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作家圈裏爆出的最大新聞,當數北京藝術創作中心的作家紀一,1957年生於河南農村的他,被海內外媒體譽為“文壇黑馬”。紀一是20世紀末中國著名的暢銷書作家,他先後出版了《非權力影響力》、《家庭戰爭》等50餘部著作。2000年9月4日,四川大學出版社社長屈錫華與北京作家紀一在北京華北大酒店簽訂合同書,以1000萬元買斷紀—2000萬字的著作版權10年,並為紀一成立專門的著作編輯室。作家紀一成為我國身價過千萬的作家。
現在,屬於新生代的幾個作家小子,如郭敬明、韓寒等,出手不凡,其作品竟然長時間地霸在了暢銷書的排行榜上,按《福布斯》名人排行榜的排名,其年收入都是以百萬元計。他們年紀輕輕,便輕而易舉地進入了“中產”的行列。
大多數作家都比較低調,不願意透露具體的創作收入,但從作品的發行量上,我們基本上有一個大概的估計。現在出版社與作家簽約時,大多數實行的是版稅製,版稅及書價一旦確定,作家拿多少錢就取決於印數,而印數又取決於作家的知名度和作品本身的價值。賈平凹《懷念狼》的起印數是15萬,王朔《美人贈我蒙汗藥》是20萬,餘秋雨作品的起印數也相當高。國家規定版稅在8%~10%之間,但在實際操作中,則是由作者和出版社共同商定。毫無疑問,名氣大的作家,其版稅大都會超過國家規定的上限,至少不會低於10%。由此推算,作家們的收入是相當豐厚的。以餘秋雨的《霜冷長河》一書為例,該書現已發行了50萬冊,書價是20多元,即使按10%的版稅來算,就已經超過了100萬元。而華藝出版社出版的王朔小說《看上去很美》,至今已發行了40萬冊,23元一本的定價,乘以出版社給王朔12%的版稅,王朔寫作該書的總收入,怎麼算也超過了100萬,當然,作者拿的錢當中,還應該扣掉個人調節稅。曾有傳言,說趙忠祥靠《歲月隨想》和《歲月情緣》兩本書掙了200多萬,有記者向他核實時,趙忠祥回答:《歲月隨想》掙的錢不到100萬,還要上稅;《歲月情緣》的錢也不是一下子就拿的,依照版稅是賣掉多少,出版社給結算多少。
拿版稅是作家們很看重的,但更能刺激作家的神經的就是“觸電”,“觸電”就可以高價賣版權,出版社和作家都有利,還可以親手改編為影視劇本,這種稿酬的豐厚,又絕非文學雜誌可比。近年來長篇小說長熱不衰,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其創利遠遠超過中短篇。很多名作家寫的長篇小說後來都改編為電視劇本,如二月河的《雍正皇帝》,改編為電視連續劇劇本後有幾十集。按照一般的行情,每集1萬元左右,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就遠不是這個數了。所以評論家朱向前說到“長篇長熱”時分析說:“長篇小說出了,他可以拿出去報職稱,電視劇播了,他又可以打知名度,同時有了大量的錢,這個是很刺激作家的。”
由此看來,作家隻要寫的作品暢銷,其收入就“上不封頂”了。寫一本書就成為百萬富翁的作家很多,寫幾年寫成千萬富翁的也不少,名氣小一點的,也可以寫出一個“中產”來。當然,有些作家寫的作品不對路,讀者不愛看,出版社不願意出,那則另當別論了。
我們再回過頭討論自由撰稿人,現在,許多人把給報刊社寫稿或者給出版社出書當作了一項兼職來做,自由撰稿人也成為了被社會認可的一項新型職業,並且其職業聲望逐年上升。比較1998年與2000年的深圳職業聲望排名調查結果,可以發現,職業聲望上升幅度最高的就是自由撰稿人,上升了23位。
自由撰稿人成為升幅最大的職業,一方麵是許多自由撰稿人寫出了許多感人的、真實的、深刻的作品,繁榮了新聞出版事業,豐富了人民大眾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麵則是作品的市場化認同也為自由撰稿人帶來了比較豐厚的收入,因而這是一樁挺不錯的差事。特別吸引人的是,這項差事人人可為,並且最適宜兼職。
楊葵是一位頗有名氣的自由撰稿人,幾乎為北京所有市場化媒體撰寫過稿件,且都是應約而寫。他的稿件主要有兩類:生活隨筆和書評。一般六七百字在半小時內即可完成,每篇稿費約1000元。楊葵告訴記者,他一年大約能寫100篇稿件。僅按此計算,一年也是10萬元的收入。
不過,自由撰稿人也和現在社會收入分層一樣,收入相差非常大。據說有的自由撰稿人一年稿費收入竟然超過100萬,如廣西欽州的阿成,還有北京的伊夫。很多不了解情況的寫手,可能以為是在說瞎話,會疑問:就寫寫稿子,一年能掙100多萬嗎?可能嗎?而事情已經證明,你的疑慮絕對是多餘的。廣西欽州的阿成現在靠寫紀實稿,有幾個月,稿費收入多的時候,是用麻袋去郵局取的。而且有報道稱,阿成在他家鄉廣西欽州建了一幢別墅,據說花了幾百萬塊錢。
當然,當自由撰稿人我們說是人人可為,但不是人人能為,首先你得有寫作的才能,否則的話你就隻能看著別人掙錢空羨慕。一般來說,要做個自由撰稿人,其前提條件是文筆好,文才斐然,文思泉湧,熟悉大眾的品位和嗜好,寫出的作品能夠激起他們閱讀、欣賞乃至收藏的興趣。其次,你得有一雙不同於凡人的“作家眼”,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學會觀察、收集和整理具有重大意義的知識、經驗、事件和見聞,腦子裏始終都有儲備起來用於寫作的意識。再次,你寫東西要新、要快。人們把寫東西謀生的人戲稱為“槍手”,你要想做個自由撰稿人,就應當是一個“快槍手”。最後,還有一點也不可忽視,你還要跟出版社、報紙雜誌社、書商、傳媒策劃界經常接觸,在談天說地、打牌喝酒、胡侃神聊的過程中,既可獲取非常有用的資料、信息、選題,還可借助他們炒作、宣傳自己,一箭雙雕。
對於有寫作才華的人來說,你根本無須去尋找什麼投資渠道、什麼掙錢門路,就靠寫作,不說都能寫成富翁,寫成一個“中產”是沒有大的困難的。
藝人“走穴”生意好
筆者有一侄女,擅長舞蹈,前不久為了參加一個舞蹈比賽,請歌舞劇院的舞蹈教師編一個舞蹈,花了3000元,並且她隻教兩天,其餘時間就回家自己去練。
跟妹妹跑了幾趟歌舞劇院,才得知現在歌舞劇院無論是舞蹈演員還是聲樂演員,也無論是鼓手還是號手,都是長袖善舞,業餘在賺外快。這些國家養著的專業演出團體,外麵看起來很風光,但他們的收入並不高,也是按國家事業單位統一的工資標準,哪一級演員拿哪一級的工資,一般年輕一點的演員,一個月就那麼兩三千元,這給那些愛俏的女演員買化妝品都少了。但好在平時的演出並不多,大多是集中在節日或者重大活動做些點綴性質的演出,大多數時間僅僅是排練一些節目,做些訓練而已,業餘時間多,並且可以自由支配。而這些演員要麼是能歌,要麼是善舞,個個都有一手絕活。於是,他們受娛樂場所的誘惑,紛紛在外麵“走穴”賺錢。藝人“走穴”,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那些當紅的影視明星,到舞台上露一下臉、唱兩首歌、扭幾個動作,就是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這些大腕級的人物靠走穴早就成為了富豪,自然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我們在這裏說的是那些專業文藝團體的一般演員,他們名氣沒有大腕們的大,賺的錢也沒有大腕們的多,但他們勤奮,加上又有特長在身,因此也賺錢容易,憑此跨入“中產”行列也是輕輕鬆鬆。
據了解,這些藝人走穴賺錢的套路主要是兩條,一是到各營業場所去演出。像長沙,歌廳發達,歌唱演員到歌廳裏唱三四首歌,就能拿一兩百元錢,一晚上跑四五個場子,1000塊錢就進了腰包。如果兼做現場主持人,收入就會更高些。有的還經常被邀請到一些單位舉辦的演唱會上進行演唱,其行情一般是一場500~800元,如果是被有錢的單位請去,可能價位還會高些。
舞蹈演員的行情價會低一些,一般跳一兩個三分鍾的節目,出場費是200~300元,但如果是編舞,負責全場的舞蹈設計,收入可就高了,一般一場演出下來收入就有幾千元,有的甚至上萬元。如是電子樂隊的演員,則到歌舞廳當樂手,一晚上也有一兩百元的收入。鋼琴演員則每天可以到五星級賓館、咖啡廳彈兩三個小時,一個月下來也有幾千元的收入。
藝人業餘賺錢的另一條途徑便是“授徒”。現在,許多家庭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特別講究素質教育,一時間,家家的孩子不是學唱歌就是學跳舞,不是學鋼琴就是學吹號,這就給那些能歌善舞、吹拉彈唱的藝人提供了一個絕好的賺錢機會。大多數藝人都可以憑著自己的一技之長被聘請到各個少年宮、藝術學校、培訓中心去上課,按一節課來算,普通的演員是100元/節,有名氣的是200元/節,一上就是四節,隨便算算,收入就不低了。而這還隻是收入的一部分,他們大多數還在自己家裏辦小型的培訓班,這項收入就更高了。一般每個學生每次課要收50元,10個學生就是500元,並且可以同時開幾個班循環教學,這樣一個月下來,收入高的上萬元,收入低的五六千元也是跑不掉的。因此,你隻要有機會晚上或者雙休日到歌舞劇團之類的文藝團體的宿舍區走一走,你便會聽到歌聲、鋼琴聲、提琴聲、小號長號薩克斯管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這就是那些藝人們在業餘賺外快。有技藝在身,就不怕賺不到錢。因此,對於他們來說,成為“中產”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由上可以看出,成為“中產”的途徑是很多的,每個人成為“中產”的機會也是很大的。如果你感覺自己所處的行業與所從事的職業尚不能保證你成為“中產”,或者是不能夠讓你很快享受到“中產”的生活,你可以考慮在不影響正職的前提下,憑自己的能力或者特長去兼職賺錢。許多人就是靠兼職成為“中產”的,相信你可以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