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從資金應用看轉融通業務對我國證券市場的影響
(一)對投資者的影響
1.新的盈利方式
在轉融資業務推出以前,投資者隻能做多。轉融資業務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盈利方式,預計市場下跌時做空,同樣可以盈利。
2.風險對衝
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合理配置投資組合進行風險對衝。多元化的投資策略,做空做多方式的應用提供了新的風險防範方式。
(二)對金融機構的影響
1.對證券公司的影響
轉融資業務為證券公司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首先,擴大了的交易量和換手率勢必會增加證券公司的傭金收入。其次,證券公司轉融資支付給證金公司的利息小於其收取客戶的利息,該利息差利潤占經紀業務收入的比重有逐漸放大的趨勢,成為證券公司未來收入的重要來源。再次,新業務的開展有利於證券公司客戶的維護和挖掘工作,這會促使證券公司進行業務創新,提供給客戶更全麵更綜合性的服務。
2.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辦法》規定轉融資業務須在商業銀行開通專用賬戶,這為商業銀行提供了短期資金。但證券第三方存管保證金是否從商業銀行轉出,是否由證金公司直接掌控,會對商業銀行的資金存量造成一定影響。
(三)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1.有利影響
(1)價格發現功能。在做多和做空兩種勢力的對比下,市場能夠將更多信息融入價格。被市場低估的證券會被大量做多,而被高估的證券會被大量做空,這使得市場定價將回歸到合理區間,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將得到完善。
(2)提供市場流動性。證金公司為資本市場注入資金,資金供給的增加會產生對證券的需求,提高市場的交易金額。同時,轉融資模式下的一買一賣,也必然加大市場交易的換手率,這將提高資本市場的活躍度,為市場提供流動性。
(3)對證券市場的宏觀調控
證金公司能在源頭上控製資金的規模,便於對證券市場的宏觀調控。市場過熱泡沫嚴重時,證金公司可以收縮轉融資的放款額,減少資金供給,以緩解過熱經濟。證金公司可以按照資本市場對資金的需求強度調節資金供給,也可以按照國家政策和指示對市場進行監控,引導市場健康發展。
2.不利影響
(1)降低市場效率。證金公司作為轉融資資金供給方的壟斷者,壟斷勢必會造成價格即融資融券整體成本的上升。再加上證券公司申請轉融資業務時,在利率、期限等方麵的談判能力有限,是確定性條款的接受者,不能發揮市場供給需求雙方決定價格的功能。
(2)增加監管成本。證金公司既是融資融券市場的參與者又是該市場的監管者,參與者和監管者雙重身份合一,這使得其有為了自身利益而放鬆監管的動機。
(3)信息滯後性。客戶的需求是直接反映到各家證券公司。證券公司向證金公司融入資金,是根據自己對客戶融資需求的預期,而預期可能和實際情況有很大背離。預期大於實際時,證券公司要為多餘的資金支付額外利息。而預期小於實際,不能滿足客戶的融資需求,在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中,客戶盈利機會的流失也意味著客戶資源的流失。
總之,轉融通模式的推出勢必會對證券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如何進行合理的製度設計規避該種模式對市場造成的不利影響,使其充分發揮有利影響是值得我們繼續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聶慶平.融資融券試點情況與轉融通業務[J].中國金融,2011(20).
[2]馮佳.轉融通業務模式選擇[J].中國金融, 2011(20).
[3]顧玉榮.轉融通業務推出對證券市場規範穩定發展的探析[J].財務與金融,2012(10).
責任編輯:楊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