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兼職法則(1)(1 / 3)

找份促進“中產”的兼職

也許你會說自己現在既沒有進入一個合適的行業,也沒有謀求到一份恰當的職業,跳槽又時機不成熟,這是不是意味著你就隻能眼看著別人“中產”呢?其實不然,你可以在允許的情況下兼一份力所能及的職業。兩份職業相加,你便有可能在別人不知不覺中進入“中產”的行列。

筆者有位朋友,在珠海主辦了一份雜誌,經常約我寫一些稿子。1999年,這家雜誌社邀請我去參加了他們的一個筆會。與我住一個房間的是上海一家企業報的主編。我發現他似乎特別的忙,開會期間不斷聽到他的手機鈴響。尤其是晚上,參觀、遊覽、唱卡拉OK到12點多,我是倒在床上就睡覺,而他還要打開筆記本電腦劈裏啪啦地敲一兩個小時。我好奇地問他:你們報社怎麼這麼忙?他笑了笑,對我說:我忙的不是報社的事,是自己的業餘活。一聊起,這才知道,他由於在報社比較清閑,收入又不是很理想,便利用自己寫作紀實文學的特長與在新聞單位的優勢,業餘當起了自由撰稿人,給許多家報社、雜誌寫稿,這不,他現在正在趕一篇給《知音》的特稿。在會場上他看的一疊校樣,則是他即將出版的一本書稿。他對我說:你的文筆這麼好,怎麼不業餘寫點啥?賺頭大著呢!比如給《知音》、《家庭》這類著名刊物寫一篇稿子,少則有五六千元稿費,多則有一萬多;寫電視劇,一集大概6000多字,可以拿到1萬多元,一個字兩元錢,做什麼生意有這麼大的賺頭?不瞞你說,我現在業餘寫稿的收入,一年有五六十萬元,阿拉在上海也屬於有房有車的中產階層了。

不是他親口說,我真的不敢相信業餘寫稿竟然會有這麼高的收入。我在當地新聞界也是小有名氣,有時有合適的稿子也向外投,但從沒有把它當作一件事情來做,僅僅是偶爾賺點零用錢而已。聽他這一說,我如夢初醒:現在光靠單位的那一點死工資,想過“中產”的生活是沒有什麼指望了。而人到中年,要轉行跳槽又不現實了,我為什麼不發揮自己的特長,通過業餘寫作加速“中產”的步伐呢?

感謝這位同仁的提醒,回家後與妻子一商量,馬上買回電腦、打印機,正兒八經地把業餘寫稿當一項事業來做。幾年下來,雖然還沒有達到那位同仁的水平,但也頗有收獲。現在我不僅定期給幾家雜誌社特約撰稿,而且還一連出了十幾本書,靠稿酬過上了比較優裕的生活,而在單位裏也很受人尊敬,因為新聞從業人員能出書,能發文章,就證明你有水平,有能力,屬於鼓勵與提倡之列。一舉兩得,其樂融融。

由此使我想到,雖然我們強調要選擇理想的行業,合適的職業,但在現實生活中,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受到許多條件的限製,包括你的學識水平、工作技能、就業機遇等,並不是你想從事什麼職業就一定都能如願以償的。況且,我們也不能像一隻無頭蒼蠅一樣四處亂飛,今天不喜歡這個職業了就立即辭職,明天看到那個職業吃香就馬上跳槽。這顯然也是不可取的。當主職限製了你的才能與收入,而你又沒有充足的理由放棄目前的工作,或者暫時還不能找到新的職位,自己又沒有很多的資金去自己創業,怎麼辦呢?你可以從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著手,選擇一項與主職不衝突但又能賺錢的兼職副業。如一位記者往往同時也可能是位出色的攝影師或作家,你可以業餘從事攝影或者寫作賺錢,這在目前的中國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筆者就是如此;一位醫生也可能是一位出色的保險推銷員,你不妨從醫院下班回來後去作些保險推銷工作,這既不受時間限製,又不受條件製約;一位國有大型企業的工程師也可以到鄉鎮企業、民營企業當技術顧問,這是目前政策支持的致富門道。

每個人差不多都有主職以外的愛好、特長和興趣,將之發展為兼職是順理成章得心應手的事。比如美國有很多打一場球賽就能賺數萬美元的球員,而球賽隻是他們的副業。再如,有個人中年時代對木工很感興趣,後來這種興趣就成為他退休後所經營的個人企業。還有一位搞經營管理的人,卻當了一名園丁,並經營起花店生意,原來這個人平時在家就愛好養花種草。洛克先生是一家打字機修理公司的修理員,因為他經常打字,自己研究出一種快速打字法,於是他在搞好正職的前提下,在夜間開辦業餘快速打字班,教授快速打字的方法,結果他的副業收入,居然比他那份修理員的工資高30倍。有的時候就是這樣,當你從主業衍生出來的技術或思想其意義已超過你自己目前的主業時,你又不好把它當作創業來經營,而作為副業經營卻令你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俄國著名短篇小說大師契訶夫的職業是醫生,文學隻是他的一種愛好,但這種業餘愛好,使他蜚聲世界文學史。

除了錢以外,兼職對於發揮自己的才能、滿足自我成就感也具有較好的作用。由於受社會環境價值觀的改變,每個人對原有職業的不滿足感與日俱增,想追求另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而兼職多半屬於創造性、可選擇的工作,唯有從事這種工作,個人才能將自己精神上遊移的興趣盡情發揮,做自我的宣泄,滿足自我的成就感。也許剛開始兼職的目的純粹是為了賺錢,以滿足物質上的需求,但通過兼職使個人成就得到肯定後,兼職或許反而變成一種快樂、一種滿足,尤其是麵對不同行業性質的工作,當你花了心思完成,獲得的回報和專業人員一樣時,才發現原來自己也具有另一種才能,你可以考慮從另外的領域取得成就。

目前的就業市場日益擴大,兼職機會也比過去多了許多。有技術的可以進行技術兼職,有體力的可以憑勞力兼職。當教師的,業餘到各種夜校、培訓學校兼職上課,其收入並不比正職低;搞營銷的,空閑時幫人進行營銷策劃,或者廣告代理,收入也不菲;做工人的,下班後到餐館打打雜,也可以補貼一下家用……作為一個想早日成為“中產”一族的人來說,兼一份與主職不矛盾不衝突的第二職業,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一、“魚”和“熊掌”兼得

兼職找得好,找得巧,不僅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拓展自己的才華,而且還會使你的收入大大增加,有利於你順利與快速地成為“中產”的一員。

都市湧動兼職潮

在上海某房地產開發公司法務部工作的小於每周還要到東華大學給學生們上兩堂法律課。原來,法律專業碩士小於在工作之餘還在兼職做法學老師。

雖然不是專業學音樂的,紅秋卻彈得一手好吉他,有一副好歌喉。白天,她是公司的會計,晚上,她卻有另外一個身份:一家美國鄉村風味酒吧的吉他手。她的兩個搭檔跟她一樣,也是利用業餘時間來做這份兼職,紅秋的歌喉酷似齊豫,而她的搭檔能把英文歌唱得蕩氣回腸,所以在這個小小的酒吧,他們還是頂梁柱呢。

目前,在中國的各行各業裏,都湧現出了一大批“身兼數職”的人員。他們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多兼一份職,多打一份工,也為自己多增加一份收入。前幾年,還有人怕單位說自己“不務正業”,因此不敢公開兼職,隻能是悄悄地“地下的幹活”。隨著政策對兼職的認可並規範化,兼職成為了許多人公開的選擇。如果你在Google中輸入“兼職”兩字點擊“搜索”,你就會發現有諸如中國兼職網、兼職驛站、兼職招聘網、兼職高速路、兼職俱樂部等專門提供兼職信息的網站撲麵而來。一些地方的人才市場還專門設立了兼職人才交流窗口。兼一份甚至幾份工作,對一些人來說已不新鮮。據調查,全國32個省級行政區的2。5萬名青年中,就有12%的人有兼職工作。許多人靠兼職擺脫了經濟的困境,許多人靠兼職獲得了事業的成功,許多人靠兼職過上了“中產”甚至富人的生活。

在醫院工作的李小姐是典型的兼職族,她原先學美術專業,可畢業後卻進了醫院工作。工作之餘,她利用雙休日去美術培訓中心做了一名兼職美術教師。這份工作讓她感覺非常好,不僅讓她圓了興趣夢,而且也使她過上了比較富裕的生活。

王力在北京一家合資企業做包裝設計工作,上班時間十分規律。出於熱心,他被同學所在公司請去幫忙,從此踏上了“腳踏兩隻船”的路。現在,每個周末他都要到兼職公司“上班”。王力說:“做兼職既發揮了自己的專長,又能貼補家用,緩解些經濟壓力,何樂而不為呢!”

目前,兼職現象在高校最為普遍,其中又以大學生兼職最為突出。大學生本來應該是以學為主,但出於經濟的壓力,許多大學生在課餘從事兼職工作,以彌補學習生活費用的不足。根據中國社會調查事務所(SSIC)就大學生兼職問題分別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四個城市中的一些高校所進行的專項調查顯示:北京的大學生在暑期兼職的比例為21%,天津的比例為19%,上海的比例為26%,廣州的則為28%。這些平日還帶著幾分嬌氣的學子們,或在電腦城裏裝機裝得汗流浹背,或是頂著烈日在大馬路上發著房地產傳單,或是不厭其煩地在商場做著促銷,也有一些大學生直接走上街頭舉著牌子,推銷自己做家教。成立樂隊、做主持人、建網站、搞軟件開發和做翻譯人員等則是當下大學生兼職的新花樣。但由於他們大都是為了解決學習和生活費用,顯然還達不到追求“中產”的層次,因此不在本書的討論之列。

高校教師兼職,則顯然不像大學生那樣僅僅為了學費,而是有著更高的目標,那就是早日成為“中產”一族。黃新是北京一所高校的老師,教授日語的他平時兼職到某培訓學校教英語聽力,寒暑假時做導遊。黃老師說,他看到一份調查統計,30%以上的大學教師都有兼職工作,其實,以他的了解,這個數字有些保守。因為教師上班時間靈活,業餘時間充裕,又有寒暑假,自己再精通一項熱門專業,閑著也是閑著,不如讓自己忙起來,還能提高自身待遇,因此外出兼職的特別多。有的外出兼職講課,有的外出擔任各種大賽各種征文的評委,有的到報社、上電視台開講座……靠著滿腹經綸,一些教授步入兼職大軍,一些講師、助教、在讀研究生也紛紛去兼課、編書掙外快。某大學計算機係一位教授的名片上,兼職頭銜多達十餘個。

從“星期天工程師”走過來的兼職科技人員則仍在默默地掙錢。他們一般不聲張,但他們出手的圖紙、提供的技術指導可要價不菲。

隨著都市生活的豐富,許多年輕人白天朝九晚五地上班,晚上則去酒吧等場所唱歌、彈琴、跳舞,既發展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又掙到了不菲的外快,他們可謂“另類兼職族”。李先生就是這類人。他是一家銀行的職員,工作之餘在朋友的酒吧裏彈吉他,到一家電台做節目,還把自己寫的曲子賣給北京的唱片公司。他說銀行的工作雖然枯燥,但對自己也有很大幫助,所以不會把本職辭掉。主職、兼職一起來,“魚”和“熊掌”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