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高點定位,找準你的最佳位置(2 / 3)

魚不會覺得自己遊得很累,鳥也不會認為自己飛得太倦,因為它們在扮演自己。歐洲有很多街頭藝人,他們就是很安分地唱歌、畫畫、表演魔術……在德國慕尼黑有一個表演吹氣球的小醜。小醜的雙手非常靈巧,輕輕鬆鬆地一拉一吹,轉眼間馬上就扭轉出各種花樣的氣球,做出可愛的小狗就送給小男孩,做出美麗的花朵就送給金發美女。小醜快樂地穿梭在人群中,像花蝴蝶一樣,邊走邊吹氣球,成了就送給跟在他身後的男男女女。他的花招多得不得了,圍觀的人群笑聲不斷;接著他把帽子摘下來,有人投錢幣給他,才看到他的禿頭,想應該是中年男子了。後來他停止表演坐在路旁休息,去和他聊天,才知道他是法國人,從20歲起立誌扮小醜,至今18年了,他對自己的工作很滿意,打算做到老死。他是一個小醜,也願永遠做一個小醜。

認識自己、扮演自己、實踐自己,就是天堂;不認識自己,想扮演別人就是地獄。人生沒有特別的目的,隻是盡情地做自己。勇敢地環顧整個世界。然後,大聲對自己說:我是最重要的人。

等到你接受自己,把自己的需要當做是最重要的時候,你便不會用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是否成功。你會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標準。一個女人為自己能帶給家庭幸福而覺得快樂。一個男孩隻要能有演唱的機會便高興了,他不計較有沒有金錢的報酬。一個男人高興自己能為公司賺來利潤。這也就是為什麼不能為討好別人而生活的原因,你一定得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雖說每一個人的本質都受文化的影響,但完全以文化所具有的價值係統來生活,那是跟自己過不去。惟獨具有拒絕你不喜歡的東西的能力,才表示你自由了。

學會對自己負責

對自己高點定位,就是要學會對自己負責。不因為別人的誇獎而驕傲,也不為別人的貶損而自卑,而是自信地對自己負責,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時都不妨問問自己,這一切是為了別人,還是為了達成自我定位,不妨問問自己的人生目標是否依然未變?

有一次,拿破侖自得地對他的秘書說:“布裏昂,你也將永垂不朽了。”布裏昂迷惑不解,拿破侖進一步說道:“你不是我的秘書嗎?”意思是說布裏昂可以因沾他光而揚名於世。布裏昂是一個很有自尊心的人,他不願接受子虛烏有的“恩惠”,但又不便直接加以反駁,於是他反問道:“請問亞曆山大的秘書是誰?”拿破侖答不上來,而拿破侖不僅沒有怪罪他,反而為他喝彩:“問得好!”

在這裏,布裏昂巧妙地暗示了拿破侖:亞曆山大名垂青史,但他的秘書卻不為人所知。布裏昂的話讓拿破侖明白了自己的失言,又維護了雙方的自尊。這樣機智的部下,肯定會得到上司的信賴和欣賞。試想,如果布裏昂唯唯諾諾地盲從,結果又會如何呢?

生命是自己的,想活得積極而有意義,就要勇敢地挑起生命的重擔。沒有人能領你走一輩子,美好的生活靠你自己創造。隻有不辜負每一個日子,每天才有新的收獲。

對自己負責,是一項艱難又費時的挑戰。要能了解自己,發掘自己的優缺點,再不斷調整及修正。還得注意不受主觀成見的影響,逐一吸收於己有益的經驗。

如果你常常想取悅他人,就要好好反省自己,是否有推卸責任的傾向?明明不同意,卻口是心非;明明有意見,卻偏不說,一味忍耐。換來滿腹委屈後,才覺得被人指使,沒有自我。

不敢給自己高點定位的人大多有個通病,就是耳根子軟,容易受人左右。他們任由報章雜誌和街談巷議來替自己思考。其實,輿論是世界上最不值錢的商品。每個人都有一籮筐的看法,隨時準備加諸接受的人身上。如果你下決心的時候受人左右,做哪一行都不會出人頭地。如果你任由他人的意見來左右你,你就失去了自我。

你有自己的頭腦和心智,請好好運用,自己作決定。如果你需要別人提供資料詳情後,才能在某些事情上下定決心,就要不動聲色,不著痕跡,不要說穿自己的目的,悄悄取得所需的資料,探究之後再作決定。總之,對於想要登上成功巔峰的你來說千萬別讓自己成為別人思想的奴隸,不能讓自己的頭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當你開始下定決心,將書中所述的原理付諸實行,並且堅持到底的時候,要保持你自己的看法。除了“智囊團”成員以外,誰的話都不要輕信,並且在選取團員的時候,要確定隻選擇會和你同舟共濟的人。

生命之權操之在己,不管別人有多少意見,作決定的終究是自己。既然生活是自己的,品質就該由自己負責到底。

人生旅程中最重要的事,就是要積極生活,做生命的主人。依照別人的期盼或指示而生活,是一件令人難以忍受的事。盡管你我都希望自己能與他人分享心得,共同成長,但並不表示事事都由他(她)們決定。生活中仍然需要完全屬於自己、不容他人打擾的空間。

努力讓自己完美起來

“外在環境是造成問題的症結所在”,這種生活態度不但錯誤,而且正是產生問題的根源。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改變個人的行為,給自己找一個適宜的目標,好好定位自己,做個更充實、更勤奮、更具創意、更能合作的人,然後再去影響環境,並最終夢想成真。

《舊約》裏約瑟夫的故事頗耐人尋味,約瑟夫17歲時就被親生手足賣到埃及,任何人處在同樣的境遇下,都難免自怨自艾,並對出賣及奴役他的人憤憤不平。但約瑟夫不這麼想,他有自己的遠大抱負,並為達成這一自我定位而努力,平常專注於自己的修養,不久便成了主人家的總管,掌管了所有的產業,備受倚重。後來他遭到誣陷,坐牢13年,可是依然不改其誌,化怨憤為上進的動力。沒有多久,整座監獄便在他的管理之下。到最後,他竟掌管了整個埃及,成為法老以下、萬人之上的大人物。這種行為的確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

人人都應該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先對自己提出問題,為自己開創有利的環境,而不是坐等好運或厄運的降臨。舉例來說,如果婚姻出了問題,有的人隻顧揭發對方的過錯。這種做法於事無補,充其量證明你是個無能的受害者,並不能挽回婚姻。不斷的指責不但無法使人改過遷善,反而會使對方惱羞成怒。真正有效的策略應從自身能控製的方麵著手,也就是先改進自己的缺失,努力成為模範妻子或丈夫,給予對方無條件的愛與支持。

有一家大公司的總裁精力旺盛,而且對流行趨勢反應極其敏銳。他才華橫溢,精明幹練,但是管理風格卻十分獨裁,對部下總是頤指氣使,從不給他們獨當一麵的機會,人人都隻是奉命行事的小角色,連主管也不例外。

這種作風幾乎使所有主管離心離德,大多是一有機會便聚集在走廊上大發牢騷。乍聽之下,不但言之成理而且用心良苦,仿佛全心全意為公司著想。隻可惜他們光說不練,以上司的缺失作為坐而言卻不起而行的借口。

例如一位主管說:“你絕對不會相信,那天我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他卻突然跑來指示一番。就憑一句話,把我這幾個月來的努力一筆勾銷,我真不知道該如何再做下去。他還有多久才退休?”

有人答道:“他才59歲,你想你還能熬6年嗎?”“不知道,反正公司大概也不會讓他這種人退休。”

然而,有一位主管卻不願意向環境低頭。他並非不了解頂頭上司的缺點,但他的回應不是批評,而是設法彌補這些缺失。上司頤指氣使,他就加以緩衝,減輕屬下的壓力。又設法配合上司的長處,把努力的重點放在能夠著力的範圍內。

受差遣時,他總盡量多做一步,設身處地體會上司的需要與心意。假定奉命提供資料,他就附上資料分析,並根據分析結果提出建議。

有一天,一位公司的顧問與該公司總裁交談,顧問大為誇讚這位主管。於是,以後再開會時,其他主管依然隻是接到各種指示,惟有這位積極主動的主管,總裁會征詢他意見,他的影響圈因此而擴大。

這在辦公室造成不小的震撼,那些隻知抱怨的人又找到了新的攻擊目標。對他們而言,惟有推卸責任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為了免於為自己的錯誤負責,有人幹脆把責任推得一幹二淨。這種人以盡量挑剔別人的錯誤為能事,借此證明“錯不在我”。幸好這位主管對同事的批評不以為意,仍以平常心待之。久而久之,他對同事的影響力也增加了。後來,公司裏任何重大決策必經他的參與及認可,總裁也對他極為倚重,並未因他的表現受到威脅。因為他們兩人正可取長補短,相輔相成,產生互補的效果。

這位主管並非依靠客觀的條件而成功,是正確的抉擇造就了他。有許多人與他處境相同,但未必人人都會注重擴大個人的影響圈。

有人誤以為“積極主動”就是強出頭、富侵略性或無視他人的反應,其實不然。積極主動的人隻是反應更為敏銳、更為理智,能夠切乎實際並掌握問題的症結所在。

將外界的不利因素分析透徹,先從改變自身入手、努力讓自己完善起來,最後達到劣勢向優勢的轉化,也會讓自己達成夢想,這就是睿智的人生,也是高點定位的人必須學習的曲折前進之道。一個人如果可以做到這一點,他就已經開始讓自己的生存境界有了一點好轉。

挑戰規則,突破自我

現在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年代,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對自己狠一點,要求高一點,從而挑戰固有的規則,突破自我。凡是一個人不相信自己能夠做成一件從未為他人所做過的事時,他就永遠不會做成它。你能覺悟到外力之不足時,而把一切都依賴於你自己內在的能力時,不要懷疑你自己的見解,要信任你自己,盡量表現你的個性。

無畏的氣概、創造的精神,是一切偉人的特征。對於陳腐的規則和過時的秩序,他們是不放在眼裏的。

能夠成就大事業的人,永遠是那些敢於認為自己會大有作為,給自己高點定位的人;是敢於信任自己見解的人;是敢於想人所不敢想,為人所不敢為,不怕孤立的人;是勇敢而有創造力的,往前人所未曾往的人;是那些能夠別出機杼,突破“不可能”的人。

日本著名的企業家本田宗一郎就是這樣一位勇於突破自我局限的人,他知道怎麼樣才能取得成功,除了要有良好的製造技術,還要有勇於進取,突破常規的勇氣。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汽油嚴重短缺,本田先生根本無法開著車子出門買家裏所需的食物。汽車開不成了,給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本田先生就轉變思路,尋找既方便又省油的方法。他突破常規,嚐試著把馬達裝在腳踏車上。他知道如果成功,鄰居們一定會央求他給他們裝部摩托腳踏車。果不其然,他裝了一部又一部,直到手中的馬達都用光了。他想到,何不開一家工廠,專門生產所發明的摩托車?想法很好,但是問題是他欠缺資金。

他決定求助於全日本20000家腳踏車店,他給每一家腳踏車店用心寫了封言詞懇切的信,告訴他們如何借著他發明的產品,在振興日本經濟上扮演一個角色。結果說服了其中的8000家,湊齊了所需的資金。然而當時他所生產的摩托車既大且笨重,隻能賣給少數硬派的摩托車迷。為了擴大市場,本田先生動手把摩托車改得更輕巧,一經推出便贏得滿堂彩,因而獲頒“天皇賞”。隨後他的摩托車又外銷到歐美,於20世紀70年代本田公司開始生產汽車並獲得佳評。

本田先生勇於突破自我,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細想在世界上,又有哪一種成功不應歸功於勇於突破自我束縛的局限呢?

但是,現實中有太多的人,生活在一種被束縛、被阻礙、不良好的環境中;生活在一種足以泯滅熱誠、喪失誌氣、分散精力、浪費時間的氛圍中。他們沒有勇氣去斬除束縛他們的桎梏,也沒有毅力去拋棄舊有的一切。終於,他們的誌向,會因沒有成績、失望之故而流於平凡。

“膽怯”也足以阻礙人的自由。許多青年男女,本有高遠誌向,有誌於表現他們自己,但被過度的膽怯與缺乏自信兩者所束縛、所阻擋,他們自己覺得內在的力量躍躍欲試,但總害怕著失敗,而不敢行動。

怕別人譏諷和嘲弄,害怕流言蜚語,這種恐懼心理會導致他們不敢說話、不敢做事、不敢冒險、不敢前進。他們等待又等待,希望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可以釋放他們,並給予他們以信心與希望。

鏟除一切阻礙、束縛我們的東西,走進一個自由而和諧的環境中,這是事業成功的第一個準備。勇於突破自我的束縛,表現在工作上,就是要敢於向“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挑戰!這種精神,是獲得成功的基礎。職場之中,很多人如你一樣,雖然頗有才學,具備種種獲得老板賞識的能力,但是卻有個致命弱點:缺乏挑戰的勇氣,隻願做職場中謹小慎微的“安全專家”。對不時出現的那些異常困難的工作,不敢主動發起“進攻”,一躲再躲,恨不能避到天涯海角。你們認為:要想保住工作,就要保持熟悉的一切,對於那些頗有難度的事情,還是躲遠一些好,否則,就有可能被撞得頭破血流。結果,終其一生,也隻能從事一些平庸的工作。一位老板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員工時說:“我們所急需的人才,是有奮鬥進取精神,勇於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戰的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世界上到處都是謹小慎微、滿足現狀、懼怕未知與挑戰的人,而勇於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戰的員工,猶如稀有動物一樣,始終供不應求,是人才市場上的“短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