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9年(明正德十四年),王守仁得到寧王造反的消息,立即發出文書,宣布寧王的罪狀,並召集軍隊向寧王的根據地南昌進發。
寧王正領兵攻打安慶,得到報告,急忙帶領軍隊乘船沿長江返回南昌。雙方的戰船在煙波浩瀚的鄱陽湖上相遇,擺出陣勢後,用土槍土炮互相射擊。
寧王軍隊的銳氣很足,人數又多,交戰一陣,王守仁的軍隊有些招架不住,開始敗退。王守仁即刻下令殺死退卻的人,又叫手下人飛速劃著小船,傳達了很嚴厲的一道命令:“凡是後退的,格殺勿論!”看到退卻的將官被殺,又聽到這道命令,隨同王守仁指揮戰鬥的人,都挺立在槍彈飛舞的戰船上,繼續指揮戰鬥,總算壓住了陣腳。
戰鬥進行了很久,也沒個結果。王守仁想這樣打下去不是辦法,忽然心生一計:下令在船上豎起一塊很大的木牌子,牌子上用黑墨寫了一行大字:“寧王已被捉住,我軍將士不要再亂殺了!”王守仁的將士正麵對寧王的軍隊作戰,根本看不到背後的木牌子;而寧王的將士卻看得清清楚楚。原來王守仁當時並沒有捉到寧王,是想用這塊牌子動搖和瓦解對方的軍心。
果不出所料,寧王的將士真的以為他們的統帥被捉去了,當下軍心大亂,紛紛逃命。兵敗如山倒,寧王想阻止也阻止不住。
王守仁趁機指揮追殺過去,取得了戰鬥的勝利。
寧王帶著部分殘兵敗將躲藏了一夜,看看大勢已去,想偷偷逃跑,看到蘆葦叢中隱蔽著一條漁船,就大聲喊,把漁船喊到麵前,跳上漁船。劃船的人認出他是打了敗仗的寧王,即劃著船把他送到王守仁的軍營中。
王守仁這時才真的把寧王捉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