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台2004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中,騰訊總裁兼CEO的馬化騰獲得了年度新銳獎。1998年,馬化騰創辦騰訊的時候,國內已經有兩家經營中文即時通訊軟件的公司,但馬化騰的QQ在技術上搶得了先機,從而取得了迅速發展。
雖然說一般人難以達到像邵亦波和馬化騰那樣的輝煌,但是,從他們的成功經曆裏,我們可以看到,創業確實是快速進入“中產”甚至富人階層的最佳通道。剔除改革開放初期利用關係背景鑽政策空子賺錢的“倒爺”,也排除上世紀90年代初期帶有賭博性質的炒房地產和炒股票發財的暴發戶,目前高學曆高水平的新一代創業者,大多數憑借其紮實的知識基礎、先進的管理理念,迅速地擁有了財富,快速地成為了“中產”。
女人看到粉嘟嘟的嬰兒都會忍不住去摸一摸抱一抱,而這種對“小小孩”的興趣卻讓賈軍辭去外企高級職員的工作,放棄月薪2000美元的職位,當起“東方愛嬰谘詢公司”的女老板。32歲的賈軍如今的身價已超過百萬,過上了非常愜意的“中產”生活。
賈軍大學裏學的是英語,研究生讀了國際經濟,怎麼看都和嬰兒教育搭不上邊。幾年裏,她當過公務員,又在兩家美國排名前100位的外企裏做到很高的職位,誰都沒想到,賈軍會從頭開始做起嬰幼兒教育!
賈軍的創業緣於一次偶然的聚會。1998年1月,賈軍同先生一起和幾個朋友聊天,一個好朋友說起6個月的孩子,忍不住地倒苦水:平時累得腰酸背痛,尤其孩子生病時,孩子哭,自己也跟著哭。朋友為此加盟了一個服務機構,對方承諾每周可以有一次上門指導,可是這個機構提供兩三個月服務就倒閉了。因為靠人力一天跑不了三四家,而北京有近30萬個O~3歲的孩子,就算1%的家庭接受服務,就有3000人,這就需要多少人力才能滿足需求!
帶著點任性與衝動,賈軍辭去工作開始創業了。第一筆投資是她與先生的全部積蓄,加上一些朋友的資助,一共50萬元。
1998年10月16日,賈軍注冊成立了東方愛嬰公司,1999年3月正式開業。前半年的運營並不成功,每月虧損四五萬元。經過半年與市場的磨合,賈軍找到了一種目前看來比較成功的辦法:親子教育。盡管每個季度的學費要600~2000元,3個月一期的培訓結束後,60%的家長願意掏錢繼續上下一期培訓,同時介紹自己周圍的朋友來這裏學。從1999年10月起,東方愛嬰開始滾雪球一樣地膨脹起來。現在,東方愛嬰在北京已經發展到5家中心,同時在廣州、深圳、西安各有一家中心開張。一個中心一年有近100萬元營業額,利潤率約為30%~40%。這樣算來,賈軍每年的純收入有100多萬元,這“中產”的日子過得自然相當的滋潤。
一名剛博士畢業的女子,2002年3月28日創辦中國第一家體檢中心。到2004年8月底,已經開到了第四家,每家投資幾百萬元,卻沒有貸款一分錢,全靠滾動式發展。這在業內來說是很不容易的。然而,北京慈濟醫藥企業總經理、德國海德堡大學醫學博士韓小紅卻做到了。
韓小紅從德國海德堡大學拿到了醫學博士學位回國後,雖然有許多單位要她去任職,但她特別想做自己的一些事,想更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才幹。她回想起自己這些年從事腫瘤防治工作當中,麵對的都是晚期病人,他們都是得了病以後到醫院去做治療的,沒有經過早期診斷和治療的過程,發現時已經到了晚期。韓小紅在留學期間,接觸到了西方先進的健康理念。醫生出身的她,暗自下定決心,要不斷喚起民眾的體檢意識。
開公司的丈夫資助了韓小紅200多萬元。就是靠這200多萬元,她開始大展宏圖,創辦了國內第一家體檢中心。由於她的投資對路,經營得當,她很快就收回了成本。而她並不因此滿足,而是又用第一家店收回的成本去開第二家店,如此滾動發展,發展到了現在如此龐大的事業。僅僅兩三年時間,韓小紅就躋身中產階層中的上上層,收入豐厚,生活舒適。
我們說新一代創業者是高素質的人才,但高素質並不等於高學曆。有些學曆不高但綜合素質高的人,同樣能夠通過創業而躋身“中產”的行列。
呂香妹,新久虹紡織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但是,8年前她卻是上海培德玻璃廠一名食堂職工,並被推進了下崗的行列。當時隻有32歲的她,難受過、流淚過,但她很快就轉變了觀念:流淚不能代替生活。
1995年5月經人介紹,呂香妹進了一家布店當營業員。而機會就在此時青睞勤勉的人。香妹一進店,虛心向老師傅學習,刻苦鑽研,很快掌握了基本功,並做得很出色,一個月的工資加獎金可以拿到4000元。年底,香妹被評為全店第一名,得到了特等獎勵。但香妹沒有就此滿足,悄悄地,她開始萌發了自己當老板的念頭。
一年半後,水到渠成,香妹辭職離開布店,決心走自己創業的道路。1997年2月,她以每月5萬元的承包費,在黃浦區西藏中路鳳陽路口承包一家百貨店開出了第一家紡織品店。不久,又在西藏路北京路的新金橋廣場門麵,打出了“紅呢呢絨綢布緞商店”的牌子。資本有了積累,香妹更有信心了。在5年中,她又開創了田林店、大華店、平利店、彭埔店、南京西路店、四川中路店等8家紡織品商店,2家火鍋店,共有員工幾百人。香妹也因此從一個下崗職工,一躍成為了富裕的“中產”老板。
二、創造創業的條件
如果你目前還不具備創辦企業的條件,你就不要霸王強上弓,不妨先緩一緩再說。
考察創業的資格
創業雖然是通向“中產”甚至富裕階層的一條最為快捷的通道,但並不意味著任何人隻要創業就會賺錢,就會中產,就會致富,相反,相當大一部分人創業失敗,血本無歸,還有的甚至債台高築。這說明創業也不見得是人人可為,人人可行的,它也需要一定的條件,需要一定的方法,需要一定的機遇,需要一定的資格。
有人以為,創業的條件就是資金,是背景,是關係,其實不然。美國人尼古拉斯自22歲起步,迄今已經創辦了22家企業,他寫作的《創辦你自己的企業》一書,成為世界暢銷書。他認為,自主創業不是某些人的專利,它可以是大眾追求的目標。他在書中寫道:“人們很容易想當然地認為從事經營活動需要一定的背景,例如要求有管理專業的學位、進入資本、人際關係等等。但事實上不符合這幾項條件的公司每天都在開張。其他一些因素也許更為重要,如具有好的經營創意、了解市場需求、願意努力工作等。”
成功學家認為,如果你想當一名企業家的基本動機牢固的話,你就已具備了創業辦公司的基本條件。不過,在真正采取行動之前,你還是要核實一下目前是否具備開辦公司的條件:
■你要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情。不管怎麼說,要使一個公司啟動起來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每一位挑戰別人,並以此為樂的人,都很有可能取得成功。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有一所中小企業學院,那裏的教授都有一個基本觀點,即熱情是成功的最基本的條件。易趣網的創辦人邵亦波也認為:“創業的動機很重要,不能趕時髦,但必須要有熱情。”他說:“一個人要成功的話,一定要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當然這也是他最能幹的事,這樣他就能夠每天都很有勁地去工作。”
■你已認定了在市場上的位置。辛辛那提大學的查克·馬修教授稱這為“機會認知”,即在市場上能發現一種清晰的,但並未被別人發現的需求。凡是成功的企業家都必須有遠見,也就是要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當一種新產品被引入市場時,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有人用不屑的口氣說:“他們怎麼會做這種東西?”是的,關鍵的一點是他們做了,因為他們看到了市場上的部分需求。在確認市場需求後,你還需要計算好你能不能從中贏利,這些需求能不能夠支撐一個企業。
■你有強烈的自主需要。聖母大學有位企業研究專家傑佛裏。A。伯奈爾,在從教之前,他經營自己的汽車配件長達24年之久,他說:“我們許多人內心深處都有一種非常強烈的需要,要做自己的事情,為自己犯錯誤,並在學習中不斷提高,這些人在經營自己公司時成功的可能性都非常大,他們喜歡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渴望徹底地控製自己的命運。”
■擁有自己的公司是你的夢想。許多成功的企業家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他們都對經營自己的公司有一股超過常人的熱情。舉例來說,楚埃特·凱瑞西年輕時,別人曾問他的夢想是什麼,他說是要建一個龐大的飯店連鎖店網絡。現在他所經營的Chick-fil-a就是美國第三大雞肉快餐店,在美國35個州及加拿大、南非擁有760多家分店。
■對你的產品和服務有熱情。每一種產品或服務的成功,都離不開企業家對它的熱情,隻有對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有信心有熱情,才會有動力去為之奔波,失敗後不氣餒。美國著名的稅收服務公司的創始人亨利和理查德都對為平民提供稅收建議這項工作懷有極大的熱情,1955年,兩人聯手共同創辦了公司,44年後,公司的服務對象已超過了1800萬名納稅者,在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建立了近1萬家辦事機構。
■有人願意支持你。許多企業家都有一段孤身作戰的曆史,但是如果銀行、風險資本公司甚至是朋友或家人願意向你提供資金支持,那麼,你就處在了更高的起跑位置上。舉例來說,技術公司要比普通公司的成功可能性大些,因為它能得到更多的資金支持。
■你有很強大的顧問隊伍。來自朋友、同事和生意夥伴的支持是許多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不管你自己多麼想獨立,不要獨自去奮鬥,你從那些有知識的階層中得到支持越大,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根據上麵的分析,如果你認為自己確實具備了創辦企業的條件,包括自己的才能與優勢,你不妨大膽地行動,辦起屬於自己的企業來。當然,如果暫時還不具備這些條件,你也不用灰心,你可以想辦法創造這些條件。隻是在條件還不充分的時候,你不要操之過急,否則欲速不達。有的公司從開始創辦就注定要失敗,原因就是不具備開辦公司的條件。既然一開始就注定要失敗,我們何必去做這種虧本買賣呢?專家認為,在以下情況下,你不要貿然開公司:
■沒有承受風險的能力。如果你所需要的僅僅是安全、有保障,那麼繼續做你的工作,不要胡思亂想開家公司。
■混同了興趣與特長。如果你隻是喜歡開車或看書,這並不意味著你一定要開一家轎車修理廠或書店,興趣隻是你開辦公司的第一步。要想成功,你所做的還有許多,你必須要掌握開辦公司的一切程序。
■不善於應付亂糟糟的場麵。每個公司的創辦之初都是亂糟糟的,每天都有許多變故發生。如果你對任何事件都毫無把握,則不能應付不斷發生的變化。
■隻是厭煩你現在的工作。對目前工作的厭煩常常是驅使人們開辦公司的一股重要動力,但那是一個錯誤的理由,熱情充其量隻能充當你經營之車的潤滑油。
■你的家庭在對你施加壓力。家庭壓力是一種錯誤的驅動力,除非你自己真想幹,並樂於為其全身心投入,否則你大可不必理會來自外部的壓力,要知道,真正的動力來自內心深處。
■覺得好玩。好玩絕對不可以作為開辦新公司的理由。的確,經營過程中有些事情是好玩的,但創辦之初,疲憊、壓力和惶恐要遠大於好玩。
如果你目前還不具備創辦企業的條件,你就不要霸王強上弓,不妨先緩一緩再說。創辦企業投入資金多,風險大,一著不慎,全盤皆輸。並且初次創業失敗後,對自己的心理打擊尤其大,影響著未來的發展。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粥,與其做沒有把握的事,不如先打下牢固的基礎,創造充分的條件,待時機成熟再作打算。
為了讓人們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是否具備創業的條件與資格,美國創業協會設計出了一份試卷,假如你想對自己多一分了解的話,試試回答下麵的題目。
每題有四個選項,分別是:A。經常;B。有時;C。很少;D。從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