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智利女總統巴切萊特:鐵骨也柔情(1)(2 / 3)

一年後,通過熟識的軍人幫忙,她們母女獲釋並流亡澳大利亞,投奔早在1969年就在那裏定居的巴切萊特的哥哥。從此巴切萊特與母親開始了長達5年的流亡生活,先是到澳大利亞,後又到了東德。流亡的5年裏,巴切萊特積極地麵對殘酷的現實,從不怨天尤人。她在東德的大學繼續修習醫學,又掌握了法語、德語等語言。她簡單地回憶:“在那裏的生活過得很好。”她在東德學醫,遇見了她的丈夫,他是建築師喬治·達沃洛斯。

思鄉回國初涉政壇

五年後,她生下次女弗朗西斯卡,這時她與建築師的婚姻也走到了終點。之後,她雖然和一名醫生展開過第二段感情,並生了幼女索菲亞,卻始終沒有和這位醫生結婚。一九八一年,當皮諾切特政府取消了對巴切萊特母女驅逐令後,思念家鄉的巴切萊特又回到了祖國。

她回到智利大學繼續學習,並於1982年從兒科專業畢業。同年,她生下了女兒弗朗西絲卡。畢業後她在智利一家普通醫院謀得了兒科醫生的工作,後來又調到外科。由於她對病人親切負責,對工作刻苦鑽研,所以後來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她就成為全國聞名的醫生,以及外科及流行病專家。1982年,她申請公共衛生係統地區醫務總長一職,被當局以政治理由駁回。不過,她申請到了智利醫學院的獎學金。

多年的流放生活加上作兒科醫生的經曆給了巴切萊特更深的人生感悟。認識她的人用“穩健”、“負責”、“絕對正直”來形容她。連她的政治對手都不會質疑她的正派和誠實。然而,你也會聽到意想不到的諸如“性格殘酷,難以捉摸”的談論,隻當是在她的好口碑中加一點作料。這充分體現在她的感情生活上。她的感情之路非常複雜,在這條路上,巴切萊特曾與聲稱是共產遊擊隊員的積極分子有過兩年的私情,並且和他生下了小女兒索菲亞。還有人們私下議論的她與一名右翼醫生有染。有人曾經問她是否覺得自己過去生活得浪漫,她不加思索地回答:“當然啦!”而後笑道:“但是我現在沒有時間了。”

早在大學期間,巴切萊特就在父親的影響之下加入了社會黨,開始了她早期的“政治生活”。回國後,工作之餘,她還與左派流亡者一起秘密從事爭取人權和民主的工作。她參加了一些非政府組織,秘密救治那些受迫害家庭的子女,她被列上了軍政府的“黑名單”。在社會黨內,她憑借自己的能力樹立了威信,成為黨的主要領導人。

1990年,皮諾切特在全國人民要求自由和民主的呼聲中,被迫結束了自己的軍人統治。文人政府上台,軍隊為了重新樹立其形象,出了一些拉攏文人政府的招,其中一項就是在國家戰略研究院舉辦軍事學習班,特邀一些社會黨等左派黨團的軍事問題專家和軍中高官共同參加。巴切萊特畢竟是空軍將領的孩子,從小就不愛紅妝愛武裝,對軍事的關注和興趣一直陪伴著她。巴切萊特抓住了這個學習機會,並以班級第一名的成績畢業。驕人的成績令很多男性軍官自愧弗如,她也因為這個第一名幸運地獲得了去華盛頓美洲防務學院進修碩士學位的獎學金,主攻政治學和防務政策。學成畢業後,巴切萊特投身政界,開始在政治舞台上嶄露頭角。

1994年至1997年,巴切萊特任智利衛生部顧問。1996年,她參選拉斯·孔德斯市長,隻獲得了2.35%的選票,1998年,巴切萊特在國防部當了一年顧問。2000年3月,她被拉戈斯任命為衛生部部長,正式投身政壇。

寬廣胸懷融化恩怨

巴切萊特的政治潛質逐漸引起了當時總統拉戈斯的注意。2000年智利左派領袖拉戈斯二度當選智利總統,3月,巴切萊特被拉戈斯總統任命為衛生部部長。

拉戈斯命令她在90天內解決醫院門診排長隊的問題。為此,巴切萊特下令開通了800門診預約電話專線,這條專線不僅在上班時間提供預約服務,還為兒童和65歲以上老人提供24小時全天候服務,除此以外,她還讓醫院在冬季實行無休息日門診,即周末也要開放門診。智利醫院門診排長隊的頑疾很快就得到了緩解。就任衛生部長期間,巴切萊特完善了流行疾病的國家預警機製,獲得了政府高層的一致好評。此外,她著手進行醫療服務係統改革,讓貧困居民也能享受醫療服務,因而贏得了廣大民眾的好感。

2002年1月,拉戈斯改組內閣,巴切萊特被任命為國防部長,這是智利曆史上首次由女性擔任國防部長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