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夏侯端持符守義(2 / 2)

那時候,山中地形險峻,根本沒有路可走。但他們還是堅持在草木叢生的地方摸索前進,晝夜不舍。跟隨夏侯端的三十幾個人,有的墜崖溺水而死,有的遇到猛獸被吃掉了。等到達宜陽的時候,人數隻剩下了一半,而且各個都麵黃肌瘦,疲憊不堪。

夏侯端快馬加鞭,入京前去拜見皇上。見到皇上後,他隻是為自己的無功而道歉,絕口不談一路上的艱難困苦。高祖很體恤他,封他為秘書監。

不久後,他還出任了梓州刺史。在任期間,他經常將俸祿以外所得的賞賜,分發給當地的孤兒寡婦。

最後,在貞觀元年(公元627年),病逝。

夏侯端持符守義的故事,十分感人。在戰亂年代,能有這樣堅守正義、忠心耿耿的臣子,實在是朝廷的萬幸啊!

劉感為義獻身

劉感,岐州鳳泉人,是北魏司徒高昌王劉豐生的孫子。武德初年,他在涇州擔任驃騎將軍。薛仁杲率領軍隊圍攻涇州時,劉感仍堅持守城。但是,城中的糧食很快用盡了,他們隻能殺掉坐騎來充饑。可劉感卻一口肉都不肯吃,而是將馬骨頭放入鍋中煮,最後和著木屑一起吃。

長平王李叔良帶著援兵趕到後,薛仁杲才帶著軍隊撤離。但是,當劉感和叔良一起出戰時,二人卻被逆賊抓了。於是,仁杲又來圍攻涇州,強迫劉感對城中的人說:“援兵已經失敗了,守著空城是徒勞的。還是早點兒出來投降吧,這樣才能保全家裏人的性命。”劉感竟然答應了。他來到城樓下,大聲呼喊道:“逆賊現在是饑餓之軍,危在旦夕。秦王(秦王是唐太宗李世民未即位之前的稱號)率領了數十萬的軍隊,正從四麵八方趕來,城裏麵的人不要擔憂,每個人要自勉,要保全自己的忠義大節。”

薛仁杲聽完後,非常憤怒,於是把劉感拉到城邊,將他的雙腳埋在土裏,然後坐在馬上用弓箭將他射死了。劉感至死都毫無畏懼。

最後,叛軍被平定了。

李世民的兒子(即唐高宗)即位以後找到劉感的屍體,用少牢的禮儀來祭祀他,並將他追封為瀛州刺史和平原郡公,諡號為忠壯。此外,高宗還讓劉感的兒子承襲官職和爵位,賜予他土地和住宅。

劉感是個對國家忠心耿耿的人,誓死保衛國家的利益,麵對叛軍的強行威逼,沒有退縮,而是用計策保衛了城池。我們應該學習他的這種愛國精神。

李玄通拒絕被俘,自刎身亡

李玄通,雍州藍田人。他在隋朝當官的時候,曾有“鷹揚郎將”的稱號。

後來,李唐軍隊進入函穀關,玄通帶領著自己的部屬歸唐,被提拔為定州總管。

之後,劉黑闥叛亂,圍攻定州,最終城池陷落,玄通被擒獲。劉黑闥很欣賞他的才能,打算任命他為大將。玄通卻堅決地拒絕了,並歎息道:“我蒙受皇恩,總領一方軍府,孤城沒有援兵,因此城池陷落,我也被擒獲。我應該堅守忠義大節,以忠誠報答國家,怎麼能挫敗誌氣,接受逆賊的官職呢?”

他過去的部下要拿食物和酒給他,玄通說:“大家為我的事感到悲哀,所以才拿酒食來安慰我,我今天要和你們一醉方休。”於是,他和大家一起暢飲起來,還對看守的人說:“我會舞劍,你能借我把劍嗎?”於是,看守的人給了他一把劍。

等到樂曲結束後,玄通長歎道:“大丈夫蒙受皇恩,鎮守城池,卻不能保全鎮守之地,有何臉麵活在這世間啊!”話一說完,他就用劍刺向了自己的腹部。高祖(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聽說這件事後,流淚不止,之後,將李玄通的兒子任命為護國大將。

李玄通堅守忠義大節,以忠誠來報答自己的國家。他堅決不接受逆賊賞賜的官職,甚至最後還自刎而死。這種行為正如漢代司馬過所說的:“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