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成年人的膀胱結石往往繼發於下尿路梗阻,而前列腺增生症又是下尿路梗阻的主要原因,因而年齡50歲以上,發現膀胱結石,都要考慮前列腺增生症的可能。
如何進行前列腺增生症的臨床評估
據調查。在美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就醫主要有三個目的:其一,患者想了解症狀的有關原因是什麼;其二,患者想了解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來進行治療;其三,患者擔心癌症的發生。醫生應針對患者的這三個問題對前列腺增生症進行臨床評估,即:評估症狀的嚴重程度;評估是否存在與前列腺增生症相關的並發症;評估是否有發展為癌症的可能。
(1)前列腺增生症的評估按症狀輕重(用I-PSS評分表和生活質量問卷表評估症狀的嚴重程度),病情可分為三度:輕度,即症狀輕(S0~7),直腸指檢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水平均正常;中度,即患者有中度症狀(S8~19),直腸指檢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水平也都正常,對這類患者應做B超等檢查,以了解前列腺和膀胱情況:重度,即症狀嚴重(S20~35),或有相關並發症。
(2)追訪醫生每年都應記錄患者的病史,用I-PSS評分表和生活質量問卷表評估症狀的嚴重程度。患者每年應進行常規體檢。體檢內容包括下腹捫診(檢查膀胱能否被觸及)、直腸指檢、前列腺體積檢測、尿液分析以及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水平測定。測定尿流率以了解患者後尿道的實際梗阻情況。
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療方法很多,每種方法都有其優點,同時有其弊端。臨床上選擇治療方法,一定要依據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療原則。
(1)由於前列腺增生症引起泌尿係係列病理改變的起始原因是造成膀胱出口部梗阻,最終可引起膀胱功能損害甚至腎功能損害。因此,前列腺增生症首要治療原則應是盡快減輕,甚至解除梗阻,保護膀胱逼尿肌的功能,保護腎功能。又因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多為高齡患者,甚至一部分患者有嚴重的合並症(如心、腦血管病變等),故有關治療措施和方法既要有效,又要被患者耐受。
(2)一般而言,對輕度患者,可不采取治療,觀察,每年進行臨床評估;對中度患者,應完善相關檢查後與患者商量,決定采用藥物或手術治療:對重度患者建議手術治療。
(3)手術治療是一種有效的,但非首選的治療措施,應嚴格掌握手術指征、合理選擇手術方式。藥物治療不夠滿意,可能與人們對前列腺增生症的發病原因了解不夠有關,應根據病情需要選用。
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療觀點的新變化
以往對於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療主要是從泌尿外科醫生的觀點出發,強調減輕膀胱出口的梗阻。然而,近年來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療的主要目標已逐步轉向征求患者的意見,以改善生活質量為目標。按世界衛生組織的觀點,生活質量不僅僅是沒有疾病,而是一種生理、情感和人際關係的健康的狀態。
最近在德國的一項調查中,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把改善症狀、減少手術的危險性和改善生活質量等內容作為前列腺增生症治療的最重要的指標。
生活質量可通過問卷調查表的方式進行評估,用這些調查表進行的研究顯示了下尿路症狀(LUTS)和生活質量之間的關係。研究顯示,伴中度到重度下尿路症狀的男性,其日常生活受影響的程度是輕度下尿路症狀男性的6倍。
按照以上觀點,對輕度患者,生活質量不受影響,可不采取治療,觀察等待,每年進行臨床評估;當症狀明顯,生活質量明顯下降時,就應該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包括手術治療;而手術治療等可帶來創傷的治療措施,同樣也應該充分考慮其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常用於治療前列腺增生症的藥物有哪幾類
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療藥物很多,分類也缺乏統一,針對前麵所述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病理變化及有關文獻分類方法,將前列腺的常用治療藥物分為以下幾類。
(1)α受體阻滯藥其中α1受體阻滯藥對排尿影響最大。包括非選擇性的第一代α受體阻滯藥,如酚苄明(竹林胺);選擇性的第二代α1受體阻滯藥,如呱唑嗪、特拉唑嗪(高特靈)、阿呋唑嗪(桑塔);超選擇性的第三代α1受體阻滯藥,如坦索羅辛(商品名哈樂)。
(2)激素類
①雌激素:可刺激基質增生,尚可促進膀胱頸部平滑肌α受體的興奮,不利於下尿路梗阻的解除,加之其對心血管的危害,臨床上已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