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理財法則(1)(2 / 3)

安和吉姆不知道在他們這個社區中,還有誰會像他們那樣麵臨如此狼狽的財務窘境:付不起貸款、汽油費,以至於要去申請破產。而事實上,許多曾經很富足的中產家庭都因為各種原因而麵臨著和他們同樣的財務困境,安和吉姆不過是當年在北得克薩斯州申請破產的2200個家庭中的一個。

該書作者在書中說,1981年美國申請破產的家庭為6。9萬個,而1999年,這個數字竟然飛升到50萬個,幾乎是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增長。

美國的中產階層尚且如此弱不禁風,其他國家的中產階層自然也好不到哪裏去。所以,世界各國的中產階層表麵上都顯得很富足、很灑脫,用起錢來似乎很大方,其實心裏並不踏實,整日都在膽戰心驚,唯恐一不小心,就滑落到了中產階層的圈子之外,突然變得不“中產”起來。作為中國的“準中產”或者“初級中產”們,又怎能不有所防備呢?

精打細算才能永葆“中產”

美國有一位博士,年輕時,由於才華出眾,被多家公司器重。所以他不愁沒有工作,不愁沒有收入,總覺得自己聲名顯赫,來錢容易。於是,他每年都把金錢散盡,與不同的女友到世界各地遊玩,不是到泰國森林騎大象宿營,就是到歐洲旅行,享受浪漫豪情。不料,到了50多歲,他突然失業,加上數度婚姻變故,致使他一貧如洗,艱難度日。後來到了70歲,他還要為解決生活問題而奔忙。

有“銀山之王”的稱號,而能觸手成金的H。A。W。鐵巴,是沒有一文錢出發到美國西部、得機會爬上大富豪地位的人物。但是,他的榮華之夢並不太長久。十幾年後他便再度沒落,又拿起鏟子和鶴嘴鋤,做著不能再見到的榮華之夢而死了。由身無一文而築起了百萬的財富,靠的是勤奮,而由百萬富翁再返回身無一文的沒落,原因在於他奢侈的生活。鐵巴穿著華貴合身的羅紗衣服,建造了世界有名的邸宅,天天不是酗酒就是找女人。如此奢侈浪費,“銀山”也被他坐吃山空了。不久後,鐵巴的錢財耗盡,最後貧窮而死。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即使一個百萬富翁,也有可能因為亂花錢財而沒落,對於我們這些還沒有進入“中產”,或者剛剛沾了一點“中產”的邊,或者“中產”地位還不牢固的人,還有什麼理由不精打細算,勤儉節約呢?

當然,現在時代進步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那種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生活方式,我們沒有必要還去沿襲,否則的話,我們追求“中產”還有什麼意義呢?“中產”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如果吃也舍不得穿也舍不得,銀行裏存再多的錢,也不是我們向往的“中產”生活。因此,我們這裏說的節儉,不是不用錢,而是要合理地用錢,有計劃地用錢。該用的錢,不管再多都要用;不該用的錢,一元兩元都不亂花。這才真正是“有錢人”的風格。

比爾·蓋茨賺錢的能力與賺錢的速度都堪稱世界第一,他僅用13年時間就積累了富敵數國的龐大資產。但他不僅會賺錢,更會花錢。說來可能有人不信,富可敵國的比爾·蓋茨,公務之旅一般坐經濟艙,隻有當旅程超過6小時才會坐商務艙。微軟(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杜家濱講過一件事,1994年杜出任微軟(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剛剛5天,他在機場看到蓋茨是這樣的:身著T恤,背一個雙肩背包,手上再拎一個帆布包,沒有隨員也沒有其他行囊。

有一次,蓋茨和一位朋友同車前往希爾頓飯店開會,由於去遲了,以至找不到車位。他的朋友建議把車停在飯店的貴客車位。“噢,這可要花12美元,可不是個好價錢。”蓋茨不同意。“我來付。”他的朋友說。“那可不是好主意。”蓋茨堅持道:“他們這是超值收費。”由於蓋茨的堅持,汽車最終沒停放在貴客車位上。到底是什麼原因使一個身價幾百億美元的蓋茨不願多花幾元錢將車停在貴客車位呢?原因很簡單,蓋茨作為一位天才的商人深深懂得花錢應像炒菜放鹽一樣恰到好處,哪怕隻是很少的幾元錢甚至幾分錢也要讓每一分錢發揮出最大的效益。一個人隻有當他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錢,他才能做到事業有成,生活幸福。

美國有一本暢銷書《隔鄰的富豪》,該書用大量事實說明了這樣的觀點:致富的鑰匙在於量入為出。作者告訴我們,大多數百萬富翁都是買現成的西裝,開普通的福特車,在平價商場購物。

富人尚且如此,中產階層尤其注意節約。據說,美國的中產家庭經常會采用以下方式節約開支:翻新家具而不是購置新的;更換更便宜的長途電話公司;從不通過電話購物;將鞋子換底或修補;購買雜貨時使用優惠券;購買散裝的家庭用品。

與此相對應的是,在中國,許多人還沒有進入“中產”,或者剛剛踏進“中產”的門檻,卻已在大手大腳地亂花錢,尤其是為了所謂的“麵子”而無節製地盲目高消費。很多人想通過“麵子”表現自己的成功和社會地位,並互相比較決個勝負,形成了一場無止境、無意義的惡性攀比。你的婚禮花了10萬,我的婚禮就要20萬;你買200平方米的住房,我就要買400平方米的別墅……據說,有一位北京大款用2萬元一桌的宴席招待廣東大款竟遭奚落,隨後廣東大款用6萬元一桌回請,這位北京大款也不甘示弱,為了挽回麵子,竟“啪”地打開保險箱,丟出35萬元現金,對服務小姐說,這桌就照這個數……北京大款終於有了麵子,但卻是以極其昂貴的價格買來的,如果那位廣東大款想更有麵子,則隻好再加碼了。如此攀比下去,有什麼意義呢?相互攀比的心理其實是大多還沒有致富頂多隻是剛剛賺了一點錢的人的一種惡劣心態,真正的中產階層是不屑一顧的。

許多人以為中產階層肯定都是奢侈無度、一擲萬金的主,哪知道他們在用錢上比我們還考慮得細、考慮得精。不但會賺錢,而且還會花錢,這才是“中產”的本色。一般來說,中產階層為了穩固自己的“中產”地位,或者要把自己的層次還向上拔高一點,在用錢方麵都是很注意的。下麵便是他們的經驗之談:

1。把錢花在事業上。一個滿懷雄心壯誌的人,應該為增加自己的成功機會而慷慨地花錢。在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之前,他在滿足個人享樂方麵的開銷,則應該像個守財奴似的小氣。這就意味著,你應該盡可能多地考慮擺在麵前的這類開支,例如:參加一個自我提高課程的學習,加入一個有利於自己事業發展的俱樂部,等等;而對另一類花費,如夜生活、賽車、快艇等等,則應該十分吝嗇。如果你首先考慮滿足事業上的需要,那麼,其他方麵的生活內容也將逐漸豐富起來。

2。有一筆應急儲蓄。隨著一個人年齡的增長,他對家庭所負的責任也逐漸加重。他的家庭日益增加的吃用、醫療、娛樂、交通和接受教育等各方麵的開支,都要靠他的收入來滿足。他所擬定的最合適的家庭收支計劃,可能被一次未曾預料到的突發事故所損害,甚至被永久地毀滅掉。即使他為了防止意外事故給自己作了部分保險,也會因為對飛來的橫禍毫無準備而摔倒。因此,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需要應急儲蓄,就像一個企業,為意外開銷或負債而保持一定的儲蓄一樣。

3。為未來投資。一個企業的所有者,或它的經理總是將所得的盈利進行再投資,擴大再生產,以發展他的事業。一個人也一樣,他的財產增長,取決於他的能力和他是否樂意將他的部分收入進行再投資。

總的來說,君子閑時要有吃緊的準備,不計劃如何攢錢致富,等於計劃如何挨窮。如果你每年不能累積一定指標的“利潤”,還要入不敷支,等於你在經營一家蝕本公司,倒閉自然是遲早的事。要想成為一個標準的“中產”,並確保年老後還能非常穩定地享受“中產”的生活,你就必須養成精打細算的習慣。否則,有再高的薪水,有再多的資產,也是枉然。

二、會掙錢還得會花錢

我們要想順利地進入“中產”,並要穩固“中產”的地位,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麵,那就是要進行科學合理的理財。

“月光族”無緣“中產”

最近有句頗為流行的話:“白領忙借錢,藍領忙存款。”乍聽起來,有點奇怪,怎麼收入多的白領反而要借貸,而收入低的藍領反而忙於存錢呢?

當然,白領階層收入高,消費觀念也比較新潮,他們喜歡運用信貸手段來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如貸款買房、買車,甚至貸款旅遊、購物,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不顧個人經濟收入狀況,一味地利用花錢甚至貸款進行高消費,則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這可能注定了他們將無法置下自己的資產,無緣進入“中產”的圈子。

現在,都市裏就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有著穩定的工作,有著豐厚的薪水,按理說,他們是最有資格進入“中產”的。然而,實際情況卻剛好相反,由於他們生活無計劃,消費超能力,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月月收入月月光”的生活,結果他們掙的錢不少,花的錢更多,有錢時什麼都敢買,沒錢時便一貧如洗……他們給自己起了兩個好聽的名字,男的叫“月光公子”,女的叫“月光公主”,有的還戲稱自己是“白骨精”(白領、骨幹、社會精英)。其實,他們是不會理財的“高薪貧困族”。有媒體對京、滬、粵等地大學畢業四年的年輕人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每1000名有固定收入的人中就有936人會在月底前將當月收入花光。不可思議的是,有的年輕人還把當“月光族”當成享受生活、追求時尚的標誌,甚至刻意使勁消費,花完再四處借債或用信用卡透支,成了“月初是貴族,月末是跪族”。

“月光族”能拿高薪證明他們有掙錢能力,是有條件進入中產階層的,但由於他們不會理財,結果過的是與中產階層截然不同的日子:中產階層是讓錢為自己服務,而“月光族”則是在為錢服務,因為他們從來也沒有徹底擺脫過經濟危機。錢的意義對他們來說,就是從貨幣變成實物,被吃掉、玩掉、用掉,投資的收益永遠抵不上由消費帶來的快感。他們的消費生活是不受時間、生物鍾所左右的,唯一能夠對其行動加以限製的,就是他們口袋中的鈔票。有錢的時候,他們手握鈔票,打車從不考慮夏利還是桑塔納,住宿時五星酒店的總統房也敢住,旅遊是西藏、新疆,天下任我行。月初一發工資,聚會、泡吧、看電影、吃漢拿山、嚐巴西燒烤,呼朋喚友,有什麼玩什麼,享盡瀟灑人生。但是,他們口袋中的鈔票終究有限,瀟灑的日子畢竟短暫,一般來說,沒到月底他們就口袋空空如也,囊中羞澀了。沒錢的日子他們大丈夫能屈能伸,父母永遠是最後的靠山、衣食的最後保障;家不在本市,投靠親朋好友,四處借錢、蹭飯;盡管感受夠了“窮人的滋味”,但是下個月仍不會存一分錢。這樣的人,這樣的玩法,又怎麼能成為“中產”呢?

其實,這種日子是過不長久的。年輕人終究要長大,要成家,要立業,要擔負許多家庭與社會的責任。現在這樣胡花亂用,幾年下來要資產沒有資產,要積蓄沒有積蓄,將來怎麼生活?許多人已經品嚐到了這樣瘋玩的後果,但顯然已經耽誤了幾年。

陳先生供職於一家電腦公司,工資較高。之前他的財務狀況一直處於收支平衡的狀態,每月房租、水電、電話、手機費用、夥食、零用等各類支出用去了薪酬的二分之一,剩下的錢大部分都用到電腦配置和交際支出上了,幾乎沒有剩餘,就算有一點積累,也很快用在添置電器或家用方麵,而且他一直比較粗心,對儲蓄也不在意,所有的錢都放在活期賬戶裏。更糟糕的是,他開了一張信用卡,經常控製不住地要去透支。因為月月透支月月還錢,一到月底,他就整天齜牙咧嘴地喊窮。但不久後,刺激陳先生的事接二連三地來了。首先由於公司經營不善決策層調整了薪酬,他的薪水減了將近四分之一;其次他的房東要求加租;再次他的大學同學來電說買了新房請他去參觀;還有就是他的信用卡透支額度接近底線……他這才醒悟:“月光族”的生活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