也是尊重自己,當我們都懂得肯定和珍惜別人的勞動時,別人也會備覺欣慰,付出再多都會很高興。這樣也能激發出對方更多的熱情,讓局麵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即便再苦再累,對方都會覺得值得。
相反,那些不懂得珍惜甚至吝於肯定別人的勞動的人,會讓人心寒,久而久之,就會讓人覺得此人不值得交往,他會失去來自周圍人的尊重。
曾經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有一位商人特別喜歡吃烤鴨,就高薪聘請了一位有名的烤鴨師傅。有一天,商人奇怪地發現烤鴨師傅每次端出來的烤鴨隻有一條腿,一連幾天都是這樣,可商人也不好意思問。
這天中午,商人發現這隻烤鴨還是隻有一條腿,他終於忍不住了,就問烤鴨師傅:“這烤鴨怎麼就一隻腿啊?”
烤鴨師傅回答說:“老板,這烤鴨本來就是一隻腿啊!”
商人生氣地說:“胡說,你當我是傻子那麼好騙啊,你蒙誰呀?”
烤鴨師傅說:“老板,不信我可以帶你去看啊!”於是商人就跟著烤鴨師傅去了。當時正值中午,天氣很熱,鴨子都在樹下,縮著一條腿而以單條腿站立著休息。
“老板,你看這鴨子不是隻有一條腿嗎?”
商人實在很生氣,就用力拍了拍手,鴨子受驚了,跑了起來。
商人反問道:“你看,鴨子不是有兩條腿嗎?”
烤鴨師傅回答說:“老板,你要是能夠早點兒拍拍手,我想那鴨子早就變成了兩條腿了。”
對別人付出的勞動適時地給予肯定,這樣才能讓別人更好地為你服務。
落難的人更需要得到肯定
當時還是業餘作家的青年小徐,寫了一個叫做《馬背搖籃》的劇本。雖然完成了第八稿,最後還是被製片廠給否決掉了。在小徐很沮喪打算放棄寫作的時候,有人告訴他說謝晉導演看過他的劇本,並且謝導還說:“雖然還不夠成熟,卻有火花,有閃光的東西,我讀它的時候還掉了幾次淚。”
小徐聽完以後,一下子堅定了繼續寫下去的信心,最終他拿著寫好的劇本找到謝晉導演,促成劇本獲得通過,並且拍出了一部非常成功的影片,叫做《馬背上的搖籃》。
謝晉導演不經意說出的一句肯定的話,就讓小徐放棄了停止寫作的打算,重新出發,從而對他的人生道路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意誌帝國慘敗,德皇威廉二世頓時成為全世界都討厭的人,連自己的國民也與他為敵,正當他準備亡命荷蘭時,突然意外地收到一位少年的來信,信中充滿了一片稚子之情和讚美辭:“不論別人怎麼想,我永遠愛您!”
威廉二世看了這封信,異常感動,立刻回信給少年,希望能和他見麵。少年的母親帶著他去會見了威廉二世,最後還意外地促成了皇帝和少年母親之間的一段美好姻緣。
無論我們交往的對象是什麼樣的人,我們都可以找到他值得肯定的地方。一句及時肯定的評價,能給人以力量,並帶來驚喜的效果。
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深處最大的欲望,莫過於受到外界的認可與讚揚。”
據一些權威人士表示,有人甚至會借著發瘋來從他們的夢幻世界中尋求這種滿足。一家規模不小的精神病院的醫生曾經說過:“有不少人選擇發瘋,是為了尋求他們在正常生活中無法獲得的受重視的感覺。”
特別是對於那些處境尷尬,地位一落千丈的人,他們很難聽到一聲肯定的評價,一旦被人真誠地加以肯定,他們便有可能振作精神,大展宏圖。因此,這也算另一種形式上的“雪中送炭”,至少在精神上溫暖了人心。此外,肯定的話語並不一定總用一些固定的詞語,見人便說“好”,有時,投以讚許的目光、做一個誇獎的手勢、送一個友好的微笑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樣做的人,往往就是那些與人為善、處處好人緣的人。如果你也能夠做到,請不要吝惜,及時給予對方肯定的評價。
第三節 用熱情打動對方
在說話的時候,做到情感與言語相結合,言中蘊情、言中含情、言中哺情,情與言相伴隨,言與情相合,那麼自然會驚心而動魄。
每個字都能打動人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說話時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人是有感情的動物,語言所負載的信息,除了理性信息外,還有感情信息。這種感情信息,內涵要十分豐富,更要打動人的情感。
美國成功學家卡耐基就勸誡所有的演講者:不要抑製自己真誠的情感。要讓聽眾看到,演講人對談論自己的題目多麼熱忱,多麼富有情感。在說話和演講上,如果我們能夠調動自身的激情,以情感人,那麼,聽者的注意力便在我們的掌控之下,我們就掌握了開啟聽眾心靈之門的鑰匙。
每個人都有熱情,隻是在現實生活中,一般人都不願將自己的感情當眾流露,不會輕易地表現出來,因此,人們總是喜歡通過交流或者參與某種活動,在一個大家都非常投入、十分忘我的氛圍中,以滿足這種感情流露的需要。
其實,日常生活中每個人當眾說話時,都會依自己傾注談話的熱心程度而表現出熱情與興趣。這時,我們的真情實感常會從內心裏流露出來,這是一種自然的流露,也是一種易感染他人的流露。
正當希臘麵臨馬其頓王國的入侵,而有遭受亡國和失去自由的危機時,希臘著名演說家德摩斯梯尼曾經作過一次著名的演說,他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語都充滿著發自內心的極為豐富的愛國主義情感。
他熱情洋溢地說:“即使所有民族同意忍受奴役,就在那個時候,我們也應當為自由而戰鬥。”從這洋溢著愛國熱情的詞句中,人們看到了一顆真摯的拳拳之心,因而他的演講激勵了無數的希臘人從聆聽演說的廣場直接奔赴戰場,連向家人作一聲道別也認為耗費了時光。
他的敵人,馬其頓的國王腓力見到這篇演說詞,也不由感慨地說:“如果我自己聽過德摩斯梯尼的演說,連我也要投票讚成他當我的反對者領袖。”
能讓對手擊節讚歎,這其中蘊含了多麼真摯、奔湧的情感,這炙熱的愛國主義情感從心底的火山噴發,產生了驚天動地的力量。
白居易說過:“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意思是:成功決定於極快的速度,極快的速度取決於推心置腹。這裏的推心置腹就是指打動人心,推心置腹就要用情,真情流露是打動人心的關鍵所在。
明代學者焦竑在《雅娛閣集序》中寫道:“詩非他,人之性靈所寄也。苟有感不至,則情不深;情不深,則無以驚心而動魄,垂世而行遠”。這個道理也可以用在說話的時候,做到情感與言語相接合,言中蘊情、言中含情、言中哺情,情與言相伴隨,言與情相合,那麼自然會驚心而動魄。
熱情也要有限度
蘇聯已故領導人赫魯曉夫曾在聯合國大會上作過一次演說,感情充沛,內容豐富,本應收到很好的效果。可他在激動之中忘乎所以,竟脫下一隻鞋拿在手裏,在講台上使勁代替手掌拍打,一時全場嘩然。無獨有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滑稽演員卓別林曾被邀去華盛頓作抗擊法西斯公債募購演說,聽眾人山人海,卓別林也情緒激昂。由於他過於興奮,竟從臨時搭起的講台上滑了下來。這還不說,他又一手抓住身邊的一位女明星,兩人一起栽倒在一位身材高大、年輕英俊的海軍軍官——後來成為美國第32屆總統的羅斯福身上,觀眾為之嘩然,莊嚴肅穆的募購險些成為一場鬧劇。
有一些人非常感性,容易衝動,在經曆大喜大悲的事件或者遇到對自己說很重要的情況時,會控製不住自己的行為舉止。這時,我們如果不對熱情加以自我控製,任憑情感泛濫,反而會弄巧成拙,讓人厭惡,正所謂“過猶不及”。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事,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你越積極主動,越熱情,得到的結果往往是背道而馳。不要認為隻要熱情待人就一定能獲得別人的好感,很多時候,別人之所以遠離你,恰恰是因為你太熱情了,從而讓人產生懷疑和誤解的緣故。想想看,如果有人不分對象、不分場合地對你熱情流露,或者不明目的、沒有原因,卻異常熱情,你會不會感到毛骨悚然或者覺得對方很虛偽?這是人類的一種普遍心理,一旦別人對我們表現得過分熱情,超過了一定程度,我們心裏都會打上一個問號:“他到底想從我這裏得到什麼呢?”不僅對熟悉的人是如此,和陌生人的交往也是一樣的。
由於場合、年齡、性別、輩分及交往的程度深淺等方麵的不同,熱情也應該有檔次、分寸上的區別。如在公開場合中,即使熟人、戀人相見,也不要旁若無人地高聲縱情說笑,過度的親昵舉動則更不合適了。
將心比心,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如果你想受到別人的歡迎,積極主動的態度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時也要注意不要過分熱情。熱情而不過分,用希望別人對待自己的程度來交流情感,才更容易讓人接納你。
第四節 做足準備自然水到渠成
隻有對即將見麵的人有了充分的了解,然後再按照其性格特征投其所好,才能讓成功的口才在這次談話中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有準備才會萬無一失
1988年10月,著名作家葉永烈采訪文化大革命中的風雲人物陳伯達。曾顯赫一時的陳伯達感到往事不堪回首:“公安部提審我,我作為犯人,不能不答複提問。對於采訪,我可以不接待,不答複。”對於這位對自己不抱歡迎態度的采訪對象,葉永烈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如何開場才能使他知道我毫無惡意?該用怎樣的語言才能使他跟我愉快地合作?一進門,葉永烈就告訴陳伯達:1958年,陳伯達到北京大學作報告,他作為北大學生聽過這個報告:“當時你帶來一個翻譯,把你的閩南話譯成普通話。我平生還是頭一回遇上中國人向中國人作報告,要帶翻譯!”多麼有趣的往事,多麼風趣的語言!陳伯達一聽,哈哈大笑,感到麵前的這位不速之客可以親近,氣氛一下子變得輕鬆起來。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先尷尬的采訪終於能夠順利地進行下去,葉永烈45萬字的《陳伯達傳》也就增添了不少資料。
天涯何處無朋友?交談何必曾相識!要用三言兩語便惹人喜愛、一見如故,關鍵是功夫要花在見麵交談之前。上述例子之所以成功,除了有高超的語言技巧,無一不是在未見初交者其人之前早已了解他的大概情況。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跟任何一位來訪者交談,不管是兒童還是教授,不管是經理還是政客,他都能用三言兩語贏得對方的好感。秘訣就是:羅斯福在接見來訪者的前一晚,必花一定時間了解來訪者的基本情況,特別是來訪者最感興趣的題目。這樣,一交談就能有的放矢,深中肯綮。不然,縱使有三寸不爛之舌,也隻能是對“牛”彈琴了。
總會找出突破點
每個人都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比如有的人喜歡籃球,有的人喜歡軍事,有的人喜歡音樂,有的人對演藝圈的八卦新聞感興趣,有的人對書法繪畫感興趣,有的人對烹調食物感興趣,有的人對神秘現象著迷,等等。總之,每個人都有一項或是多項的興趣,聰明的人在說服別人之前,懂得充分準備,迎合別人的興趣。
王小姐是一家房地產公司總裁的公關助理,奉命聘請一位特別著名的園林設計師為本公司的一個大型園林項目做設計顧問。但這位設計師已退休在家多年,且此人性情清高孤傲,一般人很難請得動他。
為了博得老設計師的歡心,王小姐事先做了一番調查,她了解到老設計師平時喜歡作畫,便花了幾天時間讀了幾本中國美術方麵的書籍。她來到老設計師家中,剛開始,老設計師對她態度很冷淡,王小姐就裝作不經意地發現老設計師的畫案上放著一幅剛畫完的國畫,便邊欣賞邊讚歎道:“老先生的這幅丹青,景象新奇,意境宏深,真是好畫啊!”一番話使老先生升騰起愉悅感和自豪感。
接著,王小姐又說:“老先生,您是學清代山水名家石濤的風格吧?”這樣,就進一步激發了老設計師的談話興趣。果然,他的態度轉變了,話也多了起來。接著,王小姐對所談話題著意挖掘,環環相扣,使兩人的感情越來越近。終於,王小姐說服了老設計師,出任其公司的設計顧問。
做好語言儲備
隻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夠胸有成竹,信心十足,才可能有一種感染人的氣勢。因此,平時就要做好語言儲備。旁人是根據四件事情評估我們,並將我們分類:我們說些什麼,我們怎麼說,我們做什麼,我們看起來什麼樣子。而語言占了其中的四分之二,我們的談吐,隨時都被別人當成判斷我們的根據。我們說的話,顯示我們的修養程度;我們究竟是何出身,它們是教育和文化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