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美國國務卿康多莉紮·賴斯;世界上最有權利的女人(4)(2 / 3)

拉赫曼·道斯利在巴格達美國一處設施附近引爆了卡車炸彈。他給他的家人留下了一份最後的聲明,他相信自己是聽從真主的召喚,為了聖戰而獻身:“給我的母親、父親、妻子和兄弟……我不會丟下你們,使你們受到懲罰,我隻是聽從真主對聖戰的召喚。這個國家遭到攻擊、侵占和掠奪,異教徒們充斥在我們的家園和聖殿之內,褻瀆我們的宗教,當我目睹這一切,我怎麼還能愉快地生活呢如果我們在地球上不能再見麵,我們將在天堂重逢。”

沒有人是天生的凶手,他們大多被壓迫,信仰和人格受到了侮辱,背井離鄉,生活無依無靠。在弱勢的情況下,他們綁上人體炸彈,到美軍駐紮的地方引爆自己。人們用這樣極端的方式來反抗的時候,一定是什麼地方的政治出了問題。

2003年6月26日,在倫敦國際安全戰略研討會上,作為美國外交政策發言人的賴斯在向全世界宣布美國的勝利:“在盟友的幫助下,我們已經鏟除了兩個有史以來最殘忍的政權。恐怖主義的主要避難所已被剝奪。一半的領導力量已經被抓捕或是處決,其餘的也將永遠逃亡。許多國家已經攜起手來,拿出更強有力的措施遏止恐怖勢力的增長。他們已做出決定,對朝鮮和伊朗的挑釁做出反應。”

一邊是血與火的戰爭,無數家庭的破碎,而在白宮的安全事務助理康多莉紮·賴斯,依舊身著得體的職業裝、戴著莊重的首飾和塗抹著精致的深紅唇彩,在向全世界宣布美國的正義和軍隊的必要性。在她的身上看不到失態,看不到內心的鬥爭,好像沒有什麼事情可以讓她驚慌失措。2004年4月8日,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不得不接受關於“9·11”前後反恐政策的聽證。自從萊溫斯基接受公開質詢的那場轟動全美國的聽證會以來,還沒有哪一場有關華盛頓的電視聽證會被如此多的美國人迫切地期待著。現在,另一位女人將站在聽證席上麵對眾多記者的照相機和攝像機舉起手宣誓,在那一刻這個女人也許在某種程度上與當年同樣站在聽證席上的萊溫斯基沒什麼不同,因為她的證詞同樣具有左右美國總統命運的威力。

一直以來,美國媒體描述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的報道中充斥著大量“卓越”、“極富才華”、“無與倫比的智慧”等等這些讚美之詞,她被很多人看作是美國最受人崇拜的女性。然而如今,這個一度被媒體稱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女人,現在卻要出席一場也許將決定她自己和現任總統小布什命運的聽證會。

2004年4月8日,美國西部時間早上8點,賴斯身穿典雅的職業套裝、佩戴昂貴首飾,平靜地端坐在國會作證者的座位上,接受美國“911”調查委員會的非友好的、刨根問底式的質詢。“911”事件發生後,美國民眾特別是受難者家屬強烈要求政府徹底調查事件真相。於是國會在2003年決定成立一個專門的獨立調查委員會。該委員會由10人組成,共和黨和民主黨各5人,主席由總統任命,副主席由國會的民主黨領袖任命,其他成員包括前政府官員和專業人士,他們均與現政府無直接聯係。調查委員會成員享有查閱所有相關文件、質詢當事人以及向任何級別官員發送傳票的權力。委員會成員雖均為在野人士,但與美國政府都有淵源,黨派屬性分明。雙方各占半壁江山,體現出黨派政治的現實對比。

為揭開“911”事件真相,調查委員會展開了深入廣泛的取證工作,共查閱了250萬頁文件資料,問詢了來自10個國家的一千二百多人,舉行了12次公開和兩次非公開聽證會,眾多美國現任和前任政府官員接受了該委員會的質詢。2月11日,曾為美國聯邦調查局工作的翻譯西貝爾·埃德蒙接受“911”調查委員會長達三個小時的秘密質詢。她在華盛頓向委員會證明,在2001年春夏期間,美國聯邦調查局內部就有一種言論,稱恐怖分子將在幾個月後使用飛機發動襲擊。

3月22日,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賴斯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指出,布什政府一直致力於打擊基地組織,但賴斯表示:“我們事前沒有獲得有關恐怖分子準備使用飛機襲擊美國本土的情報。”埃德蒙指責賴斯可恥地撒謊。3月24日,美國白宮前反恐高級顧問理查德·克拉克在“9·11”事件獨立調查委員會作證時,主動向人民一口咬定布什政府上台後一直忽視反恐,一心隻想打伊拉克,未能有效防範“911”事件的發生。克拉克所有指控的焦點都集中在了擔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賴斯身上。而在他最近出版的暢銷書《針對所有的敵人》中,克拉克更是不惜筆墨對賴斯進行了大量尖銳的批評,他認為身居要職的賴斯根本沒有意識到基地組織對美國國家安全威脅的嚴重性。在書中克拉克甚至提到,當他第一次向賴斯彙報有關基地組織的情況之時,賴斯看上去似乎對基地組織一無所知。“911”恐怖襲擊事件對美國人造成巨大心理衝擊至今難平,因此克拉克的上述言論在白宮簡直掀起一場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