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急需作出決策的時候,你是否在想,再讓我考慮一下吧?
2。你是否為自己的優柔寡斷找借口說:是得慎重考慮,怎能輕易下結論呢?
3。你是否為避免冒犯某個或某幾個有相當實力的客戶而有意回避一些關鍵性的問題,甚至表現得曲意奉承呢?
4。你是否無論遇到什麼緊急任務,都先處理掉你自己的日常瑣碎事務呢?
5。你非得在巨大的壓力下才肯承擔重任?
6。你是否無力抵禦或預防妨礙你完成重要任務的幹擾和危機?
7。你在決定重要的行動和計劃時,常忽視其後果嗎?
8。當你需要做出很可能不得人心的決策時,是否找借口逃避而不敢麵對?
9。你是否總是在晚上才發現有要緊的事沒辦?
10。你是否因不願承擔艱苦的任務而尋求各種借口?
11。你是否常來不及躲避或預防困難情形的發生?
12。你總是拐彎抹角地宣布可能得罪他人的決定?
13。你喜歡讓別人替你做你自己不願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嗎?
計分:選A得4分;選B得3分;選C得2分;選D得1分。
50分以上,說明你的個人素質與創業者相去甚遠;40~49分,說明你不算勤勉,應徹底改變拖遝、低效率的缺點,否則創業隻是一句空話;30~39分,說明你在大多數情形下充滿自信,但有時猶豫不決,不過沒關係,有時候猶豫也是一種成熟、穩重和深思熟慮的表現;15~29分,說明你是一個高效率的決策者和管理者,更是一個成功的創業者,既然如此,你還等什麼呢?
確定創業的方向
創業不隻是需要資金,需要勤奮,而且還需要一定的方法,這是被許多人所忽視的。許多人認為,隻要有錢,我也可以辦廠,可以辦公司,可以賺錢,可以致富。其實不然。個人創業,不像在單位上班那樣,幹好所負責的本職工作就行,創業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需要創業者具有敏銳的眼光,具有正確的方法。同是“下海”,為什麼有的如魚得水,賺得盆滿缽滿,有的卻水嗆浪打,虧得一塌糊塗?同是辦公司,為什麼有的日益壯大,有的血本無歸?沒有選準創業的方向與沒有掌握創業的方法,是兩個極其重要的原因。
一般來說,創業可以分為五個階段,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特點,有每個階段的要求。
1。修煉期
這個階段,你要努力為自主創業做各種準備。
要成為一個成功的創業者,首先要具備“老板眼光”。對於同一件事,老板與員工的觀點往往具有很大的差異,並且都有自己的道理,原因是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而已。而這種看問題的角度差異,決定了誰是老板,誰是員工。例如,增加員工的福利待遇,對於員工來說,是利益的增加;對於老板來說,是一種管理手段。修煉期中,除了形成“老板眼光”之外,還需要進行許多重要的修煉,包括專業知識與技能、有意義的社會關係等。
當你的心提醒您,你不會永遠替人打工的時候,你就開始進入了創業的準備期。你可以在別人的企業裏,嚐試從老板的角度處理業務,這會加速你的進步。角色模擬與情景演練永遠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2。等待期
一個有企圖的未來老板,有意識地從各方麵訓練自己,使自己具備老板基本的素質,從觀念上完成打工到老板的轉變之後,就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等待合適的時機自主創業,真正成為一個小老板。在這個過程中,你要努力尋找各種可能的創業機會。由於現代市場的發展,在等待期的你也不能放鬆對自己的訓練,尤其是專業知識、經驗和業務關係,否則,就會落後於時代,增加創業的風險。
3。企劃期
當你因為多種因素,逐漸形成特定的創業構想,並將創業構想提到議事日程上時,你就進入了創業企劃期。
在許多失敗的創業案例中,最主要的失敗原因就是這些企業本來就不應該創建。科學、務實的創業企劃是你創業實踐的紙上預演,一方麵檢驗創業構想的真實性、正確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麵為你創業擬定各種計劃,增加創業實踐的操作性,減少創業風險。因此,創業企劃對於你開創自己的事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創業企劃是一項非常重要而又非常複雜的工作,分為兩方麵的內容。首先是創業構想的明確化,即明確你的事業是什麼,通過什麼方式獲得競爭優勢和盈利;其次是如何創建你的事業,將你的創業構想變為現實。通常情況下,你在真正創業之前,會涉及很多種不同創業構想的企劃工作,直到一項真正適合你的創業機會出現在你的麵前。
4。創建期
創業企劃完成以後,如果你確認創業企劃是切實可行的,你就要下定決定,走自主創業的人生之路,你就進入了創建期。創建期的目的隻有一項,將創業構想變成現實。創建期對於許多小老板來說,都是一個記憶深刻的時期,尤其是初次創業的小老板。通常情況下,如果創業企劃全麵、詳細、務實,則創建期可以輕鬆很多。因為創建期很大程度上是一個花錢建攤子的過程,詳盡的計劃是十分重要的。對於創業者,創建期是一個播種希望的階段。
5。創業期
在實務中,創建期與創業期很難明顯隔開,許多小型企業,往往兩者合二為一。但實質上,創建期與創業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創業期的目的是使創建的事業能夠生存下來,並且是以盈利的方式生存下來。如果說創建期是一個花錢為主的階段,而創業期則是為了生存而拚命掙錢的階段。
6。平穩期
當你的事業順利度過創業期之後,人們通常會用“成功”等概念評價你所有的努力。這個階段,生意已經步入正軌,規模也逐漸擴大,你必須適當調整自己的事業,以利於企業更大的發展。你有兩種前途,一是維持現狀賺錢;二是謀求更大的發展,進入二次創業階段。
如果你的創業不是像個體戶開個早餐店或者擺個服裝攤那樣簡單的話,基本上都要經曆這樣六個階段。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創業是一個高風險的過程,因此,特定的創業實踐可能在任何一個階段夭折,尤其是在企劃階段。許多創業構想由於不具備切實的實施性,在評估過程中就被淘汰了。因此,我們在這裏還要重點討論一個創業的企劃。
怎樣才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辦起一家公司,奠立一項基業?首先,我們要確立創業的目標。創業者切記不要低估理想和目標的力量。當你養成為自己的事業製定目標、實現目標的習慣之後,就會大不一樣。因此,你要使自己的想法清晰化,然後製定實現目標的具體計劃,並且定出最後的期限。
那麼,如何確立創業目標呢?創業最怕入錯行,幹來幹去白辛苦。選擇一項適合自己又有利潤的行業,是創業最重要的第一步。
作為基本行業,總體可歸納為三類:
第一種是生產或研製產品業,泛指把購進的原料經加工,轉變成另一種形式的物品後再出售的行業。例如,手工藝製造、采礦、養殖、食品輕工業等。
第二種是銷售產品的行業。例如,批發、零售業務等。做這一行的商家不需要考慮產品設計方麵的問題,但要考慮如何具體組織產品銷售。
第三種是服務業。這個行業在今天起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科技的進步會相應增加對有關技術服務項目的需求,現在已經出現了如汽車、電子、家用電器等各種各樣的服務性行業。
當然,把社會上成千上萬種行業都歸入這三類行業是不可能的。你要了解時代,了解你所在地方的特點,了解市場所需,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生意,也就是說,你熟悉哪行就做哪行。
確定了創業的行業或者是項目後,你就要考慮準備辦一家什麼樣的公司。不同的職業可以考慮創辦不同類型的公司,如管理顧問、會計師、電腦程序設計師、工程師、建築師、教師、律師可以考慮辦專業性公司;藝術家、攝影師、畫家、雕刻家、作家、音樂家及各種手工藝品製作者可以考慮辦創作性公司;代理商、經紀人、珠寶商、餐飲服務者、直銷員可以考慮辦商業性公司;園丁、工匠、廚師、無線電汽車修理人員、古玩收藏家可以考慮辦技術性公司。
在決定創辦公司的時候,我們還要考慮以下一些因素:
一是周轉金幅度。周轉金在各行各業之間有顯著的差異。飲食業每天都有相當數額的現金收款,因此所需的周轉金較少;但是鍾表店、珠寶店及一般製造業,開業之初必須購進一些商品,等這些商品賣出後才可能有利潤回收。因此,在這段時間必須有相當數額的周轉金,以維持正常的營運,否則,營業目標尚未達到,周轉金卻已呈短缺現象,公司便極有可能陷入運轉不靈的困境。新創業者多半沒有寬鬆的周轉金,因此在選擇行業時,必須要考慮各行業的周轉金幅度。
二是技術性。任何一種行業都有其獨特的經營技巧,經營者應盡可能吸收有關知識,作業方式也應力求熟練。高度技術性的行業,除非經營者本身已具備此專業知識、技術,否則往往必須借助於高級技術人員,此項投資費用對多數創業者又是一項負擔。因此,考慮自身的條件再選擇行業,也是不可缺少的先決條件。
三是安全性和風險度。風險較高的行業獲利亦高。除非創業者對市場有充分的了解,有接受失敗的準備或有專人細心指導,否則應盡量選擇較安全的行業。尤其是年輕人創業,更要穩紮穩打,有了穩定基礎再求擴展,是青年創業成功的穩當途徑。
四是成長性。從事任何行業都應考慮其成長性,選擇有成長性的行業,才有擴充發展的機會。隻看該行業眼前的暴利性收益,未詳加預測並認清其未來的發展性,極可能獲取短期暴利之後即快速被市場所淘汰,辛苦的投資和經營便因此淹沒在時代的巨流裏。
基於以上的原因,我們在進行創業投資時,首先就應該弄清自己的“家底”。因為家底的多少決定著選擇什麼生產經營項目以及經營的規模。在決策之前,要“摸摸自己的口袋”,有多少資金?有些什麼財產?適宜於開創哪類事業?這是創辦事業首先要考慮的第一因素。資金少固然可以籌措,但初始經營者一般缺乏經驗,如果貪大求大,債台高築去開創事業,則經營風險大,失敗時損失也會大。一般來講,最好是用小本錢從小生意做起,量力而行,逐步發展,切忌好高騖遠。大老板叱吒風雲,可敬可佩;小老板遊刃商界,也可讚可歎。目前,國內小型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的98%以上,可見大多數人創業的都是小型企業。況且大多數大老板也都是從小老板起家的,因此,我們不要輕視小老板,更不應不屑於做小老板。
無疑,開創和經營一項事業,涉及到方方麵麵,一著不慎,便可能全盤皆輸,因此一定要謹慎從事,三思而後行。在實際中,每年都有成千上萬深信自己會成功的創業者失敗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創業前的企劃工作做得不夠,隻看到創業有錢賺,沒有想到創業也有風險。不具備一定的創業條件,沒有經過認真細致的調查研究,沒有製定符合客觀實際的創業計劃,要想創業成功,是很困難的。有的人連需要多少錢才能開辦企業、從什麼地方籌得這筆錢、自己的產品有沒有人買、自己準備以什麼組織方式經營自己的事業、是準備獨資經營還是合夥經營等問題都沒有搞清楚,就貿然開公司、辦企業,這無異於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雖然也有僥幸成功的,但絕大多數是一事無成,甚至債台高築。
選擇創業的形式
每一個創業者在作出創業的決定後首先就會遇到這個問題:是自己單槍匹馬地“單騎走天下”,還是與人合夥集體上陣打天下?現實的情況是,有人單刀獨幹闖出了一片天地,有人卻因獨木難支敗下陣來;有人合夥創業卻因為“一山難容二虎”,結果令本已形勢大好的事業半途而廢,甚至合夥人對簿公堂,反目成仇;有人則因合夥人能“同仇敵愾”,結果“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幹出了一番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