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38年,西夏軍隊向宋軍發動了進攻,包圍了宋軍。雖然北宋將士齊心奮戰,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但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戰局。日子一長,城裏的糧食就要用完了,朝廷的援兵還沒有趕到,城內人心惶惶,士氣低落。
一天,宋軍統帥範雍來到士卒中間,察看城上守備情況。大家紛紛來打聽援兵何時到來,不少人幹脆要求棄城撤退。顯然大家對守城信心不足,範雍隻得希望大家想想辦法。
這時,一個老兵走上來,對範雍和眾人說:“我家就住在邊境的一座城裏,遭到西夏軍隊圍困也有多次了,每當我們都認為城池無望,可後來還是挺過來了,為什麼呢?因為西夏軍隊擅長野戰,卻不善於攻城,所以大家齊心協力,城池還是守住了。如今,大家不必憂慮,我完全可以擔保。”他拍拍胸脯,又補充說:“今天我可以當著主帥的麵,立下軍令狀,本城如有不測,我願以頭擔保。”
由於這老兵見多識廣,在士兵中享有較高的威信。聽完他的一席話,不僅範雍點頭稱是,士卒們也從沮喪中振奮起來。
大家又互相感染,互相鼓勵,人心終於安定了。
第二天,西夏軍隊又來攻城。全城軍民同仇敵愾,奮力拚搏,終於打敗了西夏的進攻。
勝利後,有人悄悄問那老兵:“那天你立軍令狀,我真替你捏了一把汗,難道你真的不怕死?”老兵哈哈大笑:“我怎麼不怕死呢?如果城陷落了,主帥還顧得上殺我嗎?我之所以說得那樣絕,正是為了安定軍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