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已談到,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不是一個疾病的兩個階段,而是兩個不同的疾病,可以同時存在。因而,臨床上鑒別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有一定難度,尤其是前列腺癌早期。臨床上可從以下幾個方麵鑒別。

(1)直腸前列腺指檢前列腺癌與前列腺增生症症狀十分相似,發病年齡亦相近,從症狀上很難區分,直腸前列腺指檢就成了主要手段。前列腺癌患者,肛檢時早期可觸及的硬結,晚期可觸及硬塊,兩側不對稱,表麵不光滑,邊界不清,較固定,直腸前列腺指檢發現前列腺結節就必須作進一步檢查。

(2)影像學檢查前列腺癌時前列腺B超示包膜反射不連續,界限不清,有時可見強回聲斑或低回聲區。MRI能顯示前列腺的內在結構,故其對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鑒別有價值。使用直腸內置局部線圈或整排排列線圈來檢查懷疑前列腺癌的患者,可使診斷及腫瘤定期更準確。X線檢查可發現晚期骨轉移。

(3)實驗室檢查前列腺癌血清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值異常升高。晚期血清前列腺特異酸性磷酸酶增高。

(4)組織活檢診斷不清時應行前列腺穿刺組織活檢以確診。

如何鑒別前列腺增生症與膀胱頸纖維化

膀胱頸纖維化又稱膀胱頸纖維性攣縮,是中青年男性膀胱頸梗阻的常見疾病,據報道約占膀胱頸梗阻的184%,常繼發於慢性炎症。病理表現為膀胱頸部平滑肌被結締組織代替。膀胱頸纖維攣縮後,後尿道及膀胱三角區收縮變短,頸部向尿道方向收縮,形成堅硬環形狹窄,膀胱頸後唇抬高,引起梗阻。有學者認為是發育過程中膀胱頸部肌肉排列異常,以致膀胱逼尿肌收縮時膀胱頸部不能開放。臨床症狀以排尿困難為主,從以下方麵與前列腺增生症鑒別。

(1)年齡膀胱頸纖維化發病年齡較年輕,40~50歲出現症狀。

(2)病史膀胱頸纖維化可有泌尿係慢性炎症病史可追尋。

(3)體征膀胱頸纖維化患者直腸前列腺指檢,前列腺可不增大。

(4)膀胱鏡檢查有助確診膀胱頸纖維攣縮後,後尿道及膀胱三角區收縮變短,頸部向尿道方向收縮,形成堅硬環行狹窄,膀胱頸後唇抬高,引起梗阻。故膀胱鏡下可見前列腺不大,後唇抬高,頸部有緊束感。

如何鑒別前列腺增生症與神經源性膀胱

神經源性膀胱現多稱神經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礙,是指控製排尿的中樞或周圍神經損害後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礙。前列腺增生症和神經源性膀胱臨床所見極為相似,可見排尿困難及尿瀦留,甚至可見充盈性尿失禁,也可繼發泌尿係感染、結石、腎積水和腎功能不全。除年齡外,臨床上應從以下幾方麵加以鑒別。

(1)病史神經源性膀胱往往有神經係統損害的病史,如脊髓損傷、脊髓腫瘤、糖尿病性神經炎、酒精中毒、盆腔手術等。

(2)排尿困難神經源性膀胱多表現為間歇性不自主排尿、尿瀦留,可伴便秘、大便失禁等。

(3)體征神經源性膀胱常伴有下肢感覺和運動障礙,有時可見肛門括約肌的反射消失,前列腺觸診可無增大。

(4)尿流動力學檢查神經源性膀胱可通過尿流動力學檢查確診。常選檢查包括膀胱壓力容積測定、排尿時逼尿肌收縮壓力測定和尿流率測定。

前列腺增生症和尿道狹窄均可見下尿路梗阻及其症狀,除年齡外,臨床上應從以下幾方麵加以鑒別。

(1)病史尿道狹窄患者多數有尿道炎症、尿道外傷、留置導尿管、尿道膀胱器械檢查史。

(2)體征注意尿道口有無狹窄、包莖,會陰部有無瘢痕、尿瘺,尿道觸診有無瘢痕、硬結及其壓痛。尿道狹窄患者直腸前列腺指檢,前列腺可不增大。

(3)尿道擴張探查一般采用金屬尿道探針,可發現狹窄的部位及其程度。

(4)尿道造影有助確診一般采用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和逆行性尿道造影結合,可見狹窄段尿道僵直變細,有的可發現尿瘺、假道。

如何鑒別前列腺增生症與尿道狹窄

膀胱結石和前列腺增生症都可出現排尿困難及尿道刺激症狀及血尿,除年齡外,臨床上應從以下幾方麵加以鑒別。

(1)症狀膀胱結石有排尿中斷現象,改變體位可繼續排尿,並可出現劇痛。

(2)體征膀胱結石患者直腸前列腺指檢,前列腺可不增大。

(3)膀胱鏡檢、X線、B超可確診膀胱鏡檢可見膀胱內結石,X線、B超均可見膀胱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