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小學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語感(2 / 2)

三、在比較和評價中培養語感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往往發現課文中的有些詞雖然並不深奧,表層意思也並不難理解,但卻用得精妙傳神,耐人尋味。對於這樣的詞,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反複揣摩品評,挖掘其隱含意義,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獨特魅力,錘煉學生的語感,使其有所感悟。

四、在語言實踐中強化語感

“要能遊泳,必須下水。”學生在閱讀中習得的語感,隻有在更多的語言實踐中運用,才能使語感不斷強化。“通過熟讀、背誦形成的語言積累,還要經過遷移性的練習才能逐步實現內化。”因而在教學中,教師要以讀促寫,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創造性的口頭語言表達、書麵寫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際言語的運用過程中,進一步感悟言語之神妙,把握言語之精髓,也使課文的思想得以延續,自身的語感得以發展。

1、口語表達

在閱讀教學中,可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深化感悟。通過引導學生參加朗讀、說話、演講,或指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複述、轉述等,深化感悟。如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教師可讓學生暢談自己想象中的“鳥的天堂”的樣子,隨後可積極鼓勵學生運用文中的“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向大家介紹自己想象中鳥兒自由自在生活的姿態。這一教學過程,不僅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充分發揮了想象力,而且使學生在自主的體驗中內化了語言,培養了學生感悟、積累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2、勤於動筆

“勤於動筆也是訓練語感的一個重要手段。”當學生進入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境之中,用心用情去感悟語言文字時,已經不是單向的主體對客體的把握,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因為每篇文章的背後都站著一位作者,學生感悟語言文字實質是與作者進行著思想的交流、情感的傳遞,經驗的融通,這必將激活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喚醒沉睡在學生內心當中的與之相似相通的生活經曆、經驗和感受,從而會產生一吐為快的表達欲望。此時教師要為學生騰出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將積蓄於胸的所思所感徹底地宣泄出來,以達到升華感悟,積澱語感的目的。

語感的培養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葉聖陶先生認為:“訓練語感,就是要通過訓練使自己能透徹地了解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接近作者的旨趣。”的確,語感的培養需要依靠長期反複的閱讀積累,接觸大量新鮮活潑的語言現象,誦讀時入情入境,才能逐步培養良好的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