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鐵路服務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的幾點思考(2 / 2)

貨運服務方麵也在轉型。在實行車票“實名製”後,鐵路貨運也有了“實貨製”。自主研發呼和浩特鐵路局貨物運輸服務平台,堅持“網上受理、全程服務、自願選擇、公開透明”的原則,推廣貨運製票進廠、客票代售進廠、電子支付服務進廠的“三進”服務,開啟了貨運需求網上受理的先河,主動把鐵路權力置於公眾監督之下,讓需要通過鐵路運輸的貨物與鐵路貨運能力直接“見麵”,取消中間環節,使鐵路運力這一公共資源更加公開、公平地服務於社會和廣大客戶。

三、推進鐵路科學有序的發展是服務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措施

(一)推進體製機製改革

鐵路不斷推進體製機製創新,最終是為了讓人民滿意。解決人民群眾不滿意的突出問題,是鐵路推進改革的著力點。盛光祖部長在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輔導報告中指出:“按照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以及五位一體總布局提出的新要求,鐵路係統要切實肩負起重要使命和責任。”比如,針對運輸能力供給不足的問題,要進一步加快投融資體製改革,引入包括民間資本在內的多元化投資主體,加快路網建設,特別是城際間高速鐵路網建設以及大能力貨運通道建設;針對服務質量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現實需求問題,要深化用人機製改革,強化職工培訓和管理,優化服務資源配置;針對鐵路運輸與綜合物流需求不適應的的問題,要著力推進鐵路與其他運輸方式、其他物流環節的無縫銜接,努力實現全流程的物流服務,並不斷降低全社會的物流成本。從鐵路的長遠發展看,不斷推進鐵路體製機製創新,就是要通過發揮市場的導向作用,逐步形成“路網結構合理、運輸安全通暢、服務優質高效”的鐵路服務體係,真正讓人民群眾受益。

(二)科學有序推進鐵路建設

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國務院出台《關於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幹意見》的機遇,圍繞完善路網結構、提升通道能力目標,推進重點項目,努力構建內蒙古發達完善的鐵路網結構。呼和浩特至張家口的客運專線、呼和浩特至準格爾至鄂爾多斯鐵路的呼準鄂鐵路、集寧至通遼鐵路擴能改造、錫林浩特至烏蘭浩特鐵路等項目在建有序推進,到2015年,呼鐵局鐵路營業裏程將達到1萬公裏。建成以京包、包蘭、包西鐵路為主軸,輻射鄂爾多斯、錫林郭勒和阿拉善等地,連接策克、甘其毛都、滿都拉、二連浩特、珠恩嘎達布其五大鐵路口岸的“兩客(包頭—西安南下快速客運通道、呼包鄂—京津冀東出快速客運通道)、兩貨(阿盟—烏海—臨河—秦皇島港及京津地區貨運通道、烏海—東勝—準格爾—曹妃甸港出海煤炭專用通道)、兩中心圈(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1小時客運圈、包頭—臨河—烏海—銀川—鄂爾多斯2小時客運圈)”六大通道。屆時,東至京津冀、南下珠三角、西抵新疆、北接蒙古國的發達完善的鐵路網將基本形成。內蒙古大鐵路網“一線串珠”連起口岸群,構成我國最大的向北開放、向南聯合經濟帶。在邁向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征程中,呼鐵局將建設更加發達暢通的鐵路網,鑄就富民強區的新通道,草原人民的幸福路!

責任編輯:楊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