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客姑妹的靚衣裳(1 / 1)

客姑妹的靚衣裳

——唐玉文

在富川境內,居住著不少持梧州方言土語的平地瑤胞。他們自稱“梧州人”(亦稱“無州人”),與當地土著瑤人同鄉通婚,互相融彙和滲透。人們都尊稱他們的女孩子為“客姑妹”,客姑妹們俏麗聰明,擅長織繡會唱情歌,勤勞能幹喜歡撈蝦,所以當地人皆以能娶到客姑妹為妻而感到榮幸。

俗話說人靠衣服馬靠鞍,美女裝乖靠靚衫。富川客姑妹原本就秀色可餐,現在她們穿上五彩繽紛的各色靚裝,上下一映襯,更是顯得婀娜多姿,靚麗可人。

富川客姑妹秀麗,愛美,他們的衣服多,花色品種齊全,每人至少都有十多二十件、套,堪稱瑤鄉一絕。近年來因為黨的政策好,收入增多生活富裕,他們衣服的件、套及花色品種的數量更多,生活習性與城鎮姑娘接軌,有的甚至已突破五十件、套大關,什麼吊帶衫牛仔褲連衣裙,一應俱全。這麼多的衣服,這麼齊全的花色品種,別說城裏妹子自歎不如,就是將來她們出嫁生兒育女做外婆和奶奶,一下子也很難得穿完。她們每人都一個或數個雕龍刻鳳的十分漂亮的油漆箱籠裝衣服。誰的衣服多,就誰的麵子光。每到天晴陽光好,她們都要把自己的箱籠搬出來,攤開衣裙滿坪子晾曬。她們嘴裏說是曬衣服,其實是亮手藝,比富裕。誰的衣服多,誰的紡織裁縫手藝好,誰就有麵子。而那此次被比下去了的,回去後就暗自攢勁,積極地紡紗織布做新衣,爭取下回比賽再奪頭彩。衣服多,客姑妹出嫁時可就苦了結親客。古城鎮有個客姑妹出嫁,光是陪嫁的衣褲衫裙就有幾大箱籠,箱籠太重閃著了兩個抬箱結親客的腰,過了十來天才得以痊愈呢!

客姑妹們衣著樸素雅觀,那可是沒得彈的。她們除了穿吊帶衫牛仔褲連衣裙之外,最喜歡穿的是用清一色的陰丹士林布縫製而成的布紐腋襟式的民族服裝。剪回可心的布料,設計成合意的衣服樣式,然後手輕輕裁,針密密地縫,白絲線鑲邊,布紐扣連襟,比量著自己的身段兒做,哼著情歌兒縫,再合適也不過。拿出來一穿,嘿,那迷人的曲線,窈窕的身段,全讓這得體的靚衫給勾畫了出來,顯得是多麼的樸實,大方,雍容,典雅,她們若婷婷諾諾蒂當街這麼一走,誰個不回頭望?

洗衣了,她們高紮著褲腿兒,高挽了衣袖兒,河邊,井邊,三個一堆,五個一夥,邊洗邊說笑,邊洗邊唱歌,槌呀,洗呀,笑啊唱啊,使得到處情歌甜,到處笑聲揚。衣洗淨了,人笑夠了,歌盡興了,他們才提著木桶提桶,帶著歡笑和喜悅,把這些心愛的衣服晾曬在圍園的籬笆上,豔陽的桃李下。她們晾曬的哪兒是一件件的衣?簡直就是一片片五彩繽紛的雲,一片片絢爛綺麗的霞啊!

穿著靚裝的客姑妹是富川瑤鄉的一道亮麗的青春風景線,正是因為有了她們,瑤鄉的民俗風情畫卷才絢麗多姿;也正是因為有了她們,瑤鄉的戀愛婚姻故事才美麗動人,幸福甘甜!——本文已發表在《賀州日報》2006年8月11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