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70後、80後、90後的女性來說,她們無疑生活在一個快樂、開放、寬鬆的年代。而我們母親生活的年代是一個特殊時期,她們擺脫了原來封建世俗的束縛,開始獨立,卻又不能擺脫“顧家”的“心魔”。我們呢?很多人開始考慮衝出家庭,追求一種心靈的自由和快樂。這是一種現狀,也是一種趨勢。也許今後的女性都將被這種趨勢席卷吧。
不錯,現代女性大多經濟獨立,職場廝殺,自認修得金鋼不壞身,對男人的依賴也越來越小。有些女人不免開始抱怨:“我花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掙的。回到家,燈泡壞了要我換,馬桶堵了要我修,你說我圖什麼?就是因為我愛他嗎!”女性是獨立了,但是你是否發現給自己套上了更大的枷鎖。每天糾纏在“付出”或“不付出”,“值得”或“不值得”的選擇題中,把自我放小,把自虐當成偉大的犧牲,然後越來越糾結,越來越不快樂。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雖然我們經濟獨立了,但是心靈卻依然不自由。
曾聽到這樣一個趣聞:有這樣一群女人,她們獨立、堅強,凡事都能自己解決,無論工作、婚姻、子女……還是戀愛,都能把握重點,來去自如。克林頓的戰略顧問馬克佩恩把她們稱作“美洲獅女人”,意思是,她們強悍到連男人都自愧不如。
其實,這裏的“美洲獅女人”就是我們現代女性達到心靈自由的一種極端狀態——有智慧有能力有行動力,知道自己要什麼,不強求別人,也絕不委屈自己。但是,仔細考慮一下,就會發現我們身邊的大多數女人都是“偽美洲獅”,把張牙舞爪當成堅強,把任性自私看作風格,順風順水時張狂,稍不如意便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這樣也不是所謂的心靈自由。
真正的心靈的自由,不是逃避,也不是為所欲為,它是真誠、直率的心,是正視自我的欲望,是敢於行動且承擔任何後果的勇氣,需要極大的智慧。
下麵讓我們來看看珍妮的故事吧:
珍妮是個喜歡追求快樂的女孩,24的時候,自作主張嫁人,26歲時,她放棄了一份升遷的工作從容地要了孩子,如今她已經36歲,孩子也大了。她說,在生活中她從不討好她的老公,從不學什麼馴夫技巧,絕對地放養。老公卻很愛她,總誇她是個有特點的女人,不流俗。她說好女人是創造氛圍的,她喜歡看書,總是質疑誰規定主婦一定要填飽老公的胃呢?她光著腳坐在客廳的地上看書,帶著孩子閱讀,還要放上舒緩優美的鄉村音樂,一家人的氣氛就這麼形成了,沒費吹灰之力,孩子也形成了愛看書的習慣;她喜歡大自然,就帶上老公孩子一起玩。她這個主婦當得雲淡風輕。當我向她訴苦說女人帶孩子太累時,她笑笑說,讓孩子圍著你轉啊,女人是可以製造氛圍的。她是家裏的一個磁場,不改變自己,不取悅別人,卻照樣很滋潤,並且一家人生活得極有品位。
可見,自由,不在於你是結婚還是單身,在職還是在家,也和物質沒有任何關係,隻看你的心,是不是真的平安喜樂。
生活中,相信每一個女人都在尋找一個能夠貼近自己靈魂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那麼,什麼是心靈的自由呢?也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我的理解就是:擁有可以讓自己幸福的能力,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未來方向,一顆平靜的內心,而又沒有失去勇往直前的激情。一邊走自己的路,一邊欣賞兩旁的風景,如果此時身邊有一個伴,那麼,就珍惜你們一起走的歲月。如果沒有,也不要緊,因為你知道你有這個力量可以獨立地走完這段旅途。這時候的你,內心是最自由的,沒有束縛,沒有雜念,不為誰而活,也沒有妒忌、不安、彷徨、迷茫,更不會患得患失。一切都是那麼自然,那麼平靜。
有人喜歡流浪,有人喜歡宅居,也許,有人兩種都喜歡。但不管是動蕩或穩定,命運有時不是我們所能控製的,不管命運給予我們的是一份動蕩,還是穩定,隻要每一天我們都不曾停止努力,也不曾放棄對自己的期望,能夠肯定自己、滿意自己,讓自己能夠享受到心靈的自由,這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不管什麼樣的生活,心靈的自由,才是生命的真正自由。
“幸福密碼”
印度哲學家克裏希那穆提認為,人生在世注定要麵對靈魂的孤獨,所以,一定要用自己的光來照亮自己。心靈自由的秘訣就是,不要按照別人的規矩生活,接受全部的自己,不指責不批判,用心去追求,用心去享受。這才是女人幸福一生、快樂一生的至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