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加拿大女總督米歇爾·讓:知名主播的政治生活(1)(2 / 3)

後來,由於成績優異,她又先後就讀於法國的貝魯茲大學、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大學和米蘭大學這些名牌大學,學習語言和文藝課程。在意大利獲得藝術學位後,又回到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取得了文學藝術碩士學位。在這期間,米歇爾顯示出了過人的語言天賦。她熟練掌握了英、法、西、意這四種語言,並於1984至1986年間在蒙特利爾大學的意大利文學學院做教師。堅強、活潑的個性和出眾的帶有親和力的外表,加上語言基礎使米歇爾競聘加拿大廣播公司記者獲得成功,成為該公司最早的幾個黑人女記者之一。從那以後,米歇爾逐漸走入了公眾的視野。

1979年至1987年間,米歇爾在學習之餘,還在魁北克受虐婦女避難所工作。她曾照顧、鼓勵和陪伴過幾百名身陷危難的婦女和兒童。與此同時,米歇爾致力於將這種緊急避難所擴大到魁省和加拿大的其他地區。她還參與過幫助移民婦女和家庭的援助組織的活動,也曾在加拿大就業與移民部工作過。

加拿大廣播公司著名女主播

米歇爾一生的轉折點是在她被加拿大廣播電視公司(CBC)聘為節目主持人的那一年,這確定了她一生的職業。她說:“也許是有緣,從我第一天進演播室起,我就興趣昂然,立刻愛上這份工作。我喜歡鏡頭,喜歡燈光,喜歡與他人交談,喜歡采訪各式各樣的人物。

該公司是加拿大官方廣播電視機構,負責掌管加拿大廣播電視網及廣播電視節目內容,其經費由政府撥款,接受政府國務部長和加拿大廣播電視委員會監督和管轄。在這裏,米歇爾孜孜不倦連續幹了一十七年。采訪、撰稿、策劃和主播,不管是英語和法語節目,米歇爾可以說是無所不能。她不斷地創新推出受觀眾歡迎的新科日。盡管時光流逝,當時的許多節目今天已經不存在,但許多崇拜她的人對當年的節目依然是耳熟能詳。

米歇爾在CBC主持“熱情的眼睛”和新聞節目“不做剪接”後,米歇爾開始廣為加拿大英語觀眾所知。米歇爾作為電台最早的黑人女記者,在一個白人為主的環境裏,承受著極大壓力。米歇爾和她的丈夫、紀錄片製片人讓-達尼埃爾·拉方德相識於1989年,拉方德今年61歲。很多年來,這對夫婦一直居住在蒙特利爾市中心一套不大的房子裏,那個社區的居民主要是黑人。據朋友們講,與周圍其他加拿大人不一樣的是,米歇爾夫婦更關心全球貿易、非洲債務和亞洲經濟崛起等國際大事。

米歇爾酷愛自己事業,她給自己立的格言是:“凡事要做到110分。”在這一敬業精神的推動下,由於她有深厚的文化,藝術功底,再加上她那優美的儀態和動聽的聲音,又精通英語和法語,故她做的節目總能比別人高出一籌。再加上她的節目製作嚴謹,開掘問題的視角獨特,樸實真切,往往切中時弊,她的公眾認知度逐步提高。正是因為這兩個英語節目的成功,米歇爾成了加拿大家喻戶曉的人物,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女主播。

米歇爾在廣播電視領域一做十幾年,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皇天不負有心人,她做的節目取得了突出成績,她也因此先後獲得了多項大獎,其中包括大赦國際組織新聞獎、安提克獎和伽蘭西最佳主持獎,1990年,她任“AdrienneClarksonPresents”專題節目的主播以及製作人,係統地介紹了加拿大的音樂,戲劇,影視,舞蹈,幾乎轟動全國,觀眾為之叫絕。1999年她又製作了CBC的“SomerHighSpecial”節目,受到社會各界的讚許。CBC同行們讚譽她是“一個真誠和自信的人”,“任何時候都相信自己可以做得與眾不同”。與米歇爾長期共事的喬治特別讚許與欣賞米歇爾凡事做到110分的精神和才華。他認為米歇爾工作極端認真,性格開朗,有趣,親切。這些年來雖說她獲得的獎項越來越多,名氣越來越大,但她仍然很踏實平和。她對周圍的人和事都感興趣,又敏感的嗅覺和深刻的洞察力,這是她能成為著名女主播的重要因素。她能把我節目的精髓,迎合觀眾的審美情操,她的節目在加拿大擁有的觀眾很多,她幾乎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人物,觀眾信任她,崇拜她。《國家郵報》頭版發表多篇文章稱讚她說:“米歇爾深受舉國觀眾的喜愛,她聰明正直,優雅而又平易近人,沒有任何黨派背景,更為重要的是,她雖然來自異國他鄉,但他深愛著她的第二故鄉。”加拿大通訊社則這樣評論她:“米歇爾是加拿大從沒有過的總督。”輿論普遍認為,卓越的才華,獨具親和力的公眾形象和超越於黨派之爭的背景是米歇爾能夠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所以她成為加拿大總督,決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