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見聞
民情手記
作者:趙岩
春節期間,我回到清原滿族自治縣枸乃甸鄉朱家堡村老家探親拜年,在家鄉生活了兩天,看到了農村的變化和黨員幹部群眾的新風貌。
村貌民風變了樣
回到老家朱家堡村,首先看到的是:村裏以前的爛泥路,變成了平坦的柏油路,村部旁邊修建了文化廣場,裝置了十多組健身器材。走到村文化廣場時,正好碰上剛剛結束訓練的村秧歌隊的隊員們。他們遠遠地就認出了我,一見麵,第一件事就是跟我講村裏的變化:“現在村裏越來越好了,這不,咱們剛練完秧歌,明天還要去參加鄉裏的秧歌比賽,都憋著一股勁兒要拿獎,要為村裏爭榮譽呢!”走進村部,這裏早已不是印象中的破舊模樣,村部改造得更亮堂了,農家書屋、農民學習室的牌子格外醒目。值班的老黨員尹明生拉著我的手說:“大侄子呀!現在咱們村全是好事,道路寬了,自來水也有了,村民的心氣順了,上訪的自然就少了。村幹部一心為咱們做好事,領著俺們學習、搞文藝活動。要在以前,這時候大家都在家喝酒、打麻將呢,現在都願意跑到村部來,唱唱歌、扭扭秧歌,聽村幹部給俺們講講最近發生的國家大事……”看到村裏的變化和鄉親們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我也融入了這幅和諧鄉村、其樂融融的景象之中,沉浸在他們的幸福生活裏。
農民群眾富了起來
大年初二,到大姑家拜年串門,剛進院子,一棟紅色彩鋼屋頂的新房映入眼簾,屋裏刮了大白,地麵鋪了白色的瓷磚,液晶電視、電冰箱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姑父笑著說:“去年種草莓掙了錢,把家裏重新改造了一下。”在同親人們吃飯嘮嗑過程中,大家始終沒有離開種草莓這個話題。姑父說,村裏前年組織村民通過村部遠程教育平台學習種草莓技術,種的“馨香草莓”是新品種,草莓果品相好、顏色紅,果期長達三四個月。村裏今年又新建了60多棟草莓大棚,農戶最多的一家建了14個大棚,最少的也有3個大棚,種植戶都加入了合作社,統一商標,統一管理,統一銷售,草莓按計劃逐步進入市場,不愁銷路。我想,建立村級遠程教育站點,真是惠民利民的實事好事,真正把“遠教大課堂”落到了實處,把服務送到了農民身邊。如今,鄉親們靠種草莓發了家,朱家堡村已經成為全鄉有名的富裕村。
“頭雁領飛”給全村找到了帶頭人
來到村書記家拜年時,當我提起“頭雁領飛”工程,他興奮地告訴我:“現在村裏已培養了16名頭雁型黨員、村幹部和致富能手,他們帶頭發展草莓種植、肉雞飼養,建了103棟草莓大棚,辦了6個肉雞生態飼養場,年出欄肉雞40多萬隻,實現產值1500多萬元,人均收入超過1.3萬元。今後村裏還要再挖掘幾個‘田秀才’、‘土專家’,抓好農用技術人才培訓,將村裏無崗黨員動員起來,領著群眾創業致富。”看著村黨支部書記自信的表情,我堅信,在國家惠農政策的鼓舞下,鄉親們的生活會越過越富、越來越好。
走在鄉村的柏油路上,看著家鄉的變化,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原來,生活的變化不僅體現在我們生活的城市,就連這個偏遠的山村也在黨的惠民政策的關懷下,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作者係清原縣委組織部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