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未央看著高天上的鴻來雁往、雲起雲滅,看著被長風卷裹著的、攪得宮門內外一片金黃的萬千落葉,不由得豪氣幹雲,慷慨生哀。慷慨歸慷慨,可您別忘了,葉未央是惡少年,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不良少年,就是街頭的玩兒鬧,就是小古惑仔。詩書和禮樂,他一竅不通。他通的,是單挑與群毆。葉未央慷慨了半天,脫口而出的,也隻能是風行民間的粗鄙楚歌。其實不光是他,西漢初期質樸無文,就算剛駕崩的老皇帝和還不定多咱駕崩的新皇帝,最拿手的,也不過是楚歌而已。
葉未央唱到:“草上露水兮日出則幹,露水已幹兮明夜重現,人死一去兮再難回還!”楚歌淒涼,蕩氣回腸,在場眾人無不感同身受,淚水盈眶。葉未央又唱到:“蒸魚過河兮放聲痛哭,滿腹悲苦兮言語難訴。魴鯉蝦蟹兮朋友舊故,法網險惡兮謹慎出入!”葉未央在歌裏,用滾湯裏的蒸魚,比喻身陷牢獄的不幸遊子。蒸魚搭船橫渡江河,想起從前相忘於江湖的時光,不由得悲從中來,放聲痛哭,寫信勸告朋友,不要誤陷法網,自蹈死地。
秦漢時代,法網險惡,無辜之人動輒得咎,難以把握自己的命運。囚犯們聽著歌,想起自己悲慘的命運,不由得手之足之,舞之蹈之。一個個如癡如狂,淚流滿麵。獄吏衝過來,嗬斥道:“待會兒就都處死了,還哭?”這不是火上澆油、抱著柴禾滅火嗎?大多數囚犯,一聽說死在眼前,就崩潰了,哭得更厲害了。公孫老頭兒癱軟在地,叩頭出血,大喊:“說要給個好出路,把我們騙到長安。騙來了,就掖到檻車裏麵。又騙我們,說進長樂宮,見太後,太後會格外開恩。蒼天啊!太後沒開恩,倒是開殺了!”
一名犯官,扭過臉兒來,歎息著說:“人生天地中,秋聲不可聽!秋聲不可聽啊。”葉未央看到大家都哭了,就詭計得逞地大笑起來:“我一亮嗓子,你們就上當了。你們真脆弱啊,簡直是一群娘們啊。”別的囚犯全火了,全吵嚷起來。
從唐朝武則天開始,才命令死囚口中銜枚。現在是漢朝。漢朝的死囚絕不會“我想唱歌可不敢唱,小聲哼哼還得東張西望。”一時間,皇帝的宮殿外麵吵成一片。那吵嚷聲,就像是蛤蟆敲鼓帶唱歌,滾呱,咚咚,啊……嗷……哎……
廷尉長史被吵得頭疼欲裂。他說:“鬧死了。成何體統!”葉未央說:“這也叫鬧?想當年,高皇帝初定天下,群臣在朝堂上爭功,急了眼,就拿寶劍砍柱子撒氣,那才叫鬧,那才叫成何體統呢。”廷尉長史心急如焚,心想:“廷尉大人怎麼還不來啊?要在平時,他早就到了啊?”
廷尉暴勝之正在家裏寫奏折。暴勝之長跪在書案前。他揮毫濡墨,寫道:“臣,廷尉暴勝之,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匈奴侵入北地郡,殺死都尉……”“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這是當時大臣寫奏章時常用的套話。暴勝之他們閑心沒事,天天跟皇上說“死罪死罪”。皇上就說“萬方有罪,罪在朕躬”。也就是說,君臣眾人……彼此彼此,都有罪……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