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加拿大女總督米歇爾·讓:知名主播的政治生活(2)(1 / 3)

2005年9月27日上午,米夏埃爾·讓在渥太華國會山舉行了就職典禮,包括眾議院和參議院議員在內的800多位嘉賓出席了這次典禮,其中還有米夏埃爾·讓6歲的小女兒。在典禮上,加總理馬丁稱讚米夏埃爾·讓具有加拿大人的傑出品質:尊重所有的文化、所有的種族和所有的宗教。

米夏埃爾·讓上演的新總督“處女秀”不負眾望,用真誠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最終贏得了滿堂喝彩。“我很激動,作為新總督,我們需要的是團結,需要的是齊心協力。不要隻看到自己的傷口,隻注意到自己和別人的不同,永遠記住,我們都是加拿大人!”說到動情處,米歇爾不禁落淚。

米歇爾感慨地說:“我走了很長的路,最後終於成功了!”她的感慨源於她苦難的童年。回憶起童年的時光,米歇爾不禁熱淚盈眶,她說:“殘忍的專製,一直在折磨著我的父親。他不能找到正常的工作,隻能靠出賣體力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因為窮,我和家人都備受歧視。被逼無奈,窮途末路的父親隻好帶著一家人來到加拿大,開始嶄新的生活。”

講到這些,米歇爾有些哽咽,而坐在台下的她的家人也不禁感傷落淚。情緒稍事平定後,米歇爾接著說:“加拿大是一個給人希望的國家,直到現在我的父親還經常對我說,當年他選擇來這裏是正確的。”

米歇爾將出任總督的消息一經宣布,加拿大上下就掀起了一股“讓旋風”,各路媒體對她的舊聞新事做了大量的報道。很多人認為,米歇爾代表著“加拿大新的一代”,一個智慧優雅的,從事公共傳媒工作的女性,又是少數族裔,這更能體現加拿大尊重多元文化的特點。

米歇爾在CBC電台的同事林尼·佩西說,米歇爾能成為總督,對於他們這樣的移民有著重大意義。

加拿大君主製度研究專家保羅·貝諾說:“這顯然是個非常令人激動的任命。她非常年輕,非常有活力,而且擁有很多年輕的觀眾。”

自由黨參議員戴維·史密斯表示:“加拿大是世界上文化最多元的國家,這項任命代表著加拿大的精神和社會的開放性。我希望年輕人能充分了解她,她代表著這個國家的未來。”

9月27日,他們專程乘公共汽車來到渥太華的國會山前,親眼觀摩就職典禮,表現對米歇爾的支持。很多沒有趕到現場的人則選擇聽收音機裏的現場直播,分享他們的喜悅與驕傲。

《多倫多星報》當天的評論文章中,一向“刻薄”的專欄作家尚塔爾·埃貝爾對米歇爾也不吝讚美。“米歇爾在魁北克這麼多年來,能贏得那麼多追隨者,而樹敵那麼少,實在情有可原。這位總督看來很難米歇爾人討厭,也很難讓人拒絕。”她認為,米歇爾的魅力源於她“成功地樹立了一個愛國的加拿大人形象,同時又避免對魁北克那些支持她任命的民族主義者們表現諂媚,展示了很精妙的平衡技巧”。

榮任加拿大總督後,伍冰枝除了享有免稅的九萬八千加元的年薪外,還可以使用有私人司機的名貴座駕與私人保鏢,甚至可使用政府的專用飛機和雇用一幫員工。況且加拿大是未經革命即走向民主的國家,未來政體走向仍會走溫和路線,雖然屢屢地成為“共和派”的箭靶子,但總督不會有“末代總督”之虞。如此看來,這倒是份輕鬆而人人稱羨的工作,但總督也有難念的經,從過去幾任總督卸任後的心聲,多少可感覺出他們“有誌難伸”之苦。

總督每天要做的就是參加應接不暇的頒獎、剪彩等活動。總理雖然每周例行一次向總督作彙報,倘總督有個人意見,恐對總理無多大影響力。加拿大人習慣他們的總督對外言論謹守中立,不過這種不論“說太多”或“說錯話”都會被指責的日子,也實在不好受。難怪前總督伍冰枝私下歎道:“幹我這工作就是成天說些毫無新意的陳腔濫調!”喜瑞爾是惟一不願受傳統模式拘束的前總督,一上任即召開記者會,痛快地大放厥詞,但未幾便發現自己踩上了地雷。因為不僅稍後民意調查他的聲望大幅下滑,就連一向與政府唱反調的魁北克人,也勸他快回到他的正業:睡覺去吧!

傳媒界出身的米歇爾則表示,她擔任總督後不會因為身份的改變而縮手縮腳,放棄批評的責任。她要做“加拿大從未有過的總督”,雖然傳統上總督隻是一個象征性的位置,不過問國內政治,不介入政治派係鬥爭,但“不表示沒有個入的觀點”,她要一如既往地一上動出擊,在她所關心的如教育、文化政策等問題上大膽表明自己的立場,並用自己幾十年來所積累的經驗加強國內各種族之間的關係,就像她過去在加拿大廣播公司做主持一樣。米歇爾還一再提及公立教育製度對新移民家庭子女的重要性。她說:“新移民家庭在加拿大定居之初,家長忙於生活溫飽而奔波,公立學校可向他們的子女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我們必須確保他們的發展,不受到任何法律製度上的限製。所以,維持一個完美的公立教育製度是十分重要的。”她透露,為了進一步促進加拿大法裔和英裔人之間的溝通,她大部分時間將會住在魁北克市的夏季官邸西塔迪爾“行宮”。