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米歇爾由於工作關係認識了法國紀錄片製片人讓·拉方德,很快便墮入愛河,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後這對夫婦攜手製作了不少引起轟動的節目,更使米歇爾的名字逐漸走紅。
米歇爾夫婦生活一直很簡單,而且很多時間是在共同工作中度過的。二人一直居住在蒙特利爾市中心一套不大的房子裏,除了工作外,兩人可以說深居簡出。他們所居住的社區的居民主要是黑人,但他們沒有像那些富人一樣高高在上,不願意和黑人居民接觸,而是一有時間就邀請這些朋友和鄰居們一起聊天,甚至邀他們到家中做客。他們稱這對夫婦與其他加拿大人不一樣,往往更關心全球貿易、非洲債務和亞洲經濟崛起等國際大事。盡管事業非常出色,但米歇爾有一件遺憾的事情,那就是她不能生育。米歇爾夫婦二人婚後感情一直很好,她目前7歲的女兒瑪麗·伊登是從她的家鄉賈克邁爾收養的。更鮮為人知的是,米歇爾還得過癌症,但她沒有對外界詳細說過病情,隻是說自己已經康複了。
米歇爾的成功使人們看到了一個自強成功的典型範例。加拿大總理馬丁評價她說,“其實每個人的成功有個人天分和良好機遇,但是都源自艱苦的勞動,從米歇爾被任命為總督之前還在主持一個名叫‘大報道’的法語係列紀錄片這一點來看,米歇爾不但是個有天分的人,更是一個勤奮的人。”
在以白人為杜會主體的加拿大,黑人女性能夠在社會上立足已屬不易,更何況出人頭地。然而,米歇爾憑著自己才智,勇氣,以及對社會的奉獻精神,深深蔽得了加拿大觀眾的喜愛。
8月4日,米歇爾作為候任總督首次出現在媒體麵前。身著黑色條紋西裝的她講話語速舒緩,表達流暢,從容自若地用英法兩種語言回答記者的提問。她說,選擇她這樣一個人做總督,對加拿大人和其他各地的人來說都有著很大的意義,“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他們都可以有夢想,都可能實現夢想。”
加拿大總理馬丁這樣評價米歇爾,“她來到這片國度的時候,除了希望一無所有。但她了解這意味著什麼——有希望、信念和勤奮工作,就能在新的國度找到新機會。”
因此,馬丁認為米歇爾是出任總督的最佳人選,她非凡的個人經曆是“加拿大故事的最好體現”:她真正代表了加拿大的現狀,她的身份,她的出身,她所做的事情都代表了當今的加拿大。
質疑聲中期待證明自己
米歇爾·讓獲得提名可謂是一個冷門。早在幾個月前,政治小圈子中的人們就已經在猜測說,這次的繼任者應該是一名會講法語的女性。曾經還有人說,馬丁想再推出一個像克拉克森夫人那麼有名望的人非常難。
米歇爾·讓一直生活在加拿大的法語地區,但她也製作了許多英語節目,因此在英語人群中也頗有名氣。可是,加拿大人眼中的米歇爾·讓似乎是與政治絕緣的,因此在媒體幾個月以來的猜測當中,她的名字從來沒有出現在候選人名單中,即便是那些資深的專欄作家也想不到是由她來接任總督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