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加拿大女總督米歇爾·讓:知名主播的政治生活(1)(1 / 3)

貧困家境下苦讀成才

作為英聯邦成員國,加拿大總督隻是一個象征性的職位。加拿大是英聯邦國家之一,其政治製度為君主立憲、采用民主議會製的聯邦國家。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是加拿大的國家元首。其行政權力由她的代表總督和副總督來行使。加拿大總督是英國女王在加的常駐代表,由總理推薦並由英女王任命,一般任期5年。

名義上,總督享有王室在加拿大的所有行政權力和特權,但實際上,執行最高行政權力的是總理和內閣成員。英國女王是名義上的國家領袖,總督是名義領袖的代表,總督的職位隻是象征性的。20世紀50年代以前,總督都是英國人,其後至今一般為加拿大人。

總督職責包括召集或解散議會,主持總理、最高大法官、內閣和樞密院的就職儀式,統帥三軍。實際上總督權力受到憲法很大的限製,根據加拿大憲法,總督召集或解散議會必須在總理的提議下進行,其職責的履行必須遵循各有關部長的建議。

總督的職位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媒介或公共使者角色,具有這方麵經驗的人能很好地勝任。此外,擔任總督職位的人還應當超越黨派之別,因此沒有從政經驗反而是一種優勢,不必背負任何負擔。近年來,這個職位通常由沒有政治傾向性的公眾人物擔任。

在工作經曆和個人魅力方麵,米歇爾與前任克拉克森有頗多相似之處:都曾是CBC知名主持人,在公眾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同時,她們都是出身少數族裔的難民家庭,經過艱苦的奮鬥,都取得了超常的成就。正如米歇爾在8月4日接受任命後所說:“我走了很長的路!”

米歇爾·讓現年49歲,出生在海地首都太子港,父親是一名教師。1968年,其父因為在海地總統杜瓦利埃獨裁統治下遭到政治迫害,加上貧窮和走投無路,帶著米歇爾的母親、姐姐以及11歲的米歇爾舉家逃離海地,來到了加拿大法語區魁北克省,以難民的身份留了下來。因長期精神壓抑和生活困擾,米歇爾的父親開始酗酒,經常離家出走以至於失蹤。米歇爾的母親露茜四處尋找丈夫未果,隻好開始在一家工廠做工,拉扯著兩個女兒艱苦度日。困苦的生活使得米歇爾的母親變得更加堅強、勤儉,也更加堅定了讓女兒讀書,從而擺脫貧困的決心。

為了能讓女兒不間斷學習,米歇爾的母親經常要給米歇爾的學校快餐店打電話賒賬。在一本有關移民生活的書中米歇爾寫道:“我知道我們是如何在魁北克重建生活的……,清楚記得我們白手起家的日子。我的母親找了份低微而又艱苦的工作,但是她並沒有喪失信心,她每天掙的那幾塊錢支撐著我們的生活。”貧窮的家境使米歇爾認識到,隻有努力學習才能改善她目前的生活,所以她學習格外努力。勤奮好學,再加上天資聰穎,米歇爾的成績總是很突出,從而拿到獎學金。也許是受貧困的家境和母親堅強性格的影響,米歇爾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邊學習邊工作。

得益於當時的教學體製,米歇爾很快就成為出類拔萃的好學生。她博覽群書,興趣廣泛,顯示出極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在中學的最後一年裏,她被評為最佳女生,並代表加拿大參加了在紐約舉行的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中學畢業後,她以憂異的成績考入蒙特利爾大學,學習英國文學。蒙特利爾大學位於加拿大最大的魁北克省,這個生約占加拿大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大多數魁北克人又為法國人的後代,因而法語是該省的官方語言。這個特殊因素使得蒙特利爾大學教學用英語和法語兩種語言。為了能在這所加拿大名牌大學深造,米歇爾下定決心,先過語言關,接著趕超其他同學,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她刻苦學習,不到一年時間裏,學習成績就出類拔萃。到了大二,她各門功課都是A,就在這個時候,她開始用英語,法語寫小說了。與此同時,她開始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社交活動。她的才華和社交才能得到了同學和老師的認可,很快成為學校的知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