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起義烈士陵園
——唐玉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3月24日22時59分】【來源:摘自《傳承與弘揚》】【字體:大中小】【顏色:紅綠藍黑】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古城起義烈士陵園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富江河畔。整座陵園占地麵積5000平方米,四周是紅牆,綠樹圍繞,顯得莊嚴肅穆,陵園的主體是這座在青鬆綠柏中高高聳立的紀念碑和環繞紀念碑八位烈士的巨型花崗岩石雕。2001年12月,經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命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毛文彥、孫憶冬等八位革命先烈栩栩如生的塑像,仿佛在向我們講述五十六年前古城起義的壯烈故事。
1947年,全國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並取得節節勝利,中共中央發出了關於在蔣管區農村開展遊擊戰爭的指示。中共桂東特派員吳讚之根據中共廣西省工委橫縣會議精神,決定在富川縣古城舉行武裝起義,掀起桂東武裝鬥爭的高潮。
1947年6月25日,在毛文彥、孫憶冬、姚大年等同誌的領導下,發動了震撼桂東的古城武裝起義。
富川瑤族自治縣黨史辦主任毛廷錫同期聲:6月25日晚10時,毛文彥召集60多人在鐮刀灣集中,宣布戰鬥命令:第一,由毛繁昆、毛富江帶領一組人剪斷通往八步、富陽的電話線,之後,切斷並守住通往古城附近的交通要道和橋梁,執行阻擊任務;第二,由孫憶冬帶機槍組守住鄉公所大門;第三,姚大年帶衝鋒槍組接應突擊組;第四,毛文彥、肖林帶領突擊組偷襲鄉公所。
起義隊伍攻打古城鄉公所,襲擊反動地主的炮樓,繳獲了敵人的槍支和彈藥,極大地鼓舞了人民的革命鬥誌,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但由於敵強我弱,毛文彥等同誌在敵人的瘋狂“追剿”下被捕犧牲。古城起義揭開了當時廣西武裝起義的序幕,為後來的富川解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毛文彥是富川人,16歲投筆從戎,參加抗日救國。1940年,18歲的毛文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曾任黨支部書記,全州、灌陽地下黨組織負責人。他說:“為了黨的事業,為了祖國的解放,我願意犧牲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他變賣田產為黨組織籌集活動經費。在古城武裝起義的戰鬥中,他身先士卒,帶隊攻打古城鄉公所,第二天又率起義隊伍攻下惡霸地主、反動特務毛頌年的炮樓,繳獲了敵人的槍支彈藥。被捕入獄後,敵人對他施以香火燒腳,用鐵錘打嘴巴等酷刑,但他堅貞不屈,嚴守黨的秘密,表現了一名共產黨員大義凜然的革命氣節。
孫憶冬烈士是古城起義部隊的黨支部書記、指導員。他18歲參加新四軍,曾任豫鄂邊區黨委群眾工作隊指導員、湖北抗日救國聯合會秘書長和廣西臨陽聯隊第二大隊教導員。曾率隊在湖北黃陂、楊店一帶與日寇作戰。1947年6月5日他受黨指派,參與領導了鍾山縣英家起義。後來到富川縣,與毛文彥等同誌一起組織領導了古城起義。起義失敗後,在轉移途中不幸被捕,於1947年7月30日壯烈犧牲。
姚大年烈士是古城起義部隊的副隊長,1923年9月出生於浙江省安吉縣梅溪鎮,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2月任桂東北人民抗日遊擊隊臨陽聯隊隊長,1945年8月隨廣西省工委轉移到昭平縣黃姚鎮,以教書為掩護繼續從事地下革命活動。1947年6月5日與孫憶冬一道參加了鍾山縣英家起義。6月25日受黨指派又參加了富川縣古城起義,率領衝鋒組攻打國民黨古城鄉公所,後又帶隊收繳了下城頭村幾戶大地主的槍支彈藥。被捕後他堅貞不屈,視死如歸,最後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殺害於鍾山縣望高白虎頭。
參加古城起義的還有黃希文、何民康、周紹華、魏貞川、周文林等烈士。為了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他們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廣西解放後,每年的清明時節和“6&8226;25”古城起義紀念日,富川瑤族自治縣各級黨政領導及幹部群眾和中小學師生都到古城起義烈士陵園敬獻花圈、花籃,瞻仰烈士墓、紀念碑和烈士塑像,緬懷先烈們的英雄業績,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活動,在紀念碑前舉行入隊、入團、入黨宣誓儀式,請參加過古城起義的老黨員、老幹部講烈士的生平、講古城起義的經過。古城起義烈士陵園建成開放以來,已接待參觀、瞻仰者20多萬人次。
古城起義紀念碑,這座象征著富川人民前仆後繼、自強不息的曆史豐碑,正高揚著愛國主義的光輝旗幟,激勵我們奔向美好的未來!
■(唐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